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被科學家稱為“解開地球奧秘的鑰匙”,“天然的科學實驗圣地”.由于孤處一方,南極大氣沒有被污染,這為觀測天體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南極有成千上萬的隕石,是窺探外層空間奧秘的難得基地;南極是地球大氣環(huán)流的策源地之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重要影響;地球其他地區(qū)600萬年前已滅絕的生物,在南極可能見到,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會幫助我們解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而且還能為進一步解開世界海陸演化之謎提供科學依據(jù).
■長城站
1984年6月25日,中國首次組織南極考察隊赴南極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和科學考察活動.鄧小平同志為南極考察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于1984年11月20日從上海啟程,12月26日抵達南極洲南設(shè)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12月30日15時,“長城”1號和“長城”2號兩艘登陸艇載著54名考察隊員,登上菲爾德斯半島南部,在這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12月31日10時,在南極洲喬治王島上,從祖國帶來的刻著“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奠基石,豎立在南極洲的土地上.當新年鐘聲敲響時,當祖國人民端起年飯時,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設(shè)開始了.
中國南極長城站于1985年2月15日勝利建成,并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1985年10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16個南極事物協(xié)商國會議上,由于中國在南極建立了長年考察站,進行了多學科卓有成效的考察,中國正式取得協(xié)約國的地位.
長城站(如下頁圖1?圖2)位于西南極洲南設(shè)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南部(南緯62°12′59′′,西經(jīng)58°57′52′′),站區(qū)平均海拔高度10 m,距北京17 501.949 km.長城站現(xiàn)有各種建筑25座,建筑面積4 200 m2,各種運輸工具17臺, 除先進的通信設(shè)備?舒適的生活條件外,還擁有較為完善的科學實驗室,配備有供科學研究使用的各種儀器設(shè)備.每年可接納越冬考察人員40名,度夏考察人員80名.
■中山站
出于對南極科學考察方面的考慮,長城站建立后不久,國家有關(guān)部門就為在東南極洲建站作準備.1989年1月26日,在各項準備工作完成之后,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在東南極大陸建立.
中山站(如圖3?圖4) 位于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南緯69°22′24″,東經(jīng)76°22′40″),站區(qū)平均海拔高度11 m,距北京12 553.160 km.中山站現(xiàn)有各種建筑15座,建筑面積2 700 m2,各種運輸工具19臺,除先進的通信設(shè)備?舒適的生活條件外,還擁有較為完備的科學實驗室,配備有供科學研究使用的各種儀器設(shè)備.每年可接納越冬考察人員25名,度夏考察人員60名.
中國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成,填補了我國科學事業(yè)上的一項空白,標志著我國的極地考察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我國進一步加強國際科學技術(shù)交流與合作,和平利用南極和造福于人類奠定了基礎(chǔ).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 供稿)
責任編輯 蔡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