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樹
那些已經(jīng)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老樹,通常都有恬退隱忍的個性,偏居一隅,自由生長,與天地?zé)o爭。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經(jīng)歷了千百年、生命力十分堅韌的老樹,卻不堪現(xiàn)代人的折騰,不經(jīng)意間說沒就沒了。即便幸存下來的,人們也是漠然置之,這就像村前小溪、屋后青山,似乎本該如此。是的,老樹是這亙古山鄉(xiāng)的一部分,鄉(xiāng)間老表自然無須格外關(guān)注,只是,總有利欲驅(qū)使的斧子在磨礪以待,幸存下來的老樹難免斧鋸之虞。前不久,東郭村的一棵千年古樟給人注射了毒藥,滿樹郁郁蔥蔥的枝葉枯萎了,像被火燒了,后來就被砍成一截截的木頭,裝運了幾大汽車,最后連根都給挖出弄走了。古樟旁原本是有座古廟的,不知啥時候廟祝走了,改成了鋸木的車間。接下來的事就有些巧了:古樟倒了,東郭村在市里任要職的兩個官員,一個栽了,進了籠子;一個好端端的,遽而英年早逝。
在鄉(xiāng)民的眼里,人與樹之間似乎有某種感應(yīng),那些大樹在庇佑著一方水土。
通往中山花園的路口,原先左右各有兩棵老樹。一棵遭雷殛只剩下不到一半的身子,枯朽了,仍頑強地立在那兒。另一棵中空如皮袋兒,半張破損的樹皮撐起滿樹的繁蔭,老樹新枝,有些古怪。記得好像是棵苦楝樹,因其樹上時不時掉下長著一雙長須、滿身黑甲的昆蟲天牛,我們就叫它天牛樹。小時候,我去那兒逮天牛,常從樹洞里穿身而過,那情形仿佛具有穿墻功夫的嶗山道士,這讓人玩得有些得意??嚅瑯湎伦≈晃荒昀系蔫F匠聾子。打鐵鋪子里黑不溜秋的,一只大木桶裝滿了水,聾子用鐵鉗夾了燒得通紅的鐵器往水桶里淬火,只聽見嗞的一聲,立即騰起一股白汽,接著青黑的鐵器咣當(dāng)一聲扔在地上,涼了就踩在木凳上用鐵鏟子鏟出雪白的鋒利部分,然后劖上自己的字號。
鐵匠聾子的生意和門口半枯的苦楝樹一樣,不旺。很少瞧見他在熊熊爐火前大汗淋漓地揮錘鍛鐵。因為耳聾,一天到晚難得聽見他吭聲,加之上門的顧客不多,清瘦的他一身青衫一雙布鞋,守著鐵匠鋪子,倒像是靜修的居士。后來,那枯朽的殘樹倒了,讓聾子撿了當(dāng)柴火。那棵樹皮支撐的苦楝樹也給蹭癢兒的大牛牯給蹭倒了。此后,聾子鐵匠的爐火也熄了,一家人搬到城西去了。
現(xiàn)在的年青人見過皂角樹的恐怕不多。二十多年前,六角亭古井邊上就有一棵皂角樹。那樹如果不掛皂角,在冬日里,只見一樹的細碎枝枒,矮矮的斜斜的瑟縮著聳立在那兒,和棗樹似乎沒有多大區(qū)別。皂角樹枝葉稀疏,遠遠地就覷見垂著一條條栗黑色的長皂角。皂角可以用來洗衣,舊時的銀匠鋪子就用皂角水將發(fā)黑的銀飾清洗得雪亮。我奶奶說她能用皂角將銀器洗成金黃色,如同金器。然而,我并沒有見過誰用皂角洗東西,只見過茶籽枯餅當(dāng)肥皂用。在鄉(xiāng)間,皂角頗有仙風(fēng)道骨的意味,具有比洗衣更為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來熏煙。冬至蒸酒,怕有穢氣污了酒釀,酸了美酒,釀酒婆燃皂角以解穢氣。產(chǎn)婦難產(chǎn),或小兒過“門戶”(即出麻疹,鄉(xiāng)人認為這是生死關(guān)口,故稱過“門戶”),通常要熏皂角以避邪。
