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已經(jīng)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廉租房制度從其誕生之日起,便如同火種般在全國各地播撒開來。幾年的光景,這一惠及全社會的政策在廣袤的土地上奏響了一曲和諧樂章。
建設部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656個城市中,已有586個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89.3%。
“2008年年底前,所有縣城要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十一五’期末,全國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圍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2008年年底前,東部地區(qū)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qū)要將保障范圍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边@些硬性指標的落實預示著2008年我國的廉租房制度建設將會全面“提速”。
廉租房,在中國加速
○李云虹
上海:東部之“領頭羊”
6年前的2001年12月,上海市全面推出了廉租住房政策,由政府托底,為符合條件的老百姓提供住房保障,在全市開展了廉租房的試點工作。
6年后,上海已基本形成一整套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操作的住房保障體系。幾年來,上海所實行的住房市場化運作,讓老百姓的居住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2006年,上海市經(jīng)審核符合廉租住房條件的家庭23285戶,其中已有22397戶家庭,通過實物配租或租金配租方式落實了房源。經(jīng)過上海市多部門的辛勤努力,配租率達到96%,享受廉租房政策的家庭比2005年增加了5285戶。
據(jù)建設部的統(tǒng)計,截至2006年年末,上海市已通過廉租住房制度得到保障的家庭為77397戶,躍居全國之首。
來自上海市廉租辦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07年8月底,上海市納入廉租住房體系的家庭共有25000戶。
上海市相繼出臺了若干個不斷完善廉租房制度的相關文件,一再擴展受益面,從最初的住房認定標準人均居住面積4平方米提高到如今的7平方米。目前,上海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采取了以租賃住房補貼為主,然而,由于實物配租的廉租房房源非常緊缺等因素,實物配租在上海享受廉租房家庭中不足10%,而補貼資金并不能使所有的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
近年來,隨著上海的房地產(chǎn)市場迅猛發(fā)展,不斷飆升的房價,直接加大了住房保障的推進難度。
步履維艱的廉租房制度盡管在上海還存在多種難題,但示范作用卻不容忽視。
武漢:中部之“創(chuàng)新者”
在1999年全國正式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制度以后,武漢市開始著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三種住房保障方式之一的廉租房正式落戶武漢始于2002年。
作為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漢起初也是以興建廉租房為主。2004年以后則采取購買存量房、興建廉租房、改造筒子樓、訂購小戶型經(jīng)濟適用房等多種方式籌集房源。這些房源分散于武漢三鎮(zhèn),既共享了現(xiàn)有社區(qū)的配套設施,又避免了居住過于集中帶來的新問題。
武漢的分散房源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貧民窟”的集中出現(xiàn)。
2005年年底,武漢市在原有的配房租賃和租金核減兩種保障方式之外,新增租金補貼方式。租金補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廉租房的保障手段,可以令更多的低收入者盡早感受到廉租房政策的和煦春風。
至2006年12月底,武漢市1.6萬余戶最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了廉租房保障,實現(xiàn)了人均住房使用面積6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戶“應保盡保”。
在2007年,武漢市大膽嘗試推出住房保障新措施,通過在經(jīng)濟適用房項目中預留廉租房房源,讓廉租戶住進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像普通城市家庭一樣享受小區(qū)齊全的配套服務。
