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理由
他是改革大潮下第一批憑自己膽識和智慧走到時代前沿的企業(yè)家,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打造出金剛石生產巨人,并把黃河實業(yè)集團引領到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一個商業(yè)傳奇,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離去竟會是一個永遠的“謎”
2003年9月7日,傳奇企業(yè)家喬金嶺沒有任何先兆地突然離世了。
在世人的一片驚愕中,一位福布斯富豪的生命嘎然而止。一時間喬金嶺生前身后的萬貫家產隨著他的離去而驟然間倍受觀注。他生前創(chuàng)下的河南黃河實業(yè)集團(現(xiàn)名為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也曾一度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自殺謎團
喬金嶺葬禮的當天,長葛市的花店禮花銷售一空,這在長葛市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全廠職工除正常上班以外,均帶領家屬在靈車經過的路上給這位杰出的企業(yè)家送行,他們和聞訊趕來的哀悼民眾形成了一條幾公里長的告別隊伍。
喬金嶺的突然離開,讓世人有些猝不及防。那些對喬金嶺滿含感恩之情的豫土鄉(xiāng)親們對喬死于腦溢血的公開說法堅信不疑,在他們的心中,這位企業(yè)家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太過于勞累了,所以在表達自己內心沉痛之情的同時,也希望他們心中的喬總能夠真正的安息。
但有傳言說,喬金嶺是因為黃河實業(yè)集團公共事業(yè)投資不順,而負氣自殺。
2003年7月7日,由6家河南企業(yè)投資4.95億成立的河南瑞華公用事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在河南省許昌市掛牌成立,當時該合資公司的重點投資項目為許昌至尉氏、登封、扶溝的三條高速公路組合項目。這是河南省民間資本首次進入公用事業(yè)。據(jù)說,黃河實業(yè)曾有意入股該公司,但不知何因最終還是決定撤出,喬為此事抑郁難忍而自殺。
對于一個企業(yè)家而言,創(chuàng)業(yè)路上肯定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喬金嶺一直踏著大風大浪而來,這一個小小的事件似乎不足以成為其選擇生命終結的原因。
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喬金嶺因背負一場不白之冤而自殺。
曾有長葛市政府官員向記者透露,喬自殺的真正原因是經濟債務糾紛。據(jù)他講,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喬金嶺創(chuàng)業(yè)時的一個合伙人,在脫離黃河實業(yè)集團后,于1986年以他和喬金嶺等四人名義在鄭州注冊成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在遼寧借款一億元人民幣到海南投資房地產開發(fā)領域。但是隨著海南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一億元也隨之灰飛煙滅。因無法償還債務,遼寧方面?zhèn)鶛嗳似鹪V該公司,遼寧高級人民法院判該公司還債。
當時,四位股東中三人早已傾家蕩產,只有喬金嶺的黃河實業(yè)集團擁有數(shù)億財產。在調查過程當中,遼寧高院發(fā)現(xiàn)一張簽有喬金嶺名字的發(fā)票,于是,法院判喬金嶺償還這一億債務。
據(jù)說喬金嶺本人對此事并不知情。后來,公安部門在鑒定那張發(fā)票的簽名時,也證實并非喬本人的親筆簽名。于是有人認為,雖然喬金嶺已經身價過億,但是這一億多元的不白之冤還是難以接受,沒有選擇訴諸法律而是取自殺而代之。這一種說法有一定佐證:時任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新英女士強調,喬金嶺董事長蒙受了一起徹頭徹尾的不白之冤,所有的事情從一開始,喬金嶺都是一無所知。騙他的人是很多年前和喬金嶺有過幾面交情的一個人,絕對稱不上是朋友,也不是報道中所說的在海南做房地產生意。
胡新英的發(fā)言表明“不明債務事件”是真實的,但是具體是什么經濟糾紛,無人知曉。這是否能夠構成喬的死因,外界的質疑也頗多。有關人士指出,喬作為知名企業(yè)家,兩任全國人大代表,同時又身兼多個社會職務,無緣無故背上億元債務,心中可能會覺得委屈,但以他目前的實力,選擇以生命相抵,確實讓人難以置信。所以有另外一種輿論分析認為,喬金嶺選擇自殺和黃河實業(yè)上市有關。
集團旗下的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與1998年10月正式發(fā)行4000萬股票,募集資金2.4億元。當時的河南省包括連花味精和雙匯發(fā)展在內,僅有四家公司發(fā)行上市。黃河旋風是唯一一家也是河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yè)。傳言稱黃河旋風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在當時額度制的情況下居然能夠獲得支持,順利上市,喬付出了不少代價。而今,喬之所以選擇死亡來保守秘密,實屬情非得已,可能感受到某些壓力,有難言之隱。至于“債務壓力”,或許只是公開渠道的托詞而已。
出于黃河集團穩(wěn)定發(fā)展考慮,喬金嶺去世時該集團并未透露其為何突然離世的相關信息。一時間贊譽和微辭并存,眾說紛紜中孰是孰非,至今人們仍不得而知。
艱難中走出
