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波德是美國著名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被譽為“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其所著的《沙鄉(xiāng)年鑒》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xué)論文集,《大雁歸來》是該書中的一篇觀察筆記,盡管文章也涉及到一些有關(guān)大雁的知識,但作者本意并非在介紹大雁,而是要抒發(fā)他的倫理學(xué)思考,所以,我們閱讀的重點應(yīng)在于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作為一名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和思想家,作者用一個“愛”字貫穿了全文。
作者在開篇便用對比的手法點明了對大雁的喜愛之情。春天充滿了生機和希望,人們熱切盼望春天的到來,而大雁給我們帶來了真正的春天。
在作者的心中,大雁并不僅僅是大雁,而是像人一樣有靈性的動物,它們甚至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guī)”:春季禁止獵殺大雁,冬季則允許獵殺。所以在11月份,它們“目空一切”地、“筆直”地、“一聲不響”地“從我們的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fā)現(xiàn)它們所喜歡的沙灘和沼澤”也會“堅定不移地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因為它們知道這時候“從黎明到夜幕降臨,在每個沼澤地和池塘邊,都有瞄準它們的獵槍”;而3月份的“休戰(zhàn)時刻”,它們則會穿過“已經(jīng)沒有獵槍的狩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向每個剛剛?cè)诨乃莺统靥羻柡谩薄?/p>
像歸來的大雁喜愛沙灘和沼澤一樣,我們的作者是那樣地珍愛大雁,他把大雁的數(shù)目看作是自己農(nóng)場春天富足的標準之一!他把春雁的覓食看作是光明正大的“旅行”,把它們覓食前的鳴叫看作是商討去哪里的“辯論”,把它們返回后的“低語”看作是在“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的群居,作者認為那是它們在集會,并且對集會的種種聲響,他也是那樣的喜歡。
作為一個“愛鳥者”,作者感傷著大雁的憂郁悲傷。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作者和他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六只的雁群是一個家庭,以六的倍數(shù)出現(xiàn)的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那些憂郁的孤雁之所以孤單,是因為它們喪失了親人,或成了“心碎的寡婦”,或失去了子女,當(dāng)這種結(jié)論被證實以后,作者對“瞄準它們的獵槍”們的反感更加強烈了,乃至成了憤恨!
大雁還有人類所不及的品性,那就是聯(lián)合的觀念,并且它們是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個基本的信念作賭注。這對于高喊著誠信口號正走向全球一體化的人類來說,是諷刺還是一種有益的啟示?大雁在遷徙的過程中,把伊利諾斯的玉米粒帶到了北極的凍土帶,整個大陸因此收獲的是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捫心自問,我們?nèi)祟惈I給大地母親的又是什么呢?
作者用通篇的擬人手法把對大雁的“愛”描寫得淋漓盡致。是的,大雁同人類一樣,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在自然界中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去獵殺它們,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人與自然之間也要和諧相處,何況,我們可以從自然中學(xué)到無窮的知識和獲得無窮的樂趣。我們都是整個宇宙的一部分,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一切都是一個共同體,人只是這個共同體中的一員,為了獲得這個共同體的平衡和長遠發(fā)展,人類必須學(xué)會尊重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以及這個共同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