據(jù)了解,配房租賃作為武漢市廉租房制度的一種重要形式,以前主要來自政府出資購買的存量住房、舊公房,新建的小區(qū)較少,廉租戶居住分散,不利于管理和服務。一些舊公房因缺乏必要的獨立衛(wèi)生間和廚房等配套設施,給廉租住戶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從2006年開始,武漢市房產(chǎn)管理部門便在審批小戶型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項目時,采取預留廉租房房源的做法,由政府統(tǒng)一購買,集中安排廉租戶住進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同時,政府對小區(qū)廉租房進行簡單裝修,廉租戶可直接入住,并且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費物業(yè)管理服務,享受廉租房租金補貼的標準也由原來的每平方米6元提高到每平方米8元。
經(jīng)過7年多的大膽嘗試與實踐,武漢市的廉租房經(jīng)驗逐步得到了肯定,并在湖北省全省住房保障會議上,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推廣。
四川:西部之“實干家”
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早在1995年中央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之年就已將經(jīng)濟、住房“雙困戶”的住房困難納入解決范圍,而此時的住房保障,被稱之為“住房解困”,而非現(xiàn)如今的“廉租房”。
2000年,作為最早實施城鎮(zhèn)最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的城市之一,成都率先在全國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當年成都市為住房困難戶提供建筑面積40~60平方米的住房150套。此時,廉租房制度在四川邁出了真正的第一步。
擁有“沉睡數(shù)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的德陽市,是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德陽市是2005年才剛剛建立起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此前的籌資安置住房困難家庭被稱為“解危解困住房”。
2006年,德陽市第一批共建成廉租房3.5萬平方米,安置最低收入家庭836戶。2007年,4萬平方米廉租房即將建成,可容納近千戶家庭入住。
該市第一批廉租住戶賴福瓊按照廉租房租金支付標準,每月支付租金52元、物業(yè)管理費5元,共57元,“這與過去12平方米單間80元的租金相比,便宜了23元”。
2007年11月1日,德陽市《最低收入家庭租金補貼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實施。新辦法中,過去只在綿竹市試點的租金補貼方式,也將推廣到全市,實物配租將向老弱病殘傾斜。2008年,低收入家庭列入住房保障對象后,將通過另外兩種方式的配合,實現(xiàn)“無縫覆蓋”。
據(jù)了解,四川省計劃在2008年建設廉租房2萬套,所有符合條件的城鎮(zhèn)(含縣城)低保家庭全部納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圍,實現(xiàn)應保盡保。
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依舊任重而道遠。
(摘自《法律與生活》)
廉租房,這碗熱粥先送給誰?
今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政協(xié)八屆二次會議上,海淀區(qū)領導表示,目前北京的房價較高,一些優(yōu)秀人才受經(jīng)濟壓力影響較大,海淀區(qū)有望成為全市試點,建設一批政府廉租房,提供給企業(yè)高端人才、公務員、教師、海歸留學人員等群體。
1月15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與新浪網(wǎng)聯(lián)合進行了專項調(diào)查,共有2343人參與。數(shù)據(jù)顯示,61.5%的公眾在知曉這條新聞后的第一反應是“震驚”,80.7%的人明確表示為高端群體建廉租房“沒有必要”。
“如果一家企業(yè)的高端人才連買房子或者租房子的經(jīng)濟能力都沒有,這個企業(yè)的經(jīng)營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估計離破產(chǎn)不遠了。”一位調(diào)查參與者這樣推斷。
事實上,北京市去年11月出臺的廉租房申請資格的規(guī)定,的確是針對收入偏低的弱勢群體。文件規(guī)定,以申請廉租房的1人戶家庭為例,其年收入需低于6960元,家庭總資產(chǎn)凈值需低于15萬元。
按照這一標準,海歸、公務員等高端人才很難和廉租房扯上關系。有資料顯示,北京市2006年的平均年薪為3.6萬元,是廉租房申請者年薪標準的5倍以上。按常理推斷,多數(shù)高端人才的年薪都能保持在平均工資之上。在北京,有的大學、政府機關或私營公司,每月發(fā)放的租房補貼或住房公積金都能達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調(diào)查中,有14.9%的人對海淀區(qū)人民政府的做法表示認同。他們認為,政府“有必要”為這些高級人才破一次例?!氨鹿苁呛w還是吃低保的困難戶,面對每平方米2萬元的房價,大家一樣買不起?!币晃痪W(wǎng)友表示,政府本是善意之舉,在高房價的壓力之下,如何保證人才不流失確實是個問題。畢竟,“人才是有腿會走的,哪里的條件好就可能被吸引到哪里。”
