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濤
2008年初,中國南方發(fā)生了特大雪災。在長沙火車站,溫總理對滯留的旅客說:“春節(jié)快到了,我給大家拜個早年。你們被困在火車站,沒能提早回家,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幾個月后,中國四川發(fā)生了特大地震。溫總理透過倒塌樓房的縫隙向困在里面的人喊話;他心情沉重地扒出埋在廢墟下的學生的鞋子和書包;他要求援救人員盡最大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價,用一百倍的努力來搶救生命……在天災面前,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溫總理的身影,再一次感受到了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
群眾心聲——他的心里有人民
【評論采擷】
●總理,別哭!您的一滴淚,砸痛了整個民族的心。
●哪里災民最多,哪里險情最嚴重,溫總理就指揮到哪里。
●溫總理的溫,是溫暖的溫。
●總理,您太累了。請您保重身體,帶領我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
● 5·12大地震降在我們身上,你在我們最最需要的時刻來關心我們,謝謝!
●溫總理,為何你的眼神如此凝重?因為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總理不再年輕,他這3天都在災區(qū),3個晚上沒有睡覺。他的心里只有人民。
【精彩時文一】
體味一位大國總理的
愛心與良心
倪洋軍
不期而至的四川強震,震撼了國人的心,也牽動著人民的好總理溫家寶的心。余震還在繼續(xù),溫總理便赴災區(qū)指揮抗震救災工作。5月13日上午,溫總理乘車來到都江堰市區(qū)街道,看望正在雨中避震的群眾??吹綋岆U人員正在解救兩名被困在廢墟下的孩子時,他流下了熱淚。
由于道路嚴重坍塌而且天氣條件惡劣,前往四川災區(qū)參加救援的人員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5月13日早上總理指示軍隊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必須進城。有記者報道說,人們第一次看到他對向自己報告救援困難的干部發(fā)火了:“總理在電話里大喊,我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他把電話摔了?!焙髞?,總理對登機部隊領導說:“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yǎng)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毖膭傔^,震災又來。當一座座建筑瞬間被夷為平地時,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瞬間被無情奪走時,面對這慘不忍睹的一幕幕,總理禁不住潸然落淚。總理的落淚,是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受到嚴重威脅的極度痛心和惋惜,體現(xiàn)了一個大國總理對人民群眾的博愛之情和體恤之意。人們十分清楚,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總理的身影,哪里有災難總理都站在第一線!總理情不自禁的落淚,展現(xiàn)了他情牽百姓的公仆情懷。人民為有這樣充滿愛心的好總理而感到幸福、欣慰??偫韯e哭,我們一定會化悲痛為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您的指揮和運籌帷幄下,戰(zhàn)勝這場強震災害。
總理對人民的大愛源于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在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與中外記者的見面會上,溫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直言:“如果說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鄙鐣秸x,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須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存權(quán)。如果一個人連起碼的生命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公平正義,所以總理在指揮抗震救災時,始終強調(diào):核心任務就是救人,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進城,步行也要盡快進入受災最嚴重地區(qū),早一秒進入受災地區(qū),就能早搶救生命。
一個負責任的國家,首先是要對它的人民負責。人民政府的總理,首先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yǎng)你們”,這話是對部隊說的,同時也是對政府說的,更是對每一位應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的黨員干部說的。當百姓面臨災難時,搶救人民的生命就是黨和政府的首要任務,即便身份貴為總理,也不容許自己退縮不前。總理的一句“是人民在養(yǎng)你們”響徹華夏大地,打動了救援的軍人們,也打動了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
人間最貴是真情,危難之際情最真。因為人民是總理的最愛,所以當人民遇到災難的時候,總理會情不自禁地落淚;因為總理明白人民是天,所以當有人拿困難來說事的時候,總理會毫不客氣地發(fā)火。
(選自《紅辣椒論壇》
2008年5月14日,有刪節(jié))
【感悟】
“是人民在養(yǎng)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發(fā)火,落淚…… 無一不體現(xiàn)了溫總理的赤子情懷和愛民之心,而正是這份深情感動了人民,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試問,有什么樣的困難,不會在人民的感動中讓步?
