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
它是一匹安靜的獸。稻田和流水默默地守候在它周圍,幾十年如一日。蜻蜓的薄翅、鳥雀的鳴叫、青蛙的彈奏、蟋蟀的舞蹈……都曾在這兒找到展示的機會。就在它的腳趾下,行人的鞋底,或者草帽頂上。你知道,動物總是善于尋找活動天堂的。而這些與一個經(jīng)過的醉漢無關。那個醉漢,從八里地外的丈母娘家喝酒回來,他一定是喝了幾大碗水酒,鄉(xiāng)下釀的水酒后勁是很足的。往往是這樣,你推辭著——不喝不喝……但是那股香甜味還是俘虜了你的喉嚨。那種糧食發(fā)酵的香味,肯定把醉漢的味蕾陶醉了,他操著結結巴巴的鄉(xiāng)音,假意推辭,海碗?yún)s早已伸向丈母娘的酒壇子。
醉漢踩著一地月光,一些蟲子不甘寂寞地反復吟唱。他的腳步讓旁觀的月亮心驚膽戰(zhàn),總是在將要傾倒的時刻恰當?shù)厥栈厣碜?,仿佛軀干里面裝了一根彈簧。他的舌頭總是不由自主地打卷,哼著讓人有點陌生的,模模糊糊的花鼓調。在月色的掩護下,醉漢搖搖欲墜地穿過獸的肚子。
這匹安靜的獸始終敞開大門,不,拱門,鐵青色的拱門,供許多行人包括醉漢們歇腳。由于風雨沖刷,墻頭的石灰剝落了不少。原先刷在上面的標語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曖昧起來。黑色凝重的飛檐就是獸的角,它神態(tài)自若地伸進天空的長袍里。有時候,雨密密斜斜地閃進來,濡濕了兩側的長石凳。行人依舊吸著旱煙,談論農(nóng)藥、化肥和糧食的價格。雨過天晴,行人吆喝著繼續(xù)趕路,大聲喚一喚醉漢,他只是翻了一個身而已,如雷鼾聲驚飛了黑瓦上停泊的鳥雀。
去外婆家,抄近路必須穿過兩座獸似的亭。遠遠看見,田野中央矗立的,便是神秘的亭,它擋住了我幼稚的視線。亭子后面是一片綠油油的橘子林,火紅的橘子掛滿枝頭,湛藍色天幕下,濃郁的橘子香爭搶著涌進我的鼻腔。我背著外婆送給我的一袋橘子,汗水滲濕了我的背心。腳步移動,心跳加快??偸腔孟胪ぷ永锾芍粌蓚€喜歡捉弄人的醉漢(他們經(jīng)常捏著小孩的耳朵,逼小孩道出父親的名字或外號),后門的一側埋伏著幾名作惡多端的妖怪。特別是夜幕四合的時刻,種種不祥預感像一群黑壓壓的蝙蝠,將幼小的我籠罩。然而,待你真正深入獸的腹部,那股靜謐的氣息足以化解和消融最初的緊張。一切都是那么安詳,那么平靜,它像一個長者,早早地等候在稻田一側。我的赤腳踩在青石板上,積聚多年的冰涼沿我的神經(jīng)傳達周身。螞蟻在墻縫里搬運口糧。蚯蚓蜿蜒著身子享受夏天的饋贈。蜘蛛不知疲倦地編織。我跺腳、咳嗽、跳躍、唱歌。沒有行人,這個舞臺很大很過癮。
有個同事,一次喝醉了,漆黑夜晚,深一腳,淺一腳,回家。路過一個涼亭,睡意漸濃,不管三七二十一,倒下打鼾。先行回來的伙伴沒見他的蹤影,遂返回,將沉睡中的他拖回宿舍。第二天才聽說,亭子里放了一具棺木,里頭躺著一名客死他鄉(xiāng)的年輕女子。眾人笑道,你小子艷福不淺,昨夜居然演了一回《聊齋》。同事曰:酒精的作用無與倫比,女鬼拉我,也被酒氣熏得逃之夭夭。
如今,田間小道上的人影日漸稀少,四通八達的水泥公路上奔馳著摩托車、三輪車、小貨車、面包車,它們神氣地吹著喇叭,敲打搖搖欲墜的涼亭,自它身邊絕塵而去。提著竹籃的村姑,油嘴滑舌的媒婆,搖著撥浪鼓的貨郎,相親回家的小伙子,荷鋤晚歸的老農(nóng)夫……俱已遁入時間的暗流??諘绲奶镆?,只有風的舞步瀟灑而奔放。田鼠們躲在洞穴內(nèi)尋歡作樂,蚱蜢正在搜尋可以棲身的草葉,麻雀偵察每一片莊稼,涼亭斜立在那兒,保持一種思索的姿勢。它是一名忠誠的哨兵,看守著大地上的一切。
