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聯(lián)邦和各州的主要官員,如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州長、副州長,按法律規(guī)定,是必須住在官邸的。
在中國清朝,各省、道、府、州、縣的主要官員如總督、巡撫、學政、布政使、道臺、知府、知縣,以及他們的助手,按法律規(guī)定,也必須住在官邸。具體說,總督住總督衙門,巡撫住巡撫衙門,道臺住道員衙門,知府住府衙,布政使住藩司衙門,知縣住縣衙門?!洞笄迓衫穼懙妹靼?,除非休假和因公外出,上述官員必須吃住在各自衙門,如果晚上回自己家睡覺,或者借住民房,則要受到“杖八十”的責罰。所謂“杖八十”,就是扒光了屁股,讓人用六尺長、兩寸寬、一斤半重的大竹板,猛抽八十下。
《大清律例》還規(guī)定,官員住在官邸,不能毀壞公物,不能盜竊公物,卸任時不能帶走公物。這里說的公物,當然是指官邸里擺放的桌椅板凳、褥子被子、花盆魚缸、名人字畫等等。為了防止個別干部以及干部的家屬手腳不老實,政府要求每屆領導離任的時候,必須開張清單,列明衙門里的陳設,接受繼任者的點查,少一件,“笞四十”。
清以前的宋、金兩代,也有類似規(guī)定,北宋時,王安石在江寧做官,他愛人瞧中了江寧府衙里一張?zhí)俅?,想帶走,王安石就沒答應(參見朱或《萍洲可談》)。金代時,有位阿魯補在開封做官,偷拆府衙的木料,蓋自己的房子,大金皇帝海陵王本來就瞧他不順眼,借“盜竊官物”這個機會砍了他(參見《金史》卷68,阿魯補傳)。
嚴格講,不但公物不能亂動,連公物的衍生品也屬于國家。當年歐陽修給一位做過市長的本家歐陽載寫墓志銘,說他清廉守法,官邸里有幾棵果樹,每年果子熟了,他從沒摘過一顆嘗嘗,任憑果子落在地上,慢慢地爛掉(參見《歐陽修集》卷34,尚書工部郎中歐陽公墓志銘)。這位歐陽市長矯情得有點兒過了分,其實他要真的愛護公物,還不如摘下果子賣錢,把賣來的錢上交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