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zhàn)后的廢墟中重建奧運會
2002年8月,我在英國參加倫敦國際圖書展覽會,專程到倫敦蠟像館參觀。館內展現(xiàn)了戰(zhàn)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蠟像和他于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品、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書中寫到:1945年5月7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次日丘吉爾向英國人民宣告,英國已經(jīng)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當其他國家還忙于戰(zhàn)后的各種恢復工作或者有些亞非拉國家還沒有脫離戰(zhàn)爭泥潭的時候,英國奧委會于當年10月向國際奧委會申請在倫敦舉行第14屆奧運會。剛剛當選的英國工黨領袖英國首相克利門特#8226;艾德禮發(fā)表了友好演說,他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目標對戰(zhàn)后一貧如洗的英國社會和國際社會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第14屆奧運會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倫敦舉行,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宣布大會開幕。這次盛會共有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99名運動員參加。由于戰(zhàn)爭剛剛結束,人們的心情輕松愉快,觀眾都很踴躍,門票收入超過5萬英鎊,而且有大約50萬英國人第一次從電視上觀看了比賽。佇立倫敦第14屆奧運會的舊址前,你會感到人類追尋幸福的熱切愿望、熱愛和平的真誠情感、慶祝戰(zhàn)爭勝利的內心喜悅、對來之不易的和平環(huán)境的珍惜,和迎來世界奧運競賽的萬分激動。
南半球首次舉辦的奧運會
2001年2月,我第一次來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訪問,第一站就是墨爾本。2月正值澳洲美麗的秋天,我們參觀了第16屆奧運會的舊址,一路上感受良多。稍做回憶便會發(fā)現(xiàn),前15屆奧運會的會址都是北半球的城市,第16屆奧運會給了人們一個來自南半球的驚喜。當時申請承辦第16屆奧運會的城市有10個,而且這10個城市的分布非常具有規(guī)律:除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外,其余的全屬美洲城市,墨爾本以一票優(yōu)勢擊敗最后一個競爭對手布宜諾斯艾利斯,贏得了主辦權。這是奧運會會址有史以來第一次離開歐、美兩大洲,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這屆奧運會于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墨爾本舉行,是歷屆奧運會舉辦時間最晚的一次。
奧運會第一次走進亞洲
1998年2月,我訪問日本,在東京參觀皇宮、銀座和奧運會體育場是指定的項目。東京奧運會的舊址展覽中有這樣的記錄: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東京曾被選為第12屆奧運會會址,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12屆和第13屆奧運會都被迫中斷。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日本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也是忙于戰(zhàn)后恢復工作。當日本從戰(zhàn)爭災難中復蘇過來后,東京很快便提出了主辦第18屆奧運會的申請,并且最終打敗布魯塞爾、維也納、底特律,贏得了第18屆奧運會主辦權。國際奧委會第二次選擇了東京,同時這也意味著亞洲第一次得到了奧運會的主辦權。第18屆奧運會于1964年10月10日至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共有來自9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140名運動員參加。美國發(fā)射了“辛科姆”衛(wèi)星,向世界各地轉播奧運盛事,這在奧運史上是第一次。
在地球高原舉辦的奧運會
1963年,國際奧委會在聯(lián)邦德國巴登召開的第60屆會議上,選擇了墨西哥城為第19屆奧運會會址。選擇墨西哥城作為196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頗具爭議,因為這座城市海拔達2300米,這意味著與海平面相比,這里的空氣含氧量要少30%。事實的確如此,空氣的稀薄對許多參加耐力項目的選手們來說是一場災難。第19屆奧運會于1968年10月12日開幕,這一天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1492年)476周年的紀念日。有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53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本屆奧運會還第一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興奮劑檢查。
奧運村變成“屠場”的奧運會
2007年10月,我在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后,坐火車來到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州府慕尼黑。慕尼黑是著名的寶馬汽車公司所在地,也是德國最富庶的地區(qū),盛產(chǎn)啤酒,有“啤酒城”之稱,另外它還有“文化藝術城”之稱,是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我們在去參觀寶馬公司的路上參觀了慕尼黑奧運場館。慕尼黑奧運會主體育場的建筑,無論是風格還是造型,都與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場的鳥巢有相似之處,據(jù)說是同一設計師所為。眾所周知,1936年的第11屆柏林奧運會曾為世人所唾棄,30年后,德國慕尼黑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再次舉辦奧運會的要求。經(jīng)過第二輪表決,慕尼黑擊敗蒙特利爾獲勝,贏得了第20屆奧運會主辦權。這是自羅馬奧運會12年后奧運會再次回到歐洲舉行。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于1972年8月26日至9月11日舉行,有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123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但非常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1972年9月6日,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槍殺,第二天奧運會會場降半旗表示哀悼。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喚醒了主辦國的安全保衛(wèi)意識,讓人看到了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成功與否舉足輕重的一環(huán)。此后,奧運會的安全保衛(wèi)問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奧運會的反恐是當前國際反恐最重要的事情。
