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層辦公樓工作的人們除了在平日里要時刻繃緊防火安全這根弦,加大消防設施的維護力度,保證逃生出口的暢通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火場逃生技巧,避免發(fā)生火災時,因為沒有足夠的逃生技巧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A 疏散樓梯最安全
所謂安全撤離就是指火場中的被困人員應當抓緊時間,就近、就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通道、工具,迅速撤離危險區(qū)域。而最安全的逃生線路是走疏散樓梯,因為高層建筑的疏散樓梯是封閉的,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煙措施,不易受到火災威脅。
在逃生過程中,每個人不僅應該想到自己盡快疏散撤離,還要積極幫助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等,有秩序地進行疏散,切忌亂作一團而導致堵塞通道,釀成大禍?;饒鲂蝿萸ё內f化,如不及時排除險情,就會造成更多人員傷亡。因此,逃生要與搶險相結合,在條件與能力允許的情況下,要千方百計地排除險情,延緩更大災難發(fā)生的時間。還要注意的是,在所有情況下,救人始終是第一位的,決不要因為搶救貴重物品而貽誤逃生良機。
準確即時報警也是防止失火成災的關鍵一環(huán)。一旦發(fā)生火災,就要即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向公安消防隊報警。報警時,要講清準確清晰的方位,包括地區(qū)、路名、門牌號碼等。有明顯標志的最好講明標志,并派人到路口迎接引導消防車。報警電話打通后,不要輕易掛斷,平靜清晰地回答“119”受警臺工作人員的詢問。
B 逃生不能乘坐電梯
高層建筑中,電梯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上下樓交通工具。電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也時時隱藏著殺機。
1999年12月的一個凌晨,莫斯科大學的一棟16層的學生宿舍二樓突然發(fā)生火災,造成16人死亡。其中就有6人是在乘坐電梯逃生時,因電梯受阻于著火層而不幸遇難。一年后,莫斯科電視塔大火中亦有4人因乘坐電梯被阻而喪生。
為什么在發(fā)生火災時不能乘坐電梯逃生呢?
首先,電梯不具有防火防高溫性能,當遇到高溫時,電梯轎廂容易失控甚至變形而卡在電梯井中,不能升降。同時,還會有觸電的危險。
其次,電梯在運行時,會使電梯井形成煙囪效應,成為助長火勢的垂直通道,既會威脅乘坐人員的安全,又助長了煙火的擴散和蔓延。
再有,在發(fā)生火災時,樓內電氣線路可能會被燒毀或者斷電,這樣電梯便可能會停在樓層中間。既不利于電梯內的人員逃生,也有礙于搶險人員營救,極易釀成人員傷亡事故。而電梯的通行能力極其有限,一次只能載十幾個人,當情況緊急時,就容易引起被困人員驚惶失措,導致混亂,從而容易發(fā)生擠壓、跳樓等事故,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
因此,為了您的生命安全,在發(fā)生火災時,不要把逃生的希望寄托于電梯。應該冷靜、沉著地選擇疏散樓梯,聽從指揮安全逃生。
鏈接:
面對大火,您該怎么做?
斷絕可燃物源迅速將燃燒點(著火物)附近能夠成為火勢蔓延的可燃物疏散到安全之處。尤其是液化氣罐、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須要首先疏散。若遇個別物品著火,要趕快把著火物搬到室外滅火。如火勢較大,應盡快取出大衣等用水澆濕后迅速蓋住鋼瓶,將火撲滅,然后立即關閉鋼瓶。
冷卻主要是向燃燒點(燃燒物)噴水或噴射其他滅火劑(這是滅火的最常用方法)。發(fā)現起火,及時利用住宅建筑內樓層(或家庭備用)的家用滅火器,及時撲滅火頭。在沒有消防器材的情況下,應使用簡易工具,如面盆、水桶等傳水滅火。但必須注意,對某些忌水物著火不可用水進行撲救。
窒息所謂窒息就是隔斷燃燒點的空氣供給。利用容器的頂蓋蓋住燃燒區(qū),如油桶等能夠封閉的容器起火時,蓋上油桶蓋等,隔斷其空氣來源,火就能逐漸熄滅。如油鍋起火,則直接蓋上鍋蓋滅火。電器著火時,在切斷電源之后用毛毯、棉被覆蓋窒息滅火,若仍未熄滅再用水澆。但要注意,用毛毯、棉被包裹著火的電視機時,人要站在側面,防止顯像管爆裂傷人。
斷電發(fā)生電器著火或者火勢威脅到電器線路,或電器影響到滅火人員安全時,首先要切斷電源方能撲救。尤其是在用水或泡沫滅火劑滅火時,若未切斷電源,撲救人員可能隨時會有觸電的危險。
阻止火勢蔓延對密閉條件較好的小面積房屋,當室內發(fā)生火災時,在未做好滅火準備之前,先關閉門窗。以阻止新鮮空氣的進入。與著火建筑相毗連的房間,應關上與著火房間相鄰的門窗,在可能條件下應往門(窗)上澆水。救火時門窗要慢開,以免空氣對流,加速火焰蔓延和火焰突然竄出傷人。
(周美良徐荔/《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