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三天五日,閑了,想找個地方呆呆,住住,聊聊,轉(zhuǎn)轉(zhuǎn),邵武是個好選擇。
“好’在哪兒?好在天然,好在慢慢,好在舌尖。
可以喝喝茶。邵武有“正山小種”。紅茶。陸適著《續(xù)茶經(jīng)》稱:“武夷茶在山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其最佳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種——”此“小種”中最正宗的,即是“正山小種。”
午后,找間老茶館,喝正山小種,茶湯紅透中帶股金色,兩杯熱茶喝下去,舌尖上回味著暖甜茶香,相當于是從胃里面做了一個按摩,慵懶、舒泰從內(nèi)向外,緩緩發(fā)散,氣定,神閑,放眼望窗外,站著一棵老樹,嫩葉披掛滿身,在春天里深沉地喜悅著;或者是墻角的一叢花,天真地引頸,爛漫至極;又或者是胡同里面走過來時沒正眼瞧過的幾間老房子,擠在簇簇新的建筑中間,木石結(jié)構(gòu),黯黑、瘦巧,像件不合時宜的馬卦,打眼一看蒼涼、破敗,細細端祥,于這蒼涼、破敗中間,漫溢出一股傲慢矜持,那是見過世面、經(jīng)過風雨,生離過死別過,人生樣樣種種,悉數(shù)經(jīng)歷過后才可能擁有的淡定姿態(tài),相形之下,那些水泥鋼筋的新樓楞頭楞腦、粗魯、淺薄,兀自為自己的年輕得意喜悅著,不曉得人家老戲骨只消揮一下水袖,已是半壁江山。
看老房子,和平古鎮(zhèn)的老房子更多。有些房子現(xiàn)在也還有人住著,但大多數(shù)荒疏了。和平古鎮(zhèn)是風水寶地,出了不少王候?qū)⑾?,當年的雄渾霸氣,書卷詩香,時隔千年,如今仍舊余音裊裊,這個不是靠看的,要坐下來,慢慢品味——
當然了,頂好這時手里也有杯暖茶。
還真有茶。是老鄉(xiāng)自己采、自己炒的,綠茶,名曰:碎銅。
碎銅茶茶湯碧綠、淡香、清爽。一杯持手,打量和平古鎮(zhèn)的石板路,中間是大塊整石,兩邊是碎石,一路鋪排過去,路兩邊是高高石墻,墻角、石縫中間,滲出絲絲縷縷青苔——此情此景,或許喝酒更適當些吧?
酒也是溫的,最好裝在酒壺里面,佐酒的小菜嘛,竹筍、香茹、或者一捧青豆,隨便燒燒煮煮就好,對了,還有當?shù)靥禺a(chǎn)的游漿豆腐呢。酒喝到酣暢處時,會有人加入,也許是個滿口詩經(jīng)子曰的老夫子,下巴上幾根野草似的胡須;也許是蓬頭垢面的俠客,灰撲撲的,坐下來時,劍隨手扔在桌上;來人若是個女子是更妙了,最好跟我們一樣,不年輕了離老也還遠著呢,云鬃斜挽,布裙圓闊,一撩一展一裹,落座時笑容如花綻放,天啊,活脫脫是《新龍門客棧》里面,張曼玉扮的金香玉嘛。
還真是的,那些導演啊,投資商啊,在橫店涿州花費巨資,大興土木,造假造得方興未艾,經(jīng)常漏洞百出,淪為笑柄,眼前這樣原汁原味兒的千年古鎮(zhèn)卻被錯過,應了那句“有眼不識金香玉”了。不過這樣最好,被影視摧殘、毀損的地方、東西已經(jīng)太多太多,還是犧牲橫店一個,讓其他古鎮(zhèn)歷史著自己的歷史,美麗著自己的美麗吧。
還有兩個好去處,宜酒宜茶。一是錦溪。坐竹撐順溪漂流,九折十八彎,空氣濕潤沁涼、肌膚如洗,兩岸植株翠綠干凈,懸崖、山坡上的野草,從垂掛如發(fā)的衰草中間葳$新生,經(jīng)常有露珠水晶珠子般從空中濺落,碎裂在臉上,倘若楚留香,或者陸小鳳在,一杯酒剛下肚,隨酒香輕輕吐一口氣,說不定這水珠子重又被他們吹回花瓣、樹葉上去了呢。
二是蘭花谷。蘭花谷的茶是野茶,春天時,漫山花樹,滿谷幽香,野茶樹綻出的芽葉,就浸在這片花香里面,這樣的茶,滋味誰能形容?誰敢形容?
不說了不說了,喝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