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賄罪認定中的主要標準是看其構成要件是否吻合,而現行刑法中的規(guī)定卻有讓人疑惑的地方。比如受賄罪構成要件的客觀對象是財物,并不包括“非物質性利益”。但是許多行賄人用“免費旅游”“幫助子女就業(yè)”“贈送不過戶的商品房”等手段來規(guī)避法律。因此,急需把“非物質性利益”納入刑法打擊范圍。
關鍵詞: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非物質性利益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10-0325-02
1 受賄罪概述
1979年刑法第185條僅對受賄罪罪狀簡單規(guī)定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賄賂”,因而導致其對受賄罪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只要收受賄賂便構成了受賄罪。1985年最高院《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以司法解釋對受賄罪作出界定:“受賄罪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 為他人謀取利益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謀取利益的行為,是瀆職罪的一種”。這樣更加明確地界定了受賄罪,為司法機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1997年修訂后的刑法第385條將受賄罪概念規(guī)定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立法概念是立法者在刑法條款中所作的明確規(guī)定,因而同刑法條款一樣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這樣就避免了刑法學界對受賄罪概念的理解再產生不同的看法。”
2 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2.1 受賄罪的客體問題
受賄罪的侵犯客體問題,理論界觀點不一。有的學者認為受賄罪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廉潔性。因為其揭示了受賄罪的侵犯客體的實質,在司法實踐中也便于理解和適用。有的學者則認為受賄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主要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務行為的正常秩序,次要客體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應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
筆者認為,受賄罪的客體應該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其理由如下:
第一,符合我國刑法設立受賄罪的宗旨。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廉政建設,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廉政建設的政策和法律,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貪污受賄行為的發(fā)生。由此可見,受賄罪的本質特征就是損害了其職務行為的廉潔性。
第二 ,符合犯罪直接客體的概念。犯罪直接客體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所直接侵害的具體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把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作為受賄罪的客體,既突出了作為職務犯罪的特征,同時又強調了這種犯罪違反廉潔義務的必然性,從而與瀆職罪中其他犯罪劃清了界限。
第三,司法實踐中便于理解和適用。受賄犯罪的情形非常復雜,如果行賄人自愿行賄,主動交付財物,得到的利益又是受賄人不違背其職務行為的結果,從表面看似乎沒有什么社會危害性。實際上也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如果把客體定為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就可以有效地打擊這樣的行為。
2.2 受賄罪的客觀要件問題
(1)“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要件的適用問題。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行為人現有職務范圍內的權力或者與職務相關的的便利條件。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999年9月16號公布施行的《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察案件標準的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即自己主管、負責或者承辦某項公共事務的職權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條件?!豹?/p>
(2)“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適用問題。
“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一種行為,是由允諾、實施、實現三個階段構成的,實踐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第一,允諾為他人謀取利益,但未實際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允諾應理解為“為他人謀取利益”行為的初始階段,一經允諾,無論是否著手實施,或者是否能夠著手實施,均不影響受賄罪的成立。第二,正在為他人謀取利益而尚未成功,或者部分尚未成功。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實施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行為人的行為足以構成受賄罪。第三,實際謀取了利益,滿足了行賄人的全部要求。這種情況下,對受賄罪的認定沒有任何的爭議。
在收受他人財物構成受賄罪的情況中,必須要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筆者認為可以不需強調,理由如下:
第一,缺乏理論依據。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廉政制度,這就決定了國家工作人員不論是采取索取還是收受手段,不論是否為行賄人謀取了利益,只要客觀上利用了職務之便,實施了索取或收受了他人財物的行為,就已經違背了廉政義務,侵犯了國家的廉政制度,就符合受賄罪的客體要求,就應受到刑罰的懲治。
