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肖復(fù)興
賞析:耿世誠
讀中學(xué)的時候,我和一位女同學(xué)很要好,她住在我家的斜對面,星期六晚上常常到我家來玩。那時,我們都喜歡看書,書便成了藥引子,由書再扯到別的,一聊就是半夜。正是青春萌動的時期,男女同學(xué)坐在一起,伴著青春剛剛蘇醒的脈搏,書和聊天,都染上異樣的色彩。時間,便不知不覺過得飛快,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時鐘的分針、時針便走到一起并站在最高處了。
我們的友情,自然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戀情。從初三一直維持到高三畢業(yè),幾乎每個星期六晚上,無論風(fēng)霜雨雪,都是在我家這樣度過的。
那時,我家有里外兩間小屋。爸爸媽媽睡在里間,我和弟弟睡在外間。爸爸媽媽從未因為我們一聊聊到半夜而出來干涉、責(zé)罵或旁敲側(cè)擊過我們一次。有時,他們實在困了,或第二天還要加班,便早早躺下,悄悄地熄滅里屋的燈,絕不影響我們交談。
那些個青春氣息和夜晚的青草悄悄滋生的星期六傍晚,我們常常因交談的投入、忘情、興奮,而忽略了爸爸媽媽乃至整個世界的存在。但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默默地為我們祝福。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無聲勝似有聲的愛,彌漫在無數(shù)個星期六晚上的夜色之中。
我懂得,這就是尊重。
我弟弟長大了,不喜歡學(xué)習(xí),偏偏喜歡足球。
每到期末考試后,弟弟總要拿回一門或兩門不及格的考卷。老師總要找家長去學(xué)校,嚴(yán)厲地批評弟弟,希望家長抓緊。
每逢這時,我都替弟弟羞愧難當(dāng)。我便在假期里,替弟弟出許多張試卷,幫助他補習(xí)功課。因為我在學(xué)校是連年優(yōu)良成績的獲得者,有一兩門功課不及格,簡直不可思議。
起初,爸爸媽媽很支持我。但從初一到初三,效果并不佳,弟弟依舊不及格,對我的補課只是應(yīng)付,心思還在足球上。
爸爸媽媽先對我說:“你也別費這心了!既然想踢球,就讓他去踢得了!”
然后,他們又對弟弟說:“行行出狀元!憑一張嘴,侯寶林的相聲、陸春齡的笛子,都成了絕活。踢球也一樣,只要你下決心踢出個名堂來!”
為此,弟弟很得意。為此,我和爸爸媽媽爭論過。為此,弟弟多費了幾雙回力牌球鞋,多花了不少爸爸媽媽的辛苦錢——他們給弟弟買了不少營養(yǎng)品。
弟弟進(jìn)了北京市少年體校足球隊。那支少年足球隊即將升級為北京青年二隊時,“文化大革命”爆發(fā)了。爸爸媽媽沒有埋怨過弟弟。因為有了爸爸媽媽的那一份情愛,弟弟在童年和少年時的足球夢才五彩繽紛,從不迷茫。
弟弟懂得,這就是尊重。
節(jié)選自《肖復(fù)興散文》,作家出版社
賞析
尊重是一種美好而抽象的情感。本文選取了自己上中學(xué)時和一位女同學(xué)的交往、弟弟不喜歡學(xué)習(xí)偏偏喜歡足球兩件生活往事,充分肯定了爸爸媽媽對我們情感、愛好的尊重,而我們也懂得了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在我們?nèi)松飞系闹匾?,讀者也明白了尊重的含義和作用。作者通過敘寫自身親歷、目睹的兩件事情,巧妙地綴連成文,既讓人得到美的享受,又給人以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