【評論采擷】
●人民網(wǎng):在汶川地震災區(qū),溫總理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著中國總理的形象??偫硐莸謭砸愕谋秤?;他沙啞、哽咽而又充滿深情的喊話;他一步一步丈量災區(qū)大地的足跡;他心系受災百姓安危的熱淚;他在廢墟中因搶救學生而“跌倒的一跤”;因操勞焦慮而“半白的頭發(fā)”……無數(shù)個感人瞬間匯聚成的“魅力”,已經(jīng)跨越了國界,征服了無數(shù)國外媒體,感動和感染了世界人民。
●東方網(wǎng):人們常常將他與已故的周恩來總理的高風亮節(jié)相聯(lián)系。大國有總理若此,實在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東方早報》:總理臉上布滿悲情,更寫著勇氣、信心和希望。
●中國吉林網(wǎng):非典、礦難、雪災、地震……溫總理,哪里有災難,哪里第一時間就有你的影子。這時,我終于明白了什么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明白了什么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雖然我知道,現(xiàn)在不該是我表達感情的時候,但我還是忍不住啊,敬愛的,不,親愛的溫總理,我們的溫爺爺,我們愛你!
【精彩時文二】
感悟總理的民生情懷
高福生
12日晚上8時許,溫家寶趕到都江堰。由于地震造成前往震中汶川的道路已經(jīng)中斷,溫家寶率領指揮部在都江堰就地搭建的帳篷里開展工作。
在初步了解情況后,溫家寶當即提出5點要求:一是部隊要立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向震中地區(qū)前進;二是要爭分奪秒搶修公路;三是要進一步摸清受災情況;四是各部門要想盡一切辦法將救災物資運進災區(qū);五是對地震趨勢作出科學研判。溫家寶強調(diào),早進災區(qū)一秒就可能多救活一條生命。他要求援救人員盡最大的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價,用一百倍的努力來搶救生命。
5月12日晚上10時許,微微細雨中,溫家寶前往都江堰市災情嚴重的中醫(yī)院和聚源鎮(zhèn)中學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在聚源中學門前的廣場上,溫家寶十分沉重地說:“我給遺體三鞠躬?!蓖?1時45分,溫家寶回到指揮部,提出四項要求:第一,現(xiàn)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緊救人。第二,不惜一切代價連夜打通道路。第三,從各地調(diào)醫(yī)療人員趕赴災區(qū)。第四,要全力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
5月13日上午7時,溫家寶再次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強調(diào)務必在當天晚上12時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災區(qū)的道路。會后,溫家寶立即乘車來到都江堰市區(qū)街道,看望正在雨中避震的群眾。當?shù)弥械膵雰喝鄙倌谭?,很多群眾缺水缺帳篷時,他馬上表示,今天就要力爭解決這些問題??偫韺θ罕娬f,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戰(zhàn)勝這場特大的自然災害。
13日中午,溫家寶在德陽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臨時會議。他要求迅速調(diào)集食品尤其是餅干、奶粉、面包、牛奶和礦泉水,供應給受災的群眾和孩子們;會后,溫家寶立即驅(qū)車趕往重災區(qū)綿竹查看災情,慰問群眾,指揮抗震救災工作;晚8時30分,溫家寶在列車上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強調(diào)當前抗震救災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救人。
5月14日上午,溫總理前往受災最重的北川縣。在北川中學救援現(xiàn)場,總理面對參加救援的全體人員高聲說,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盡力援救幸存者,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
用不著再一一列舉了,從這些緊張有序的工作行程上可以看出,溫家寶總理在這場特大地震災害面前,可以說是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把百姓的疾苦掛在心頭,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還高。一幅幅畫面,一聲聲問候,一個個瞬間,總理一次又一次用率先垂范的親民之舉,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敬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把“愛人民”作為重中之重的大國總理形象,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災區(qū)人民的深厚感情,領悟到了“人民總理愛人民”的最高境界。
總理一路風塵親臨一線指揮救災的行程,不僅是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幟,更是一面催人奮發(fā)的鏡子,每時每刻都在詮釋著“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豐富內(nèi)涵,留給我們的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之外,還有抗震救災的信心,以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2008年5月15日《中國網(wǎng)》,有刪節(jié))