月光籠罩四野,收割后的田野里,金黃的草垛與爬滿苔蘚的涼亭對視。月色如紗,純凈得讓人不敢呼吸。蟲子與青蛙的合唱剛剛開始,頑強地和公路上馳過的汽車喇叭對抗。我抬頭,發(fā)現(xiàn)月亮就是一枚帶著祖母體溫的銀幣,俯視蒼茫大地。一個夜行人提著一盞礦燈,從涼亭里鉆出。燈柱晃動,黑夜便偶爾露出她蓮藕似的赤腳。溪水復歸平靜,洗澡的頑童也該睡熟了吧,只有爺爺奶奶坐在竹床里,搖著蒲扇,一邊驅趕結對的蚊子,一邊談論村口那家閨女的嫁期。
那匹安靜的獸,遭遇現(xiàn)代行人遺棄的獸,孤零零站在原地。沒有迎親的嗩吶從它胯下經(jīng)過,也沒有送葬的隊伍撒下紙錢。經(jīng)年累月,它與村莊維持一段固定的距離。作為一個忠實的哨兵,它默默注視和認真記錄鄉(xiāng)野里發(fā)生的一切。
門樓
你必須記住:沒有門樓的村莊是虛假的村莊。
門樓是一個村莊的身份證,沒有它,你無法辨認自己的故鄉(xiāng)?,F(xiàn)在,水泥路也在村子里四通八達起來,那些陰涼的小巷全部死去,留下假模假樣的磚混樓房。當你經(jīng)過一座年邁的門樓底下,飛檐上的一蔸枯草提醒你,眼下的村莊正是曾經(jīng)的村莊。所以,你必須記住——哪怕是一座老得駝背的門樓,他也能幫你找回那些曾經(jīng)丟失的記憶密碼。
西村的門樓便是這樣。他把我的腳印掛起來,把我的咳嗽錄下來,把我的哭泣藏起來。最東邊的墻洞里有一塊紅色的石頭,那是我從北山坑壩子上撿回來的。墻頭草叢中棲息著一只綠色的蚱蜢,它的翅翼會發(fā)出“虎虎”的聲音。小華的爺爺,為了尋找一夜未歸的小華,在西頭墻洞里放了一道符。村人的犁耙、鋤頭、鐮刀、扁擔、簸箕,都曾散漫地倚靠這道門樓。
那道門樓就在蛇婆家旁邊。她的丈夫是個泥瓦匠,常年在外頭打工。蛇婆年輕時是很美的。美眉。難耐寂寞的她,時常引來一些老單身滿眼的綠光。有幾次,人們看見蛇婆將一個名叫金二的單身迎進門后,迫不及待地關門。金二醉酒后跟人說,哎呀,腥,真腥,那娘們。小華告訴我,透過門樓的洞眼,能清楚地看見蛇婆的一雙大腿,連那些樹枝樣的青色的筋脈都一根根數(shù)得清。
我站在門樓左側,閱讀一張告示——
近來發(fā)現(xiàn)有村民趁上山砍柴之機,偷偷挖了禁山上的竹筍。為了保護資源,根據(jù)村規(guī),禁止村民挖筍。否則,發(fā)現(xiàn)一次,罰款五十。
西村村民小組二〇〇八年一月二日
有人憤怒地撕了告示的一個角。這樣,告示便成了一個怪異的五角形。那人肯定是憤怒于這張告示的遲到吧,因為據(jù)說禁山里的竹筍已經(jīng)被挖得差不多了。
門樓右側,一排槍眼。據(jù)說,就是這排槍眼,在大規(guī)模宗族械斗的年月為西村的勝利發(fā)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那時,鄰村潘氏、四門黃氏,是西村人的死敵。即便現(xiàn)在,四門黃氏還在為一個光禿禿的山頭與西村爭執(zhí)不已。全村的火銃集中在門樓下,發(fā)射的號令由爬上樹干的人用手中的旗子表達。旗子揮起,?;?;旗子掣下,開槍!丟下十幾具尸體后,對手不敢近前,而勇猛的西村人沖到了對方的祠堂前。這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他們終于低下了曾經(jīng)高昂的頭顱。