皂角樹盡管有些難看,也難遮涼,但皂角可以賣錢,井臺邊上的人家便把它當(dāng)成寶貝,養(yǎng)了一條狗看著。大人繞著它走,以避瓜田李下之嫌;淘氣的孩子們也不敢去攀爬摘皂角。沒有大人與孩子們的親近,六角亭的皂角樹擠在屋角邊上,孤苦伶仃的。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每天清早與傍晚,人們踩著子甲路(鄉(xiāng)人稱鵝卵石路為子甲路)穿過狹長的小巷去挑幾擔(dān)井水,得來回好幾趟。日復(fù)一日,看著看著,這樹不知為啥枯了。而這時候古井開始發(fā)臭,井水漸漸枯竭了,終于被荒廢。六角亭成了藏污納垢之所,堆滿了廢棄的雜物垃圾。
贛西山鄉(xiāng)風(fēng)軟水暖,土壤肥厚,陽光雨水充足,植被異常繁茂,即使被夏洪沖刷過的土地,一經(jīng)春雨便綠意盎然,很少見到裸露的山土。野樹虬根如章魚腳抱了大巖石生,梧桐從老墻上竄出長得老高,荊條倒插著也能生長。粗壯的古樹桿上寄生小樹、藤蘿,老樹的空洞里長出毛竹,矮小的灌木居然長成參天大樹。那時候,這個贛西縣城的樹木都是一任其天性,自由自在地生長,高擎橫撐的樹冠巍峨如山,蔭可及畝。許多村巷里都有好幾棵幾人合抱不過來的老樹。從樹縫里透出的馬頭墻、裊娜上升的炊煙讓人覺得親切而自然。
不知從何時起,老樹在這個贛西縣城消失了。高大林立的城市建筑中、寬敞平坦的大街上,樹木開始變得細碎而卑微。綠化樹完全是點綴,鋸成半截子樹干,伸出一些撐不開的細小枝葉,就像一支火把兒,或是一根筷子挑起的菜團子,更像是內(nèi)衣商店的櫥窗里缺了腦袋四肢僅剩軀干的塑料模特。勤勉的園藝工人舉著電剪給樹木“理發(fā)”,旁逸斜出的枝條剪了,修剪成球形還是錐形,或者其他造型,那由不得樹自個兒,得服從人的意志。而且,街道、廣場上的樹木多為嫁接,虬曲的老桿是甲,枝條卻是乙,還用細鐵絲兒給綁了,長成奇怪的模樣,看上去硬是別扭。街道都筑了厚厚的水泥,地氣蓋住了,上不來,被鋸剪、束縛的街樹老長不大,形同侏儒。在日益擁擠繁華的都市,小心翼翼的樹們學(xué)會了收斂,緊縮著身子,生怕擠占人類的空間。而人的欲望卻開始急速膨脹,比野生的春草夏木更蓬勃。某些如魚得水的現(xiàn)代人和樹木一樣,也懂得嫁接與偽裝了,你別看堆臉的微笑就像盛開的牡丹,那暗藏的內(nèi)心卻滿是帶毒的蒺藜……
這讓我格外懷念和崇敬在童稚的印象里、在鄉(xiāng)間的原野上自由生長的那些樹、簡樸生活的那些人。
那條路
夜晚,在樟樹蓊郁的永安路散步,樟葉的清香猶如透過樹梢漫溢開來的朦朧月色,又像是遠方飄來的天籟之音,淡淡的,悠悠的,隨風(fēng)輕飏。一時間,恍惚撞進了郊野的樹林里,聞著了自然之母的體香。盡管周圍都是絡(luò)繹的行人、閃爍的霓虹、嘈雜的市聲、奔馳的車流……這一切在不時地提醒我,別想得那么美吧,你仍然身處紅塵鬧市!是的,我行走在喧囂的街市,但是,“童稚”的思緒分明是飛在樟香四溢的山林之中!