【感悟】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多年來,溫總理一直以他親民、愛民、近民、為民的“平民總理”形象深得國民的擁戴。在這次地震發(fā)生后的五天里,溫總理再次凸顯了他的民生情懷。他幾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重災區(qū),細心詢問災民的生活情況。可以說溫總理真的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整個心都撲在了人民身上。
國外媒體——中國式總理無法復制
【評論采擷】
●韓國聯(lián)合通訊社:今年65歲的溫家寶總理,在每一次災難發(fā)生時,都馬上奔赴災難現(xiàn)場,慰問災民,安撫民心,指揮在第一線,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因而一直被稱為是“平民總理”。
●美國《僑報》:緊鎖的眉頭、微顫的唇角、花白的鬢角、沙啞的聲音、弓形的身子……像今年初沖鋒在抗擊雪災前線一樣,還是那個瘦削而睿智的身影,還是那個熟悉且堅定的聲音,讓受災民眾處變不驚,讓救援人員舍身忘我,也讓海內(nèi)外華人動情落淚。
●路透社:溫家寶的執(zhí)政方式讓人回憶起另一位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中國領導人周恩來。周恩來也曾多次下基層考察,并在發(fā)生自然災害時到災區(qū)安撫當?shù)厝罕姟?/p>
●美聯(lián)社:溫家寶為中國贏得時間。
●《朝鮮日報》:總理的眼淚感動中華大地。
【精彩時文三】
中國式總理無法復制
周兆呈
在中國地震救災的前四天里,溫家寶幾乎把大半個國務院搬到了四川。他在震后僅僅幾個小時就已經(jīng)坐鎮(zhèn)災區(qū),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公安部長孟建柱一直緊隨。副總理回良玉后來也趕到災區(qū)。5月15日晚間在四川列車上召開的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會議上,也看到了教育部長周濟、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等多位部長。
溫家寶親臨一線,四處奔波地指揮、調(diào)度、慰問。在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總理的到場除了提高應變效率、爭取黃金時間、督促地方官員、現(xiàn)場拍板解決問題之外,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指揮救災、慰問百姓,更是災區(qū)和全國民心穩(wěn)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國總理這個職位,自周恩來時代開始,就被賦予了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的形象內(nèi)涵,“周總理”三個字既是一代中國人對周恩來的永恒紀念,也是衡量繼任者的道德標尺。
1966年3月8日,中國河北邢臺地區(qū)發(fā)生6.8級強烈地震。周恩來于3月9日、3月10日、4月1日先后三次冒著余震危險親臨地震災區(qū),頂著寒風、踏著瓦礫,進窩棚、下地窖慰問傷病員,站在木箱子上給父老鄉(xiāng)親喊話,還帶領群眾高呼口號:“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發(fā)展生產(chǎn)、重建家園!”
這是60年代中共高層與民眾在危機時刻的溝通渠道和方式,雙方?jīng)]有距離,充滿信任。2008年的地震與邢臺以及1976年的唐山地震相比,拯救能力變得更強、處理方式變得更公開透明、輿論更為自由開放、舉國救災的機制更為有效,而總理與受災民眾溝通的語言、慰問的姿態(tài)、鼓勵的方式,自三四十年前至今,仍是一以貫之,沒有太大的差別。
當溫家寶對著災民喊“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你們”,當溫家寶對著救援部隊說“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當溫家寶對著電視鏡頭向全國表示,“廣大軍民團結(jié)一致,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zhàn)勝這場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正在災區(qū)受苦受難的民眾以及對痛苦感同身受的全國人民,從這沙啞顫抖而堅定的聲音中,聽出了其中的溫情、決心和斗志,這絕不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的口號。
一旦災難來襲,政治領袖的喊話就有了強大的動員力量,這種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語言,在災難中能夠發(fā)揮巨大的鼓舞作用,緩解災民焦慮、恐懼的心情,同時也激起了救災人員的戰(zhàn)斗意志。當溫家寶哽咽著說“孩子,別哭,孩子”,“以人為本”的理念豈止是會議公報和黨報黨刊上的文字?中國總理作為執(zhí)政黨最高領袖,除管理日常事務外,也是政黨理想和原則的執(zhí)行者和展示者,這些政治話語不是形式。
中國式總理無法復制,想學也學不來。
(2008年5月18日新加坡
《聯(lián)合早報》,有刪節(jié))
【感悟】
溫總理總是在災難發(fā)生后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總是處處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試問,有多少國家的總理能比溫總理對人民的愛更深?有多少國家的總理能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多少國家的總理能讓人民把他當成自己“最親的親人”?中國式總理真的無法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