現(xiàn)在很多村子沒有門樓,走進村莊里,你根本辨別不出村莊的身份。瓦屋已經(jīng)差不多坍塌、廢棄,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樓房,貼著光溜溜的外墻磚。村莊的名字只是標在簡易地圖上,一個小小的句號,表示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村子。它像個生硬的鐵環(huán),躺在一張也許布滿灰塵的鄉(xiāng)間地圖上。
如果說門樓是一個村子的外套,那么,脫去外套的村莊在風雨的侵蝕下,全都失去了曾經(jīng)的光彩迷人。裸露在行人眼前的村莊,就像一座不設防的城堡,脆弱得可以被風吹走。長驅直入的風四散奔跑,滑過墻角,跨越房頂,掀起家禽的羽衣,甚至撞翻擺在八仙桌上的青瓷海碗。我曾經(jīng)到過一個村莊。那是一個小村莊。祖上出了一個歷史上也算有點名氣的武將,曾經(jīng)跟隨左宗棠征戰(zhàn)南北,為清廷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武將解甲歸田后,為了防止外村人入侵,與鄉(xiāng)親們一道在村子外構筑了一圈圍墻,并按東、西、南、北方向設置四個氣宇軒昂的門樓。寶刀不老、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加上固若金湯的圍墻,令不少異姓人望而卻步??墒侨缃竦拇迩f,門樓俱已倒塌,化為肥沃的土壤。祠堂前面的石獅子栓了母牛和她的兒子??逃谢实塾P的石板被洗衣婦捶擊得面目全非。將軍的墳塋在村外一片長勢良好的棉田里,他的曾孫指著一片凹地告訴我們,這兒長眠著他的忠勇剛烈的先祖。知了在烈日的攻擊下拼命囂叫,村莊的輝煌歷史被時間無情埋葬。
門樓的背影蒼老而腐朽,械斗的槍聲和刀光了無蹤跡。對于一座現(xiàn)代村莊而言,她的身份認證是水泥、天線、冰箱、網(wǎng)絡和移動通訊。老邁的門樓失去了存在的依據(jù),一些仿古式門樓卻是那么蹩腳地出現(xiàn)在某個村莊的前面,仿佛一個尷尬萬分的隱喻,為一段不可回溯的歷史唱響一曲挽歌。
碾房
青白的光幽幽地閃進碾房,碩大的屋梁上結滿蜘蛛網(wǎng)。黑蜘蛛靜靜地守候,仿佛一個胸有成竹的獵手。一股牛糞味沖進人的鼻腔,大批蒼蠅和蚊子張牙舞爪,只有黃牛馱著木碾轉圈。
我坐在木碾上,用一根竹梢驅趕黃牛。這根光溜溜的竹梢,原本是用來打蜻蜓的。夏季黃昏,蜻蜓飛得很低,經(jīng)常成群結隊盤旋在我們頭頂。竹梢劈過去,往往能打著一兩只?;蛘邤嗔宋舶?,或者缺了翅翼。蜻蜓在地上掙扎,有的歪歪斜斜地飛起來,最終迫降在灰色籬笆上,又成了我們的戰(zhàn)利品。死了的蜻蜓,我們通常用來喂螞蟻。經(jīng)??梢砸姷揭换镂浵侎W著蜻蜓的尸體驕傲地回家。黃牛沿著石槽走,似一個入定老僧,間或甩甩笤帚似的尾巴。石輪發(fā)出沙沙的響聲,老舊的木座吱吱呀呀地叫,大約某個關節(jié)出了毛病。
若干年前,三進的老祠堂就已經(jīng)從西村的版圖上徹底消失。包括少年捉迷藏的單薄身影,包括母親尋找兒子時急切的呼喚,包括婚喪嫁娶時的圍觀和交談……如今,只剩下這座風燭殘年的碾房,傷心欲絕地面對日益陌生的村莊。失去主要功用之后,附近的村民便把它當做牛圈。不知道牛們被關押進去后,故地重游的它們有何感想。在曾經(jīng)勞作的地方安睡,連鼾聲都溢滿幸福吧??墒桥儾徽f話,它們的眸子又黑又亮。
