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燕
自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不斷在奧運賽場上冉冉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斷在奧運賽場上奏響,我們的眼角一次次被激動的淚水打濕,我們一次次為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而熱血沸騰。為了祖國的榮譽,中國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奮勇爭先,頑強拼搏,用汗水與淚水寫就了對于祖國的忠誠與熱愛。
8月10日,在奧運會女子柔道52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冼冬妹奪得冠軍。冼東妹在付出了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后,成為第一個蟬聯奧運會冠軍的中國柔道選手,第一個做了媽媽后奪得奧運會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獲勝后,冼冬妹的臉上還是淳樸的笑容,而臺下的幾個男人,她的主教練傅國義,還有國家柔道隊的教練、隊友,卻哭得淚流滿面……他們都知道,33歲、有一個1歲半女兒的冼冬妹,以何等的付出才走到今天!
因為受傷病困擾,2005年冼冬妹宣布退役,成為廣東柔道隊的教練。但是,凍冬妹心中始終有些不甘——在北京奧運會上為祖國贏得一枚獎牌,這種誘惑太大了!2007年5月,在女兒只有4個月大的時候,冼冬妹決定復出。
32歲“高齡”復出,是何等艱難。冼冬妹家住廣州體院附近,她恢復訓練的時候,孩子還沒有斷奶。丈夫劉波常常抱著孩子站在自家陽臺上,與孩子一起望著不遠處的柔道館。柔道館里,冼冬妹與一群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小隊員一起訓練,她的運動量是小隊員的兩倍。她又重新回到了雅典奧運會的狀態(tài),整天玩命苦練。
要想入選北京奧運會陣容并不容易。冼冬妹開始一場一場地比賽,狀態(tài)逐漸上升。2007年8月1日,在全國柔道冠軍賽上,她奪得52公斤級冠軍——此時離她重回賽場只有3個月的時間。2008年2月10日,冼冬妹奪得巴黎國際柔道世界杯賽冠軍。
“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百年難遇的機會,能在家門口參加一次奧運會成為我的人生目標,也就是在北京奧運會的召喚下,我決定復出?!闭亲鎳恼賳荆攀官脹Q定挺身而出。
同樣感人的事例還有。
8月11日,中國運動員陳艷青以總成績244公斤的優(yōu)異表現獲得女子舉重58公斤級的冠軍。為了祖國的榮譽,她幾度離開又幾度歸來,并且每次復出都奪冠。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名單公布前夕,一則消息說朝鮮選手李成基的總成績比陳艷青高出了20公斤,中國隊因此放棄了該項目。但朝鮮選手的傳聞最終被證明不實。在自己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錯失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遭受挫折的陳艷青選擇了退役。
陳艷青退役后,到蘇州大學攻讀學位。然而,2003的11月,教練曹新明找到陳艷青,動員她復出迎戰(zhàn)雅典奧運會。陳艷青一番斟酌后重回舉重隊。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25歲的陳艷青頂著中國隊遺失48公斤級金牌的巨大壓力,為中國隊拿到了第一枚舉重金牌。
雅典奧運會之后,陳艷青再次退役,回到蘇州大學繼續(xù)學業(yè)。隨后,又復出,再次獲得十運會及東亞運動會冠軍。
2005年退役后,陳艷青重返校園。但很快,江蘇體育局領導和教練曹新明再次登門,勸說陳艷青為北京奧運會再次復出。此時的陳艷青已經是蘇州大學的研究生,同時擔任蘇州市體育局副局長。“在本土奪得奧運金牌,這種機遇自己一定要把握??!”于是,陳艷青又一次選擇了復出。
奧運會是一項沒有國界的全世界體育盛會,目的在于共同參與,但運動員卻有自己的祖國。為了祖國的榮譽,冼冬妹、陳艷青等運動員用自己的切實行動,書寫了人生的輝煌,同時,也書寫著對于祖國的忠誠與熱愛。他們是祖國的英雄!
【簡評】
文章敘述了奧運冠軍冼冬妹、陳艷青為了祖國的榮譽努力拼搏,為國爭光的金牌背后的故事,歌頌了她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立意深刻。題目擬得生動,總領全文,提示主旨,并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故事敘述充實具體,曲折有致,有較強的可讀性,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薦評教師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