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們在竭力挽留草原退化的腳步,但從上世紀初到現(xiàn)在,中國北方草原已向北退縮約200公里,向西退縮約100公里。
在此間召開的2008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上,由多名中國學者所作的《中國草原研究和發(fā)展》的大會報告稱,受全球變暖、氣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為不合理利用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中國90%的天然草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退化。近些年來,中國草原每年約減少150萬公頃,且這種趨勢還在持續(xù)。
中國是一個草原面積較大的國家,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占陸地面積的41.7%,是森林面積的2.5倍,耕地面積的3.2倍。
中國農(nóng)業(yè)專家咨詢團主任委員、中國草學會名譽理事長洪紱曾說:“氣候干旱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性氣候變化,特別是由于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暖加劇了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整體惡化的趨勢?!?/p>
生活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珠穆沁草原上的牧民呼日查對此感同身受。“在我小時候,草原上冬季溫度一般都在零下30多攝氏度,但現(xiàn)在這樣的寒冷日子越來越少了?!边@位45歲的牧民說:“由于降雨量減少和氣溫上升,草原上的旱災越來越頻繁了。”
人類活動是草原退化的另一個重要“元兇”。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教授任繼周說:“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主要因素。”近年來,中國草原地區(qū)人口、家畜數(shù)量不斷增加。2006年全國牛、羊飼養(yǎng)量分別是1978年的2.7倍和3.5倍。全國草原平均超載牲畜34%,較上世紀80年代增加了17個百分點。
2000年以來,中央政府投資100多億元,先后組織實施了退牧還草等一系列草原生態(tài)保護建設重點工程。在國家重點工程的帶動下,各地也不斷加大草原保護建設的投入力度。 (柴海亮 勿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