我記得,我家將幾十根杉木擱在碾房的矮墻上。這些杉木凝聚了父親樸素的心愿——一旦時機成熟,即開始建造新房。你知道,一個農(nóng)民,一輩子最大的心愿或許就是建一幢漂亮而舒適的房子。這樣,娶兒媳又增加了一個籌碼。果然,村莊搞規(guī)劃建設,許多人家重新建造了兩層或者三層樓房。我知道,其中幾戶是在借這個機會較勁。你用油漆刷外墻,他用瓷磚貼外墻;你建一個衛(wèi)生間,他樓上樓下建兩個;你安裝閉路電視,他買太陽能熱水器……整個村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地。施工速度快馬加鞭,喬遷新居的鞭炮煮沸了人們的心情。父親也摩拳擦掌地將八十年代的泥筑墻老屋拆掉,取而代之的是兩層半的樓房。那段日子,我們父子三個,將放在碾房里的杉木源源不斷地運出,人們都驚奇于父親的遠見卓識。因為,那時節(jié)木頭的價格漲了又漲。父親的微笑中隱藏了巨大的自信,一個老農(nóng)民式的自信。人們沒有想到,一間廢舊的碾房里藏了這么多建筑用料。據(jù)我所知,當初父親為那些木頭的安放費了不少心思。最后才靈光一現(xiàn),想起閑置已久的碾房。
以前,村里一對戀人曾經(jīng)把碾房作為幽會之地。那段時日,女孩的母親將女孩鎖在屋里。男孩無奈,只得坐在對面的房頂上吹笛。女孩母親聽見了,就沖出來大罵:哪家打瘟的雞公來了,還不快滾!女孩在屋里淚流滿面,男孩神色倉惶地在墻根下徘徊。趁母親不備,女孩還是溜了出來。兩個人抖抖索索地相擁著,不敢在家里互訴衷腸,便借用老祠堂、碾房、豬舍,或者野外的稻垛作為棲身之地。有幾次,村人在碾房或豬舍的稻草堆里,碰見赤身裸體的他們。一聲驚呼之后,目擊者往往悄悄掩面而退。面對一雙被愛情之火燒得那么旺的年輕男女,村人真不忍破壞他們的好事。畢竟,誰都有年輕的時候啊。女孩母親氣沖沖地穿行在小巷中,高喊女兒的名字。熟知內(nèi)情的村人都偷偷地笑著,讓這個彌散濃烈情欲的秘密在村莊里醞釀。若干年后,這對男女還是走到了一起,如今,他們的兒子都上初二了。沒有這座村莊的寬容,又怎能見證自由戀愛的最終獲勝呢?當他們經(jīng)過碾房的門前,腦海里一定又春情蕩漾了吧。
現(xiàn)在,西村的年輕人都出去了。上海、溫州、廈門、廣州、深圳、珠海、三亞……面朝大海的城市里活躍著他們的身影。只有春節(jié)那幾天,他們才揣著一顆思鄉(xiāng)的心回來。廢棄的碾房依舊坐在那兒,人們經(jīng)過它身旁,留下一串節(jié)奏紛亂的腳步聲。記憶變得日益蒼老,隨著老人們一個個逝去,銅嗩吶的高音滴滴答答地歷數(shù)他們的功德,紙錢飛舞,村莊的上空也被時序輪換的影子籠罩。我知道,逝去的東西是那么堅韌、決絕,它們毫不留情地往前沖,你永遠無法追趕。就像這座碾房,西村的夕陽壓住它的頭頂,不知到什么時候,我們連它的破磚也拾不到一塊。那時,西村的面目日益模糊,我將變成一個啞巴。一個十足的啞巴。一個陌生的啞巴。一個失去身份的啞巴。一個速朽的啞巴。陽光仍舊高照,池水依然平靜。
榨坊
它徘徊在村莊的外圍,并用濃烈的香氣將村莊熏得意亂情迷。在這種香味的挾持下,村莊的身子軟得像一團潔白的棉花。
或許,沒有一個榨坊能像安放在西村北部的榨坊那樣,沉重地擊中我的記憶神經(jīng)。它倚住山腳,整天含情脈脈地俯視我的村莊。它的左側,是北山坑水庫。仙女漫步天庭時遺失的一塊碧玉。我總覺得,用這樣一汪碧波去灌溉山下的幾百畝農(nóng)田,是天底下最奢侈的事。四周青山都以這平靜的水面為鏡,默默注視亙古不變的容顏。站在榨坊前面的草地上,整個村莊盡收眼底。除了階梯狀分布的莊稼,便是坐北朝南的一排排的灰黑屋頂。一條灰白公路繞過村莊北端,伸向西部山坳。公狗與母狗在路邊肆無忌憚地交合,牛躺在樹蔭下故作高深地反芻,雞鴨的翅膀將灰塵扇得漫天飛舞……