喬金嶺1946年出生在河南長葛縣喬黃村一個農民家庭,童年時很不幸,幼年喪父,后來母親改嫁。這讓他幼小的心靈知道了屈辱的感受,性格內向又自立剛強。
1959年,年僅13歲的喬金嶺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主動輟學到縣農業(yè)局做了一名通訊員;為了養(yǎng)家糊口,1963年17歲的他遠赴山西做瓦工。他一直都在很賣力,要改變生活的現(xiàn)狀。年末喬金嶺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帶著外出務工的掙來的幾百元錢,給辛苦一輩子的爺爺置換了更好的壽木。村人對他稱贊不已,喬金嶺也真正體會到自立和自強帶來的尊嚴和滿足。
喬金嶺是一個責任意識很強的人,在他不斷努力使家人的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的同時,他的責任意識也在擴大,從家人到村民到貧苦的農民。他相信貧苦農民的生活都可以改變。于是,他積極地在尋找農民“吃飯的路子”。
1979年10月,喬金嶺創(chuàng)建長葛縣第二化工廠(黃河實業(yè)集團的前身),產品為石棉瓦和硫酸銅。第二年年底,除還清企業(yè)所有債務外,凈賺10 萬余元,工人月工資達49元,是當年該縣農民收入的三倍多。原本無廠房、無土地、無設備的廠子完成了生產車間、庫房及職工宿舍等2000多平方米的建筑,購進價值15萬元的生產設備,職工也由當初的20余人猛增到160人。這一次,喬金嶺的膽識和精明得到了初步展現(xiàn)。此時的喬金嶺自己并不知道,他已經成為改革大潮下第一批憑自己膽識和智慧走到時代前沿的企業(yè)家。
這個小廠在喬金嶺的帶領下正蒸蒸日上時,一個意外給這個小廠的命運抹上了多舛的一筆??h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的一紙紅頭文件將化工廠收歸集體公有,而喬金嶺在接受完長達半年的審查后被迫離開了廠子。
喬金嶺走了,這個廠子的經營思路也變了,剛剛勃發(fā)的生命力又慢慢枯萎了。兩年半后,喬金嶺在化工廠職工一致的呼聲中回任,此時的小廠已經是虧損的一片狼藉的爛攤子,虧損47.2萬元,銀行貸款72萬多元。不過,再次上任的喬金嶺更加底氣十足了,很快就使化工廠起死回生。
在喬金嶺離開化工廠期間,他又另創(chuàng)了黃河磨具廠,1985年喬金嶺又做出了一個魄力之舉。通過考察之后,他大膽決定用10萬元貸款和投產后銷售額10%的代價,購進了人造金剛石生產技術,同時又展開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不斷升級金剛石產品的品質。1996年的時候,國內的金剛石技術還比較低,黃河集團組織了一個上百人國內外的專家組,研制出了全自動的1.2萬噸級六面頂金剛石壓機。
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一個強大黃河實業(yè)集團已經成型。
1998年,喬金嶺又一次表現(xiàn)出領導者高瞻遠矚的氣質,成功推動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這是當時河南省境內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上市民企。經過10余年的摸索與實踐,喬金嶺所創(chuàng)立的黃河實業(yè)集團成為亞洲第一僅次于美國GE和英國戴比爾斯的世界第三大金剛石生產商。
2002年喬金嶺以1.2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內地富豪榜排名第58位,2003年,又被《新財富》雜志評為中國400名富人之一。
后繼有人
喬金嶺的突然辭世,曾一度引發(fā)了市場的震動,黃河旋風的股票應聲下跌。危難中上任的黃河少帥喬秋生能否穩(wěn)得住陣腳,外界都在急切觀望之中。
喬秋生是從普通工人一步一步走到黃河集團管理層的,在黃河集團內部,喬秋生是公認的無可置疑的接班人,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都紛紛表示要支持新的掌門人喬秋生董事長的工作。關鍵時刻能夠實現(xiàn)接班人平穩(wěn)交接,也算是黃河集團的一大幸事了。
喬秋生很快進入了接班人的角色,而且表現(xiàn)出比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膽識。他對集團業(yè)務做了調整,對父親在位時的多元化經營范圍進行了篩選,果斷放棄一些業(yè)務,轉而集中力量進行集團主業(yè)務的拓展。
他首先放棄了父親在位時獲得80公里高速公路的經營權,盡管當初喬秋生為爭取到經營權付出不少苦心,因為他心里清楚需要耗資24億的工程很可能會把集團的事業(yè)拖垮。2004年,喬秋生投資2億元于主業(yè),在德國、印度、法國設辦事處,在鄭州高新區(qū)、上海浦東設立研發(fā)中心,并把目標明確在集團用于主業(yè)擴產的八大工程上。
僅一年多時間,2004年黃河集團的年度收入和發(fā)展情況是喬秋生領導力的最擲地有聲的證明:2004年集團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41%,利稅增長28%,出口創(chuàng)匯增長39%。2006年,喬秋生引領下的黃河集團經營效益翻一番,納稅2億元,企業(yè)以41%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國際第三的地位,縮短了中國人造金剛石與世界先進國家20年的差距。
喬金嶺,一個時代的企業(yè)家已經走遠,在他身后,他創(chuàng)建的黃河集團依然在不斷發(fā)展壯大著。于他而言,這應該是最大的欣慰了。
喬金嶺去世時,黃河集團的負責人曾表示,喬金嶺董事的離世原因一定會有一個說法。也許對于喬金嶺而言,那些難言的苦衷仍需要時間去沉淀,歷史的真相終究會還原。
中國新時代 200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