商業(yè)贊助經(jīng)營之神的奧運會
1999年5月,我第一次去美國參加洛杉磯國際書展。我在洛杉磯參觀了第23屆奧運會的比賽場館。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上,洛杉磯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的承辦權。1932年洛杉磯市曾主辦過第10屆奧運會,從這屆奧運會開始,在頒獎儀式上奏獲勝者所在國的國歌和升國旗。52年過去了,奧林匹克圣火再次在洛杉磯燃起,使它成為繼巴黎、倫敦之后,第三個舉行過兩屆奧運會的城市。本屆奧運會的總預算經(jīng)費為4.5億美元,尤伯羅斯計劃以他的經(jīng)營方式收支相抵后,盈余為2.5億美元。尤伯羅斯因此而名聲大振,被民間譽為奧運經(jīng)營之神。彼得#8226;尤伯羅斯先生在商業(yè)贊助奧運會方面開了先河,他使奧運會史無前例地扭虧為盈,把奧運會從好似被人推來推去的排球變成了眾人爭搶的“香餑餑”。第23屆奧運會的奧林匹克圣火于8月12日在歡樂、友誼的氣氛中熄滅,中國隊按金牌數(shù)排在第四位,共獲15枚金牌、8枚銀牌、 9枚銅牌。回想起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10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代表中國參賽的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中國派出了225名運動員,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xiàn)代五項以外的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臺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為中國贏得了歷史性的首枚金牌。從此,中國和中國的體育健兒們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冷戰(zhàn)時期的奧運會
除了三次中斷的奧運會之外,由于戰(zhàn)爭或者政治的原因,奧運會也受到了嚴重影響。1979年12月25日,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遭到了世界輿論的譴責,美國呼吁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不到一周就有20多個國家響應,中國奧委會也發(fā)表聲明,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最終的結果是,國際奧委會已承認的147個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的占五分之二,參賽的僅有81個國家。作為“回報”,1984年的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也遭到了以蘇聯(lián)為首的一些國家的抵制,最終有19個國家和地區(qū)抵制和因故未能參加。
奧林匹克運動如何擺脫各國政治、軍事的影響,并以其獨立的精神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已經(jīng)成為擺在奧運大家庭面前的重要課題。
奧運會第二次走進亞洲
2002年10月,應韓國三星集團的邀請,我隨著中央黨校學員考察團到韓國進行為期20天的學習,期間參觀了漢城第24屆奧運會場館和世界杯體育場。韓國政府歷來重視體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漢城積極申辦1988年奧運會。同時申辦的還有日本的名古屋、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希臘的雅典。最后漢城成為第24屆奧運會的承辦城市,是繼東京之后第二個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奧運會因此第二次走進亞洲。漢城奧運會新列入了乒乓球比賽,恢復了已中斷64年的網(wǎng)球比賽項目。漢城奧林匹克圣火于8月23日在希臘奧林匹亞引燃,8月25日由韓國專機從雅典運抵濟洲島,途經(jīng)釜山、大丘、仁川等29個城鎮(zhèn)的火炬接力,歷時22天,行程4186公里。
如果說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由于65個國家的缺席而不完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由于蘇聯(lián)、民主德國、古巴等體育強國的缺席而大失水準。那么,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則成了世界體育強國較勁的擂臺。在漢城奧運會上韓國以東道主之利位列金牌榜第4位。
第二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金牌數(shù)排到了第11位(5枚),中國社會上出現(xiàn)了所謂“兵敗漢城”之說。其實,中國的競技體育當時仍在復甦階段,水平起伏應是正?,F(xiàn)象。更何況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東西方體育強國大碰撞的一次高水平奧運會,作為第二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軍團成績不如上屆,也屬正常。
在薩馬蘭奇家鄉(xiāng)舉辦的奧運會
2004年10月,我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參加國際書展,順便參觀了世界名城巴塞羅那。巴塞羅那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彩,清新的空氣,金黃色的海灘是如此的美麗動人。1986年10月17日在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91屆全會上,巴塞羅那贏得了第25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巴塞羅那是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故鄉(xiāng),在國際奧委會的支持下,1992年巴塞羅那舉辦了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奧運會。1992年,經(jīng)過十年磨一劍,中國運動員積累了較多的國際比賽經(jīng)驗,從蹣跚中邁開大步,從弱勢中走向強盛,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金牌總數(shù)名列第四。這一成績?yōu)橹袊谝淮紊贽k奧運會增添了不少底氣。
