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的尼羅河西岸是一望無際的戈壁,戈壁上有一口古井。戈壁上看不到人,但接近古井時,倒能看見熙熙攘攘的牧民、成群的牛羊,能聽見他們在古井旁取水的喊聲。
井臺略高出地面,井口上架著一個木制的轆轤,七八個穿白布袍、頭纏白色包頭的蘇丹男子正在井臺上打水。轆轤上有兩根用牛皮制成的長繩,繩子的一頭系著一個牛皮水兜,另一頭系在兩頭毛驢的鞍子上。
井臺上男人們將牛皮水兜沉到井底裝滿水后,大聲招呼趕驢人向上拉水。毛驢走出100多米遠(yuǎn),水兜便被提出井口。男人們將略微渾濁的水倒進(jìn)一旁的水池里,等在邊上的牛群低下頭去,不到半分鐘水就喝光了。井臺周圍有四五套牛皮繩子,由幾對小毛驢輪流拉水。井口周圍有四五個水池子,邊上都站滿了等著喝水的牲畜。在牲畜們喝水的時候,牧民也不時用水舀子喝水。人畜都喝飽了之后,牧民們騎在驢、馬和駱駝背上,掛好裝滿水的塑料桶和牛皮水兜,趕著牛羊離開了。
牧民之間似乎有某種約定,井口處總有四五群牛羊,一群牲畜走遠(yuǎn),另一群才走來。古井處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從早到晚都是忙著打水、喝水的人和牲畜。戈壁上的牧民遠(yuǎn)離尼羅河,很難到尼羅河邊去取水。1500年來,戈壁上的牧民一直靠古井維持生活。
在旱季的戈壁,金錢已不是衡量人與人貧富差別的尺度,在這里,惟一的尺度是:你能喝到什么水。有人喝瓶裝的純凈水,有人喝尼羅河里的清水,也有人喝戈壁古井中略顯渾濁的水。
這里的牧民很窮,除了牛羊、身上穿的袍子和驢子背上的水兜,沒有其他財產(chǎn)。在旱季,牧民除了牛羊,也沒有其他食物。牧民家里的男孩長大要娶媳婦時,就要將牛羊送到女方家,這是戈壁牧民家里惟一的彩禮。■
(宋淼薦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