榨坊的墻壁上刷了大幅標語: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那時候不知道誰是愚公,常常從字面理解——可能是一個愚蠢的老頭。吃飽了撐著,還想移動一座大山,那山是一個人就能動的么?把牛趕進山里后,讀著這句話,覺得可笑至極。后來上學,念到這篇課文,還是覺得不對勁,山擋住了出路,可以搬家嘛,為什么非要夷平它呢。這愚公也真夠愚。榨坊里的工人可不愚,山再高關他鳥事。他們經(jīng)常打牙祭,用濃香的菜油煮粉條。油是現(xiàn)榨的,有的是,所以他們并不憐惜,用大勺子舀了潑入鍋中。再在上面撒點花椒或蔥末,熱氣騰騰之中,只能隱隱約約看見兩顆起伏的頭,聽到呼哧呼哧的夸張的響聲。我坐在門檻上,只有拼命咽口水。有時,打聽哪家死了乳豬,榨坊老板便以極低的價格收購(有時免費,因為很多農(nóng)戶不吃死乳豬肉)。太陽將要落山,他們便將乳豬收拾干凈,再用溪水反復沖洗。然后放入鍋中爆炒,佐以料酒、辣椒、豆豉和蒜泥,我相信,他們的舌尖真是沒有白長。
最好玩的當然是看他們榨油。夏天,他們通常穿短褲干活,那種褲腿寬大的藍色卡其布短褲。長而粗的木槌垂吊在橫梁下,隨著洪亮的號子響起,木槌擊打著楔子,菜油就一滴一滴地掉入鐵鍋中。光頭榨油時,十分賣力,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他褲襠里的東西劇烈地晃動,幾乎跳到短褲外頭了。聽人說,他的那個東西相當于一個葫蘆。具體多大,我們沒有機會考證。所以,他每一次抬起那個又長又粗的木槌,我們便盯住他胯下竊笑不已。有幾次,他似乎覺察到我們笑聲中蘊含的不軌,便用一桿竹梢粗魯?shù)貙⑽覀凃屔ⅰ]過幾天,我們照樣聚集在榨坊門口,心照不宣地觀看他的表演。
這個榨坊帶了一間碾房。從北山坑水庫流出來的溪水成了碾房水車的動力之源。水從一塊寬大的竹匾內(nèi)高高地沖向水車,水車便吱吱呀呀地轉動起來。碾房里的石輪也就骨碌骨碌,循環(huán)往復地奔跑。菜油的香味足以麻痹一個人的思維,而菜枯(菜籽壓榨后的殘渣制成餅狀)的香氣更加令人沉醉。經(jīng)常是這樣,從榨坊里走出,分辨不出任何味道,因為人的嗅覺被那股詭秘的香味引誘得迷失了方向。
所以,榨坊永遠坐落在村莊的外頭,像一個懷揣無數(shù)誘惑的外鄉(xiāng)人,它只能在孩童饑渴的目光中得到暫時的滿足。大人都忙于農(nóng)活,即便路過榨坊,也只是坐下來抽支煙,或者摘下草帽搧風,和光頭開幾句粗野的玩笑。之后,他們又扛著鋤頭走向另一丘田。光頭卻坐在門檻上,瞇縫著眼睛,似睡非睡,許是在咀嚼剛才的黃色笑話。
榨坊廢棄后,光頭回家種田,令人驚異的是,他的葫蘆也縮小了許多,再也無法看見那種大幅度晃動的壯觀景象了。另一個伙計早已趕赴黃泉,連同他非同一般的廚藝。
從榨坊身邊走過,枯草自瓦楞間伸出無力的頭。相比村莊的人聲鼎沸,它成了一個風燭殘年中的老人,摸摸腦門,都能夠扯下一大批氣喘吁吁、日漸衰敗的往事。
作者簡介:何立文,男,1975年生,1997年始公開發(fā)表作品,已在《創(chuàng)作評譚》、《光華時報》、《音樂周報》等報刊發(fā)表散文數(shù)十篇,有作品入選《2006年中國散文詩精選》、《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選》,曾獲首屆全國冰心文學大賽銀獎?,F(xiàn)供職于江西新余市文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