已是清秋時節(jié),天氣不再那么燠熱,晚風(fēng)輕拂,空氣清新如嬰兒呵出的氣息。獨自在這樣的街道上漫步,穿行在枝繁葉茂的樟樹下,不用去想些什么,只細細聞那清涼樟香,讓自己的嗅覺去捕捉時濃時淡的芳馨,對于心靜如水的我輩,這絕對是一種享受。
“暗香襲人”,腦子里忽然蹦出這樣一個詞。樟香給你的就是這樣的感受。古人造詞真是神來之筆。
永安路是贛西蓮花縣城最主要的商業(yè)街道。幾個大型超市的進出口都開在這條街上,喧鬧的蓮花一支槍廣場也在這條街上。無論白天夜晚,永安路都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熱鬧繁華景象。其他幾條街道,如解放街、新建街、金城大道,雖然也頗喧鬧,相對永安路就顯得冷靜一些。
可以說,永安路見證了一個時代。在二十多年前,永安路非常僻靜,馬路兩邊零星地蹲著一些低矮的房屋,就像在地里休憩時吧嗒旱煙、沉默無語的農(nóng)人。其余都是一望無垠的水田。路旁的綠化樹是高大蒼老的柳樹,老桿嫩枝,極宜入畫,在徐悲鴻的畫里就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老柳枝兒。夏天,知了一個勁地聒噪,喜鵲在枝頭跳躍,嘰嘰喳喳。調(diào)皮的孩子們?nèi)宄扇海涝跇渖洗?,摘柳條兒織草帽,到剛收割的稻田里去打泥仗。戴樹葉草帽兒,是那時的戰(zhàn)爭影片諸如《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等時常出現(xiàn)的鏡頭,而且這是區(qū)別好人與壞人的道具,只有游擊戰(zhàn)士、共產(chǎn)兒童才配戴樹葉草帽。
到了晚上,那時候的永安路沒有一盞路燈,整條街黑魆魆的,從稀稀落落的民居窗戶里漏出的丁點兒白熾燈的昏黃微光在風(fēng)中搖晃,鬼火似的,給人毛骨悚然之感。據(jù)說,就在這條街的一座石橋下發(fā)生過強奸案。有位漢子給水田放夜水,恰巧路過,手電筒一照,赫然發(fā)現(xiàn)被剝了衣褲捆了手腳襪子塞了嘴巴的赤裸裸少女。他見色不起心,不假思索,就脫了自己的褲子給受害人遮羞,結(jié)果被公安干警逮著,受到極度刺激的少女懵里懵懂,于是,好心人變成了嫌疑犯。有了這樣的傳聞,那時候的永安路一到晚上極少見著行人,真如洪荒太古。不僅女孩子一提起永安路就變了臉色,魯莽壯漢也膽怯幾分。
永安路邊的東方紅小學(xué)(現(xiàn)在叫城廂小學(xué))是我讀書的地方。其間,我還在永安路北郊的六模小學(xué)讀過一年書。每天,我都要背著書包穿過永安路走向?qū)W校,去六模小學(xué)更是要半個多小時。童年的印象里,車輛稀少、空曠無人的永安路柳枝垂地,樹枝上老是掛著裝有死貓的沉甸甸的蛇皮袋子。那柳樹婀娜多姿,著實讓人喜歡。我捋住一把柳枝,提起雙腳就能蕩秋千。在這條路上,我摔過跟頭,打過架,用作業(yè)本兌換糖醋蘿卜,還因打泥仗丟失了書包,以至不得不在家休學(xué)半年。這條童年的路,留下了我的成長足跡,我也目睹了它的飛速變化。
進入九十年代,縣城改造往西北擴展,記憶里十分荒涼的永安路全變了模樣。街面拓寬了拉直了,筑成了水泥路,沿街都是略無闕處的高大商廈,一盞盞熒白的路燈將整條大街照耀得如同白晝。從鄉(xiāng)村到都市的轉(zhuǎn)換,僅僅花了短短的幾年時間,以至作為本地人的我也忘了究竟是哪一年完成了這種轉(zhuǎn)換,只感覺好像是孫悟空變戲法似的,一眨眼的工夫,那條水田漠漠、柳枝婆娑的鄉(xiāng)村馬路就變成了樟林飄香、商潮涌動的現(xiàn)代都市。
“女大十八變,變成個觀音臉?!边@是鄉(xiāng)間百姓對女孩子的譽美之辭。一個原本干瘦、黝黑的鄉(xiāng)下小姑娘,在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居然出落得花枝招展、豐姿綽約,就像安徒生筆下的灰姑娘變成了高貴的公主,丑小鴨變成了漂亮的白天鵝。對于永安路,這條童年上學(xué)的路,這條伴我走向成熟的路,在夜晚散步時一路想來,還真有少女十八變的神奇感受,令人充滿綺麗的情思。
作者簡介:李曉斌,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著有散文集《遠岸遙燈》、《故壘西邊》等,現(xiàn)供職于蓮花縣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