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美國洛杉磯獲得了第23屆夏季奧運會的承辦權(quán)。當這個消息傳遞到洛杉磯的時候,迎接它的不是熱烈的歡呼聲,而是一片憤怒的反對聲。因為這個消息,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中。人們擔憂,洛杉磯將會成為第二個“蒙特利爾”。
人們的擔憂不無道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花費10億美元,超預算10倍。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耗費20億美元,市政府瀕臨破產(chǎn),整個城市欠下外債10幾億美元,至今還沒有還完。剛剛結(jié)束的蒙特利爾奧運會的陰影,還籠罩在人們心頭。后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更是驗證了人們的預言,那屆奧運會同樣是難逃厄運,投進90多億美元的空前巨資,最后卻分文未賺。
申辦第23屆奧運會時,參加申辦的城市紛紛退出,洛杉磯成了最后唯一的申辦城市勝出。洛杉磯對這次奧運會沒有一點信心,舉棋不定,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一番游說下才最終應承下來。
當洛杉磯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后,更是無所適從,在市民一片聲討聲中,市政府不敢貿(mào)然行動。后來有人提議,能不能由私人組織這次奧運會。當洛杉磯把這個有違《奧林匹克憲章》的建議送到國際奧委會后,最終還是被默認了。
私人或私人組織能夠承辦奧運會,使洛杉磯松了一口氣,可更大的困難接踵而來——有誰愿意又有能力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接過來呢?這個人必須能夠建立一套全新的運行機制,讓奧運會在新的機制中健康運行??赡軡M足這個條件的人又在哪里呢?
一時間,整個美國都在尋找這個人——這事關乎洛杉磯奧運會能否成功舉辦,而更重要的是,這關系著奧運會的命運,一旦洛杉磯也失敗了,奧運會將會在洛杉磯,在1984年,永遠地畫上句號。所以,不光美國人在找,其實全世界都在尋找這個人。
一天,一個獵頭公司里一名叫卡科斯菲利的人打電話過來,提供了一個名單,這個人名字叫比得·尤伯羅斯,可人們對此人卻一無所知。后來,在他的背景資料里,大家才初步了解他——比得·尤伯羅斯,熱愛體育,有運動背景,曾是一名水球運動員,白手起家,41歲時就擁有了美國排名第二大的旅游公司,年贏利3億美元。
尋找委員會看中的并不是尤伯羅斯的商業(yè)背景,而是他白手起家創(chuàng)造一番偉業(yè)的杰出能力,一致認為他就是不二的人選??僧敨C頭公司的人找到尤伯羅斯時,聽到的卻是滿口的“不”。尤伯羅斯不無遺憾地說,我要為公司員工的前途考慮。無奈之下,他們找到了尤伯羅斯的妻子,企圖通過她說服尤伯羅斯。后來,尤伯羅斯的妻子說了這樣一句話,最終徹底改變了尤伯羅斯的主意。她對他說,任何挑戰(zhàn),對于你來說,在經(jīng)濟方面,你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欲望了,為何不在別的,如體育,為全世界的運動員做些事情呢?而這個機會,現(xiàn)在,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擁有。妻子的話打動了尤伯羅斯,考慮再三,他最終答應下來。9個月后,他賣掉了自己的公司,成為洛杉磯奧組委中最重要的一員。
事后證明,洛杉磯選擇尤伯羅斯是完全正確的,那屆奧運會不僅沒有落下沉重的債務,還破天荒地贏利2.5億美元。他成功的將商業(yè)運營的理念引入了奧運會,使奧運會煥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當時奧運史上參加國家和運動員人數(shù)最多的一界,尤為重要的是,他將奧運事業(yè)和經(jīng)濟利益完美地融為一體,開創(chuàng)了奧運新紀元。后來,他被人們尊稱為“現(xiàn)代奧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