第二,加大了司法實踐中辦案的難度。現今的賄賂犯罪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貨交易向長期投資型轉變,為謀取個人利益,這種長期投資型的權錢交易遠比“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成功系數大的多,但司法機關在面對這種交易時往往是束手無策。這就為狡猾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提供了一個機會。所以建議在刑法修訂中刪除此構成要件。
(3)“索賄”要件的適用問題。
索賄具有兩個特征:一是主動性,即是受賄人先提出賄賂的要求;二是索賄由索要與收取兩個行為構成,是一種復合行為?!八髻V”的基本特征應當是“主動性”。是否具有“主動性”,這是“索賄”與“受賄”兩種行為方式的主要區(qū)別。正如有學者所言,“索取或收取他人財物是受賄行為的兩種基本形式。所謂索賄,是指行為人乘他人有求于己或有困難之時,以暗示或公開的方式主動要求對方向自己交付財物的行為。所謂收受他人財物即受賄,是指行為人在受賄人以各種方式主動進行收買腐蝕的情況下,被動的接受他人送交的財物的行為。對索賄,受賄者居于主動地位,行賄人則居于被動地位,是由于不得以而為之;對于受賄,則是行賄人居于主動,受賄人則處于被動”。
2.3 受賄罪的主體問題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刑法》第9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已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原有職權或者地位所形成的的便利條件,通過在職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利益,而本人從中間向請托人收取財物的,不能構成本罪。筆者認為對于已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為能否構成本罪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已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已經離職,無職可瀆,故原則上不能成為受賄罪的主體,如上述情形。但是在職的時候為他人謀取利益,而約定在離職的時候受賄的除外。
2.4 受賄罪的主觀要件問題
受賄罪的主觀要件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并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會損害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仍然決意而為。
這里探討一下事后受賄是否存在故意的問題,事后受賄是指行為人在現實地為他人謀利后受賄。事后受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受賄人與行賄人約定在為行賄人謀利益后收受他人賄賂;第二種指行為人先為他人辦事,當時沒有約定受賄,事后收受他人財物。有學者認為,在事先沒有約定而事后受賄的情況下,行為人雖有收受財物的行為,但是沒有以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交換條件而收取他人財物的故意,因而不構成受賄罪。筆者認為,事后受賄應該屬于受賄罪的范圍,因為受賄人應該知道為他人謀利后會影響到自己職務上的廉潔性,對國家的利益造成損害,因而是符合受賄罪主觀上的故意的要件。
3 受賄罪的立法完善問題
3.1 受賄罪賄賂對象的完善問題
在我國現行刑法中,作為受賄罪構成要件的賄賂對象僅限于財物,而不能包括“非物質性利益”,這是不妥當的。筆者認為,鑒于“非物質性利益”與賄賂對象財物具有相同或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因此,有必要將賄賂內容進行拓展,主要理由有:其一,“非物質性利益”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像一些“幫助子女就業(yè)、免費旅游、免費就餐、還有頗受關注的色情賄賂”同樣也能侵蝕行政機關的廉政建設制度。其二,把賄賂的內容進行拓展,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也是可行的。例如日本的判例認為賄賂包括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的利益。除金錢外還有提供擔保和保證、介紹就業(yè)、宴請藝妓表演等。這個對我國的刑事立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將賄賂的內容拓展至非物質性利益也不會影響司法認定與量刑??梢試L試賦予司法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根據犯罪的性質、情節(jié)進行酌情認定。
3.2 受賄罪客觀要件的完善問題
我國的受賄罪規(guī)定在收受他人賄賂這一情形中,必須有“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要件,不僅在司法實踐中難以界定,而且該要件給受賄罪認定帶來諸多煩擾,建議刑法將其刪除。在受賄罪中,是否謀取利益可以作為量刑的情節(jié),但卻不宜作為定罪的依據。因為謀取利益不能決定行為性質,社會危害性才是犯罪的本質特征。而當受賄人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賄賂時,而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就不符合受賄罪的客觀要件而得不到處罰。這必將產生放縱犯罪的現象,也不利于打擊腐敗行為。建議刑法修訂時在收受他人賄賂這一情形中刪除“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要件,以便于更好的為司法服務。
3.3 受賄罪的主體完善問題
在受賄罪的主體范圍中不僅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且有“受委托從事公務人員”這一群體,筆者不贊同將“受委托從事公務人員”納入受賄罪的主體范圍。從懲治受賄犯罪的重點角度來考慮,將受賄罪主體范圍限定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除此之外的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通過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或其他所設置受賄罪罪名來解決其受賄的刑事責任問題。因為受賄罪主要是一種職務性犯罪,應將打擊的重點放在有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而 “受委托從事公務人員”這一群體沒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應該用其他的罪名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