世紀盛典的奧運會
2005年12月我到美國微軟公司訪問,參觀了亞特蘭大奧運會會址。1996年的第26屆奧運會對任何一個申辦城市而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由顧拜旦先生倡導的現(xiàn)代奧運會已經(jīng)過100年的發(fā)展,現(xiàn)代奧運會100歲的生日是值得用盛典來慶賀的。美國的亞特蘭大市在1988年4月29日的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議中,一舉擊敗其他城市,獲得了主辦權。在這屆奧運會金牌榜上,美國、俄羅斯、德國分獲前三,中國代表團面對種種不利條件,團結拼搏,獲得了16金22銀12銅的可喜成績,在金牌、獎牌榜上均列第四,實現(xiàn)了沖擊第二集團首位的預定目標。中國代表團還有兩人4次打破4項世界記錄,乒乓球囊括4金。其中鄧亞萍在場上奮力拼博的表現(xiàn)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代表團的男運動員們經(jīng)過不懈努力,突破性地奪得7金9銀5銅,向世界展現(xiàn)了我國男子運動員的實力。
千禧年的奧運會
2001年2月,我在澳大利亞悉尼參加中文書展,專程到第27屆悉尼奧運會的體育場館參觀了一天。1993年9月23日摩納哥蒙特羅卡的投票之夜,北京最終以兩票之差的微弱劣勢負于悉尼,北京的遺憾讓多少中國人徹夜未眠。最后競爭第27屆奧運會主辦權的有5個城市:澳大利亞的悉尼、中國的北京、德國的柏林、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英國的曼徹斯特。投票開始,第一輪投票中,伊斯坦布爾被淘汰出局;第二輪投票中,德國柏林也黯然離去;第三輪投票中,英國首相也沒能挽救曼徹斯特。這樣,只剩下在各個階段都領先的北京和悉尼。很多人都堅信北京能夠贏得勝利,然而最終是悉尼獲得了千禧年的祝福。奧運會第二次來到澳大利亞,第27屆奧運會于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在澳大利亞的港口城市悉尼舉行,共有來自國際奧委會199個會員協(xié)會的10651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悉尼奧運會上共奪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中國首次進入奧運會金牌榜前三名,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中國運動員共有3人12次創(chuàng)8項世界紀錄,6人11次創(chuàng)11項奧運會紀錄,成績比前四屆奧運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chuàng)下了參加歷屆奧運會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的最高紀錄。
奧運會重新回到故鄉(xiāng)
2004年10月,我到希臘訪問,專程參觀了燃起圣火的奧林匹亞故鄉(xiāng),走進了古代奧運會的遺址、第1屆現(xiàn)代奧運會的會址和第28屆奧運會的現(xiàn)代體育場館。古希臘文明歷史的鏡頭重現(xiàn)腦海之中。1997年9月5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06次全會投票決定,雅典獲得28屆奧運會的主辦權,這一次幸運之神終于眷顧了圣城雅典,奧運會在時隔108年后,終于又回到了故鄉(xiāng)希臘。第28屆奧運會于2004年8月13日至29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希臘演員以如詩如夢般的表演展示了愛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臘的文明,而獨樹一幟的圣火點燃儀式更是將開幕式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共有201個國家的11099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
第28屆雅典奧運會開幕前的圣火傳遞開創(chuàng)了多項第一。為了紀念奧運會重新回到故鄉(xiāng),組委會對火炬?zhèn)鬟f路線進行了精心設計。本次奧運會火炬首次傳遍了五大洲,并首次到達了非洲和南美洲?;鹁嬖谌澜鐐鬟f了78000公里,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機會參與并體驗這一盛大活動。圣火傳遍歷史上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所有城市,使這些城市有機會再次親眼目睹奧運圣火,再次體驗到奧運會帶來的快樂?;鹁孢€到達了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如歐盟中心城市布魯塞爾、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以及下屆奧運會主辦地北京等。
奧林匹克給人類帶來完美精神
奧林匹克力量給現(xiàn)代人帶來了運動、拼搏、勝利、掌聲、獎牌、失敗、鼓勵、淚水。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奧運選手在勝敗之間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的要義。奧運會是人類競技體育展示、交流和較量的最高舞臺,它昭示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類特質。
《奧林匹克憲章》規(guī)定,運動員不得在任何奧運比賽地點進行任何形式的示威,或與政治、宗教或種族有關的宣傳活動,更規(guī)定奧運會是運動員間進行個人及團隊之競賽,而非國家間的競賽等。所有這些,都在強調奧運與政治沒有關系,并拒絕政治的干預。奧林匹克精神將運動與政治分開。
北京奧運會不僅是13億中國人的盛會,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盛會。北京奧運會傳遞的是和平、友誼、團結、合作的美好價值。把北京奧運會政治化,只會傷害包括13億中國人在內的世界人民的感情,玷污奧運精神。正因如此,拒絕將奧運政治化一直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拒絕將奧運政治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意志,更是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心愿,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勝利。
歷史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人們回望奧林匹克的風雨歷程,無論看到了什么,都值得永久銘記,那畢竟是人類自己的履跡。在這些歷史的履跡之上,人類的腳步會更穩(wěn)健、更堅毅!因為,回望的力量——奧林匹克的力量,讓人類追尋到自己終極夢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