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大地震以來,無論是在抗震搶險的大前方,還是在提供源源不斷支持的后方,廣西各族兒女和其他各省市兄弟姐妹一樣群情激昂,為災區(qū)同胞傳遞著“我們都是一家人”的血脈深情。
路途再艱難 都阻擋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
——賑災前線的廣西公安特警艱難前行
5月14日中午,我們飛抵四川成都后,立即轉車趕往受災嚴重的都江堰市集合。
15日中午,我們輕裝簡行,以求最快速地趕到目的地。可乘坐的車輛剛從都江堰市區(qū)走出十多公里便無法前行,我們只好背上包裹和救援工具繼續(xù)徒步前行,趕往60公里外的漩口。
汶川一帶余震不斷,一路上,我們時常看到剛塌方的公路外側還在滾落泥石,隨時都可能再次塌方,路面上大小車輛被落石砸得嚴重變形。身處險境的我們,一切都得小心翼翼。
在漫長的跋涉中,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時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帶隊的吳隊長搶先答道:“一碟白切雞,最好是土雞的?!笔前。刻於际堑V泉水就壓縮餅干,如果能吃上一碟白切雞,那絕對是最高級的享受。
經(jīng)過9個多小時的急行軍,我們終于到達漩口。這時天已墨黑,疲憊不堪的我們一停下來就能睡著。
晚上11點時,突然傳來“嘭”的悶響,大地猛地顫動了一下,我們都明白這是余震。對于從未經(jīng)歷過地震的我們來說,這難免是一次考驗。然而,幾次過后,我們慢慢適應了這樣的天搖地晃,再有顫動,都會相視一笑說:“又坐了一次搖搖船?!?/p>
雖然能輕松應對震動了,可我們來時的簡裝中并沒有帶帳篷,更沒有床墊和被子。我們只能找些木板、紙皮或稻草當墊子,然后把隨身攜帶的衣服全穿上,和衣而睡。山區(qū)的夜晚寒氣逼人,到了半夜,許多人都被凍醒了。為了御寒,我們燃起了火堆,或圍著火堆睡,或擠在一起烤火聊天。
次日一早,我們接到了趕往30公里外的水磨鄉(xiāng)的命令,大家立刻抖擻起精神。
小盧和小潘是負責隊伍給養(yǎng)的兩位女隊員,本來被安排留守營地,但她們怎么也不愿意,說來了就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向災區(qū)人民表達自己的心意。她們和其他負責給養(yǎng)的男隊員一樣負責運送三人三天的干糧,加上自己的就是四人三天的干糧,背包撐得鼓鼓的,至少60斤。
出了都江堰紫坪鋪后,道路中斷,公路上鋪滿了亂石,只能靠雙腳來完成前面的路程。在亂石中行進,時刻都要注意四周的情況,山上隨時都可能滾下亂石和泥流。在一個轉彎處,公路完全被山石淹沒,而另一邊就是懸崖,稍不注意就可能滑下去。面對這樣的境況,小盧和小潘沒有退縮,為了能順利通過,她們先把包里的物資拿出一半,減輕身上的重量,在安全地爬過亂石堆后,卸下包里的物資,再折返回去拿剩下的物資。就這樣來回兩次,50米的距離,她們整整走了30分鐘。下午16點45分,她們終于到達水磨鎮(zhèn)與先遣隊員會合了。
隨著救援工作的逐漸深入,解決受困災民飲水、吃飯問題成了我們此時的首要任務。經(jīng)過搶修,都江堰至汶川的部分道路開始疏通,勉強能讓車輛通行,運送物資的隊伍也漸漸向災區(qū)挺進,但我們要面對的始終是陡峭的山崖和山體坍塌墜落下來的巨石……但是,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艱難,我們都不會停下邁出的腳步。
(南寧市公安局宣傳處易廣麗、莫水土、周軍文)
跨越千山萬水 與你共渡難關
——廣西青年志愿者奔赴災區(qū)
“我志愿成為一名抗震救災服務隊隊員。我承諾:踐行志愿精神,發(fā)揮專長,竭盡所能,服務災區(qū)同胞。迎難而上,百折不撓,與災區(qū)人民團結一致,共渡難關,重建美好家園……” 5月19日上午,廣西首支由33名青年志愿者組成的赴川抗震救災服務隊在南寧莊嚴宣誓后啟程。
5月21日
01:10
終于抵達了四川重災區(qū)什邡市,天色已黑,但看著四周的景象,心中的萬千滋味開始翻騰。
14:10
災情晉級,我們被派往綿竹,沿途彌漫著濃濃的消毒水味,氣氛緊張,災民都在趕著往寬敞處搭建帳篷。我們也開始著手準備開展緊急救援工作。
5月22日
13:08
