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是深具中國特色的一種語言藝術。在古代,它是一種雅俗共賞、人人皆可一為的大眾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下面擷取幾則對聯(lián)故事,以博會心一笑。
明朝有位才子名叫解縉。他七歲時由父親帶著一起去江里游泳,把衣服脫下來掛在一棵老樹上。有一位塾師路過,想和他們開個玩笑,就出了個上聯(lián)讓他們對:“千年老樹為衣架。”解縉不假思索答出了下聯(lián):“萬里長江作浴盆。”
相傳湖北有個叫“賊二爺”的窮書生,不知怎的得罪了縣官??h官想找碴兒,故意請“賊二爺”和眾鄉(xiāng)紳到黃鶴樓吃西瓜對對聯(lián)。縣官出了上聯(lián):“前思后想看左傳書往右翻?!辈⒅付ㄒ百\二爺”來對,想讓他當眾出丑?!百\二爺”順手把西瓜皮朝縣官身上甩去,哈哈一笑對出下聯(lián):“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東拋。”
一私塾先生課余閑走,脫口而念出上聯(lián):“鞭打黃牛背?!闭?,迎面而來的討飯小孩子聽見,接口應了下聯(lián):“棍戳黑狗牙?!?/p>
郭沫若在縣城讀書時,有一天看見農(nóng)民挑大糞出城,守門役吏敲詐勒索,一擔糞要收兩個銅板的出城費。郭沫若十分氣憤,隨口吟出一副對聯(lián)諷刺道:“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該對聯(lián)語言淺易,諷刺有力,入木三分。
吳地有個人叫馬承學,很喜歡騎馬奔馳。他的朋友錢同愛便出個對子與他開玩笑說:“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瘪R承學應道:“錢同愛,愛銅錢,孜孜為利?!睂ν旰笱a充說:“這只是為了對仗工穩(wěn),并不敢譏笑老兄?!?/p>
如果你對此有進一步的興趣,可以去圖書館查找相關的書籍來讀。比如清代人車萬育編寫的《聲律啟蒙》,就是一本很有趣的學習對聯(lián)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