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13歲,就經(jīng)歷了兩次災難。
一次是3歲那年,她不小心跌進火塘,臉被嚴重燒傷,左手整只被燒毀,右手的每個手指,都只剩下兩根關節(jié)。
從那時起,她成了丑陋的代名詞。
大人們搖著頭嘆息:“唉,可惜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娃娃,一輩子就給毀了?!睕]有孩子愿意和她一起玩耍。一瞧見她那張辨不清五官的猙獰的臉,孩子們像見了鬼一般,躲得遠遠的。
就這樣,她在異樣的目光中長大,苦難讓她比別的孩子更早成熟。7歲,她就學會了洗衣做飯,喂豬打柴。
村里和她同齡的孩子都上學了,什么時候送她讀書,父母卻只字不提。她是那么渴望走進校園,也非常清楚,自己將為此承受多少嘲笑,多少異樣的目光,可只要能上學,她什么都不怕。
為了證明自己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寫字讀書,她偷偷用繩子把筆綁在殘缺的手指上,一遍又一編練習寫字。她的懂事和恒心,終于打動了早就不再指望她有將來的爸爸媽媽。
在學校里,她擔心自己的樣貌嚇壞同學,就躲進角落,只希望自己像撒種時被遺落在田埂的一顆種子,和他們分享同一片陽光和雨水,又不為人注意??墒?,不論她躲到哪兒,那些嘲笑和異樣的目光就會跟到哪兒,如影相隨。
第一次被男孩子喚作“丑八怪”時,她跑出教室,趴在操場邊的大樹上大哭了一場。這世上,有哪個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漂漂亮亮,可自己,連擁有一張正常的臉都是奢望。
擦干眼淚,她又回到教室。丑八怪就丑八怪吧,自己樣貌的丑陋無法改變,可自己的心靈卻可以向著美麗生長。
日子長了,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個面貌丑陋的女孩勤勞善良,漸漸的,嘲笑的聲音少了,同學不再那么疏遠冷落她,偶爾也會和她說說話。
轉(zhuǎn)眼,她上六年級了,災難再一次降臨。
午休時間,宿舍樓安靜地立在校園的一角,守護著孩子們的美夢。
“地震了,快跑?。 逼降伢@雷般的一聲喊叫,打斷了她和同學們的酣睡。她睜開眼,宿舍打開的窗戶驚恐地不停地擺動,床搖晃著,要散架一般,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響?;秀敝?,她以為自己在夢游——眼前的情形,不正是西游記里,妖魔鬼怪降臨的前兆嗎?
宿舍里,女生們又驚又怕,慌作一團,紛紛跳下床,向外面沖去。而她,在半夢半醒中,顧不得穿鞋,光著腳丫,暈乎乎地跟著人潮一路奔跑。
她們的宿舍在一樓,很快,她就跑到了開闊的麥田。
剛剛站穩(wěn),身后一聲巨響,她回頭看見,頃刻間,熟悉的宿舍樓變成了兩層,第三層重重垮塌下來,煙塵從廢墟上騰起……她這才從混沌中清醒過來,驚出一身冷汗。
“救救我……”
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哭喊,穿過漫天的煙塵,飄到她的耳朵里。聲音從倒塌的宿舍樓那邊傳來,她順著聲音望去——班里的女同學蘇小琴,雙腿被磚頭水泥塊壓住,手拼命地朝這邊揮舞。
她的心一下子就疼了。她想起3歲時自己跌落火塘,被灼燒的疼痛和哭喊。對生命的渴望,每個人都一樣。她撒開腳丫朝宿舍樓奔跑——她要去救同學!
可是,對雙手殘缺的她而言,壓住小琴的水泥塊太沉太沉了,無論她怎樣咬緊牙關,無論她伸出雙手怎樣使勁,水泥塊紋絲不動,只是冷冷地嘲笑著面前這個不自量力的女孩。
倔強的她沒有放棄,她跪了下去,用自己單薄的肩頭頂住水泥塊,腳拼命蹬住地上的瓦礫碎磚,她用盡了渾身的力氣。水泥塊被頂開了,她的肩膀被磨破,腳也被刺破劃傷,顧不上疼,她背上小琴,單薄的身體像一只小船,在大地的搖晃中載著小琴,朝空曠的麥田駛?cè)ァ?/p>
放下小琴,沒來得喘上一口氣,她又跑進了顫抖著的教學樓——一個被亂石砸傷的小男孩躺在地上,滿身是血,她不能無視那雙渴望生命的眼睛。她背起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跑出搖晃的教學樓,跑向希望的麥田……她的腳,被鋼筋和瓦片一次次劃傷,每跑一步,血不斷地流出,她一路留下的鮮紅的腳印,像盛開在廢墟上的一朵朵杜鵑花。
麥田里的同學,看著她一遍一遍奔跑在廢墟上。他們不認識眼前的這個女孩了——這是那個面孔丑陋、身體殘缺的丑八怪么?那鮮花般的腳印,不是應該屬于天使的么?
奔跑中的她絲毫感覺不到疼,心里只有焦急——還有多少同學被壓在廢墟下,在無助和疼痛中等待!她再一次回到隨時都可能坍塌的宿舍樓,尋找幸存的同學。
一個女同學被卡在兩塊斷落的預制板之間,她實在沒辦法挪開那沉重的預制板,就趴在同學旁邊,安慰和鼓勵同學,直到幾個老師和家長趕到,一起將女同學救出來。
漫長的下午過去,天黑了。她和同學們一起,露宿在教學樓后面的空地上。
這是個充滿傷痛的夜晚。每張臉都蒙著驚恐和灰塵, 20多個受傷的同學在呻吟。她組織了10多個年齡大一些的同學,和村里趕來的赤腳醫(yī)生一起,給同學喂藥喂水。
這是個饑餓的夜晚,食堂倒塌,他們沒有晚飯。還是她,從學校的廢墟里挖出大米,找到一口大鍋,為大家熬了稀飯。
這個是飽浸眼淚的夜晚。地震的恐懼,失去同伴的傷痛,對親人的牽掛,一個孩子哭了,傳染一般,許多孩子都跟著哭了。又是她,像姐姐一樣安慰著同學,從廢墟里翻出紙筆,給溫家寶爺爺寫了一封求救信,寫好了,她念給大家聽,讓同學的心里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地震后的第3天,當救援部隊翻山越嶺徒步到達學校,又累又餓的她終于支撐不住,昏倒在地。
后來,同學不再叫她丑八怪,也不叫她張春玲——那是她原本的名字,而是叫她天使。
有一種天使,需要歷經(jīng)磨難,在災難中涅槃,長出翅膀,露出最美麗的那張面孔。而她,就是。
人物簡介:
張春玲,綿陽市平武縣南壩鎮(zhèn)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被評為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編后語:
“汶川大地震”,在黑色的三分鐘后,有多少孩子帶著對世界深深的眷戀離去,讓人心痛不已,又有多少孩子在疼痛和恐懼中蛻變,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讓人欣喜。
除卻疼痛和感動,我們更應該思考和行動,如何去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