我們在分發(fā)救災物資時發(fā)現(xiàn)一名小女孩總是刻意避開人群,神情恍惚。后來才得知這名小女孩僅僅13歲,父母在這次地震中雙雙遇難,目前仍無法聯(lián)系到其他親屬……我們的心理健康服務小組立即安排專門陪護,給小女孩進行了心理調適和思想安撫。
16:54
我們的醫(yī)療隊在社區(qū)尋訪時,發(fā)現(xiàn)不少小孩皮膚上出現(xiàn)了紅色的小顆粒,可是病癥尚未能確定。我們積極地進行了調研工作。
5月23日
02:35
中餐時間,我們的中餐只有壓縮餅干和礦泉水,但照樣也能吃得飽飽的。
5月24日
14:22
在綿竹的回瀾街上我們沿路找到了露天大課堂,還客串了一回老師,帶著孩子們跳舞、做游戲??粗⒆觽儠簳r忘記了傷痛,露出了笑容,我相信今夜我們在睡夢里也會有同樣的微笑。
5月25日
06:05
領隊一如既往地早起,升起爐灶燒開水,好讓大家一起床就有水泡面,早點出發(fā)下鄉(xiāng)服務。營地燒了水,還常會供給附近的官兵和災民,彼此之間很默契,客套的話都不再多說。
17:39
我們正坐在屋檐邊給老百姓看病,突然一陣劇烈的晃動,嚇得大家都跳起來往外跑,旁邊的一只老貓被嚇得“嘩”一聲跳進水渠里。據(jù)說這次余震可能有6級以上……
一天,兩天,三天……我們跨越千山萬水趕到這兒,不會因為小小的困難就輕易離開,我們會與你一起經(jīng)受艱難的考驗。
(感謝團區(qū)委宣傳部及周玉能、蔣雨昕、林智等志愿者提供)
無論你在哪
家都是你撫平傷口的地方
——廣西給四川同胞如家的溫暖
從5月22日起,來自四川的傷員陸續(xù)抵達廣西,這些在地震中經(jīng)歷了生死瞬間的四川同胞,在廣西各大醫(yī)院接受治療后,病情得到了穩(wěn)定,身體狀況漸漸好轉。
他們之中最小的只有兩個月大,她叫母牽琦,是母親用生命牽出來的奇跡。生命最后時刻,小牽琦的媽媽仍用乳汁安撫著她,直至獲救小牽琦還含著乳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的愛心區(qū)特護病房里,小牽琦的病情逐漸穩(wěn)定,一對黑眼珠滴溜溜地四下轉動。只是,她還不肯離開大人溫暖的環(huán)抱,否則,小小的她就像受到了莫大的驚嚇,變得煩躁不安起來。隨行的爸爸和奶奶只能輪流抱著她,她也只有在他們懷中才能安心地入睡……
身上的傷口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總有一天會愈合??尚撵`的傷口看不見也摸不著,需要更細致的治療才能慢慢愈合。
作為心理康復中心的醫(yī)生,我和同事們在傷員送到區(qū)人民醫(yī)院后立即對傷員的情緒狀況進行了了解。成年傷員的情緒還比較穩(wěn)定,能主動和醫(yī)務人員交流;孩子卻神情冷漠,話也極少。一個小男孩經(jīng)常夢到地震的場面,睡夢中常會大聲叫喊:“壓住了,壓住了……”另一個男孩睡醒后就會認為房子在搖晃,感到無比的害怕;還有一個小女孩一見到醫(yī)務人員就哇哇大哭……他們的生命是得到了延續(xù),病情也漸漸好轉,可情緒卻一直埋藏在心底,不被表達。
我們決定把心理干預治療的重點放在他們的身上,每天都與孩子們進行一對一的接觸。先是和他們聊天,陪他們讀書、做游戲,漸漸地分散了他們對疼痛的注意力。接著,我們又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開始配合我們的干預治療。接受治療后,孩子們的情緒穩(wěn)定了下來,不僅重拾生活的希望,還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我們考慮到小牽琦將來的成長需要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就找到了她的爸爸,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為了避免重現(xiàn)災難的畫面,我們向他提出問題時總是很小心。在我們的引導下,他開始說出自己的顧慮,但這時他表現(xiàn)得樂觀堅強。他說,他很感謝醫(yī)生們對他們的關懷,在這里他們感覺像家一樣溫暖,他也會努力讓小牽琦在健康溫暖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你并不孤單,因為這里都是你的親人,你的家。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心理康復中心 潘洪峰 )
本刊向為抗震救災付出努力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