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xué),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了羅布泊的今昔,使我們認(rèn)識到人類的盲目、貪婪造成的后果。全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振聾發(fā)聵,令人震撼。從寫作手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一、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shù)據(jù)、敘述事實真實可靠。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大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弊髡咭檬窌们叭酥?,并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仿佛回到遙遠(yuǎn)的過去,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文章引用數(shù)據(jù)的句子更多,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币幌盗袛?shù)據(jù)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了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二、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xiàn)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的對比上。如:今日羅布泊的荒漠現(xiàn)象:“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dá)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昔日羅布泊的美景:“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弊髡邔煞N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體驗。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作者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
3.排比手法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作者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zé)之意呼之欲出。又如篇末三個“救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聲,振聾發(fā)聵。
三、體會抒情性
如:“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直抒胸臆,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破壞環(huán)境的惡果,強烈譴責(zé)悲劇的制造者——人的盲目和愚昧。又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边@樣的抒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讓人產(chǎn)生共鳴,令讀者也深深地痛心,并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yán)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hù)環(huán)境才能保護(hù)人類自己。
文章字字含悲,句句隱痛,每一段話都是心口的一塊傷疤,每一種描述都讓我們震撼。作者把這些震撼化為了精妙的文字,感動著一個又一個富有責(zé)任心的讀者,這些文字便成了永恒的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