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是山西的著名古跡之一。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和齊年柏,堪稱“晉祠三絕”。
難老泉
難老泉即“晉陽第一泉”,是晉水的源頭,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層巖。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因此,人們摘取《詩經(jīng)》“永錫難老”的詩句,命名“難老”。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nèi),水母端莊秀麗,踞甕而坐。她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關(guān)于她,曾廣泛地流傳著一段美麗的神話。
水母姓柳,生性聰慧賢淑。她出嫁后遭到婆母虐待,每日挑水,從遠處挑來的水只留前桶,婆母嫌后桶水臟,故意刁難。一天,路遇一騎馬人,想借水飲馬。柳女與人方便,慷慨允諾。誰料這飲馬人也很苛刻,只要前桶。柳女雖很為難,還是滿足了他的請求。深受感動的飲馬人送給她一條閃光發(fā)亮的金絲馬鞭,告訴她回家后把馬鞭在甕中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家一試果然靈驗,從此免除了挑水的勞役。不料這個秘密被小姑發(fā)現(xiàn)了。一天,趁柳女回娘家,小姑闖入室內(nèi),拿起馬鞭向上亂提。頓時,水從甕中洶涌奔瀉而出,轉(zhuǎn)眼間,無邊的巨浪淹沒了村莊。柳女聞訊趕來。為了挽救全村,她毅然坐到甕上。大水停了,溪水潺潺流去。然而,柳女卻再也沒有離開水甕,這就是今天端坐在甕上的水母。
這個故事當(dāng)然是虛構(gòu)的,但歷史上確曾有人引晉水為害,那便是春秋時代晉國的世卿智伯瑤。相傳,智伯瑤為了奪取趙襄子的封地,圍城三個月而決晉、汾之水灌晉陽城??墒潜悔w襄子聯(lián)合晉國世卿韓、魏等,率晉陽人民反攻獲勝。智伯瑤全族被誅,連自己的頭顱也被趙襄子做了酒具。晉祠內(nèi)有水渠名叫智伯渠。不過,智伯卻是以不光彩的名字流傳后世的。
圣母殿與“魚沼飛梁”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筑,宋天圣年間興建,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與“魚沼飛梁”同是久負盛名的古建筑。在晉祠殿宇布局中,圣母殿獨冠中居,前有“魚沼飛梁”,后擁懸甕主峰,左傍善利泉,右臨難老泉,壯麗宏偉,蔚為大觀。
圣母是指西周太公姜尚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成王的生母,名叫邑姜。周武王是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古時,“妻以夫貴,母以子榮”,姜氏的名字自然也就流傳后世了。殿內(nèi),除圣母姜氏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盡管她們職務(wù)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其哀怨、慍怒、厭倦和壓抑之情,在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畫。這些在我國古代泥塑藝術(shù)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魚沼飛梁”是一座古橋建筑,在圣母殿前。魚沼為晉水第二源泉,古時沼中多魚,故名魚沼。沼上有橋,橋面為十字形,東西橋面寬闊,南北橋面如鳥之兩翼。“魚沼飛梁”的名字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座橋梁的建筑特色。
古老文明的象征
晉祠最初是為紀念唐叔虞而建的,晉祠北部有唐叔虞祠在。唐叔名叫姬虞,又稱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相傳,周武王去世,他的兒子姬誦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輔佐朝政。當(dāng)時唐地叛亂,成王命周公率兵平定以后,興致勃勃地與弟弟做起了游戲。他把一只梧桐葉剪成玉圭形狀,并對叔虞說:“把這玉圭給你,封你去唐國做諸侯吧!”史官在旁聽了,立即請成王選擇吉日立叔虞為唐侯。成王不以為然地說:“我和叔虞開玩笑呢!”史官回答:“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說了就應(yīng)該讓史官記錄它、典禮成全它、音樂歌頌它才是??!”這樣,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地當(dāng)諸侯,地址就在今日的山西。
這段史話是否真實有待史學(xué)家去鑒定,但叔虞在唐地封侯確是事實,而且治理山西卓有成效。唐叔虞祠旁的“貞觀寶翰”中唐太宗李世民游晉祠的手書碑刻,就歌頌了唐叔虞的德望?!柏懹^寶翰”中的唐碑也就成了晉祠園林中的重要文物而保存下來,這塊唐碑的拓片也成為歷來游人喜愛的藝術(shù)品了。
晉祠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同時也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園林,其象征便是“周柏”與“隋槐”。
“周柏”又名“齊年柏”,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900多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于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八寤薄北P根錯節(jié),老枝縱橫,極富古趣,也給晉祠增添了光輝。
晉祠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歷史,這段時間遺留下來的文物當(dāng)不僅此。1959年,陳毅同志題寫了“晉祠”匾額,懸掛在正門上方。今天,晉祠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