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利用好教材這個資源,立足文本,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材;教師;學生;合作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同時倡導合作與探究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同時,在平等溝通與交流中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一、展開想象,訓練形象思維
想象是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它貫串于形象思維的全過程。教材中的文本給師生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應從文本中挖掘出可供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因素,指導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
1.披文入情,展開想象
柳永的《雨霖鈴》抒寫的是離別之苦,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膾炙人口的名句就形象地、深刻地表現(xiàn)了文中主人公的這種情感。
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朗讀,披文入情,展開想象。通過師生的對話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描述出來。學生通過再造想象,便有了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接下來,通過師生的合作探究,學生就不難感受到這幅畫面的深意:纏纏綿綿、相依相偎的楊柳枝條,天邊西沉的一彎殘月,讓形單影只的主人公觸景生情,離別之苦,縈繞于胸,原企望以酒消愁,怎奈更添愁苦。深秋晨風的凄冷,恰好映襯了他內(nèi)心的凄冷。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2.巧設懸念,激發(fā)想象
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寫到別里科夫“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jié)了婚”。教師根據(jù)這一點,就可以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假如保守、反動、扼殺一切新思想的別里科夫真的和具有新思想、敢想、敢說、敢作,充滿生命力的華連卡結(jié)了婚,小說的情節(jié)會怎樣發(fā)展下去?
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相互間展開熱烈的對話,他們有的說:別里科夫在華連卡的影響下走出了“套子”,奔向新生活;他們有的說:華連卡受別里科夫的影響,自己也被“套子”套住了;他們有的說:由于兩人新舊思想的碰撞,家庭將永無寧日,爭吵不休;他們有的還說:兩人沖突加劇,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勞燕分飛……這種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成果,教師對此應該加以鼓勵。
又如魯迅在《祝福》中并沒有直接寫到祥林嫂如何死去,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個懸念,巧妙地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沖動,要求他們運用想象,將祥林嫂悲慘地死去的情景補述出來。學生想象的結(jié)果會是多種多樣的,但只要是合乎情理的,教師就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
文本給我們留下的想象空間很廣,只要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加強對話,不斷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一定能夠提高。
二、運用比較,訓練抽象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既要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也要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抽象思維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去認識事物,而比較能發(fā)展學生求同、求異思維,提高分析、綜合的能力。比較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兩種。
1.橫向比較
在學習韓愈的《師說》時,我拿劉開的《問說》與它作了一個橫向的比較。首先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行比較閱讀。然后,師生展開對話,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共同合作探究,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這兩篇文章的異同:在命題方面,韓文是《師說》,劉文是《問說》;在立意方面,兩文都是勸說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但論述的角度略有不同,《師說》著重從“師”的角度,強調(diào)“師”的重要性,勸人虛心“從師而問”,要“學于師”;《問說》則著重從“問”的角度,強調(diào)“問”的重要性,主張“學必好問”。從論證方法看,兩文都反復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不同的是,《師說》對比的對象繁多,《問說》對比的對象單一。在語言風格方面,兩文都很古樸,都注意將整齊的排偶句與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
2.縱向比較
在學習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與她的《漁家傲(天接云濤)》作縱向的比較。通過師生對話、探究,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體會詞人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表達的不同情感:《聲》詞以哀怨的筆調(diào),通過對秋景的描繪,表達了詞人國破家亡、淪落天涯后孤寂清冷、凄慘憂戚的愁苦心情,詞風婉約?!稘O》詞以浪漫疏放的筆觸,駕馭想象的扁舟,描繪了豪邁放達的神奇夢境,表達了詞人對理想世界的精神追求,詞風豪放。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生便可以輕松地了解比較的類型和方法,在分析、綜合的同時,也就得到了抽象思維的訓練。
三、通過鑒賞,訓練審美思維
文本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都有可能成為鑒賞的對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靈活作出選擇。鑒賞,可以讓學生得到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在審美判斷中得到審美思維的訓練。
《荷塘月色》中運用了大量的疊音詞,如:亭亭(AA式)、陰森森(ABB式)、曲曲折折(AABB式)。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來,按以上形式進行分類整理,然后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按“AA”“ABB”“AABB”的節(jié)拍輕輕地擊掌,對疊音詞作進一步的感知。隨后與文本展開對話,師生充分交流,探討運用疊音詞的作用:疊音詞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事物的情狀,同時,使句子輕靈舒緩,音調(diào)和諧,富有節(jié)奏感,具有音樂美,渲染出一種獨特的表情達意的效果。
語文閱讀教學,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學生的知識越豐富,能力越高,就越有利于他們自身進行自主探究。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正是新課標的落腳點,語文閱讀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作者簡介】?搖周錦龍,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