另一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55.3%的公眾認為,“學校或企業(yè)為引進、留住高級人才給他們一些特殊照顧”的做法是合理的。關鍵在于,什么樣的挽留政策才能做到合理而且公平。
有評論認為,雖然將公務員等群體納入廉租房的照顧范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應損害其他群體的利益,更不能置社會公平、公正于不顧。“廉租房的資源本來就十分有限,就這么幾碗稀粥,分給你了別人就得挨餓。”
據(jù)報道,深圳首批保障性住房申請的第一天,就有人開寶馬車前來領表,并且聲稱自己符合申請條件。“都開寶馬車了,還要申請保障性住房,這讓騎自行車的人住哪里呢?”一位調(diào)查參與者對類似事件表示了不滿。
調(diào)查顯示,半數(shù)以上(57.4%)的公眾傾向于讓“雇傭高端人才的企業(yè)根據(jù)自身能力來制定優(yōu)惠政策,沒必要由地方政府出面解決”。同時,地方政府應該在政策上給予他們適當?shù)膬?yōu)惠。比如,39.1%的人認為政府應該制定一些創(chuàng)業(yè)優(yōu)惠或扶持政策,33.0%的人建議,“政府應該優(yōu)先幫他們辦綠卡,解決家屬工作和子女上學等問題”。
公眾對待教師和公務員態(tài)度的顯著差異,源于公務員是目前社會保障最完善的職業(yè)之一。近幾年來,一年比一年熱的公務員考試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務員的穩(wěn)定工資和高福利待遇對很多人充滿了吸引力。
2006年8月18日,建設部、國土資源部以及監(jiān)察部三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要求:“從文件下發(fā)之日起,一律停止審批黨政機關集資合作建房項目,防止部分單位變相福利分房?!边@一紙禁令公布之前,各地公務員集資建房、團購經(jīng)濟適用房等住房優(yōu)惠政策是毋庸置疑、名正言順的,通常福利房的均價會比周邊樓盤低得多。
在北京一家機關工作了5年的周輝感慨道:“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即使借錢也應該把當時單位集資建的房子買下來,位置在西二環(huán)才4000多元一平方米,多便宜!”他說,只要是正式在編員工,都可按照級別確定購買面積,比當時的市場價低2000多元。
有評論稱,住房難對公務員來說是新問題,可對企業(yè)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下崗職工來說,已經(jīng)是老得不能再老、難得不能再難的問題。申請政府廉租房的多是月收入幾百元的弱勢群體,失去了廉租房的保障,他們第二天就可能露宿街頭。而公務員的工資穩(wěn)定而且福利待遇受法律保護,出現(xiàn)“拖欠公務員工資”和“公務員討薪”現(xiàn)象的概率幾乎為零,他們買不起房子,起碼還租得起房子,誰應該被照顧顯而易見。
(摘自《中國經(jīng)濟信息周刊》)
發(fā)達國家的廉租房制度
當今世界,住房難題幾乎困擾著所有國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發(fā)達國家,“居者有其房”也不是所有人單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實現(xiàn)的。但在這些國家,政府對這個重要的民生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總結出了豐富的經(jīng)驗及政策。
美國:審查程序很嚴格
美國的“廉租房”可以是集中建設在城市的某一區(qū)域內(nèi),被稱為“公共建筑”用房;也可以是分散在不同的普通租房戶中,為戶主所有,但接受政府租房補貼。這兩種形式的“廉租房”戶型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大小家庭的需要。其房屋保養(yǎng)程度、居住標準等都與普通出租住宅相同,所以,“廉租房”并不一定就是貧民窟的代名詞。
凡能夠證明處在低收入線的美國個人和家庭,只需拿出其全部收入的30%支付租房和水電費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足。例如,一個家庭的月收入是426美元,所選住的房子月租為550美元,那么他們應支出房租104美元(加上水電費也不會超過其收入的30%),余下的446美元由國家付給房子的主人。
美國房屋和城市建設部要求低收入者提出書面申請,提供完整真實的收入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如年齡(適用于老年人)、健康(適用于殘疾人)等。低收入標準以申請人所在地的平均收入為準。美國共有130萬戶住在“廉租房”里的家庭。
對于有可供出租房屋的業(yè)主來說,他們自愿向地區(qū)住房局提供自己房屋的狀況,接受該局對房子的檢查,合乎安全舒適標準后,就可以接受租戶的租約。有了政府對租房人的預先調(diào)查,低收入家庭也可以放下心來簽約。
房東不可以擅自提高房租,也不能輕易將住戶趕走,改租給愿意出高價的人??傮w而言,把關很嚴格。
弊端在于審核過程冗長,很多人在等待名單上排隊數(shù)月都得不到答復。
新加坡:“廉租房”分兩個檔次
在新加坡,占很大比例的居民住宅屬國家所有。
新加坡房產(chǎn)和發(fā)展委員會將“廉租房”分為兩個檔次,家庭收入在800新元或以下的家庭,只需繳占總收入10%的錢作為房租;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家庭,用于房租的錢為收入的30%。
該委員會還計劃擴大投資,建設新的供出租房產(chǎn),而且這些房子與商品房混建,以平衡社區(qū)的人文居住情況。該委員會還將把部分空置樓房中的多居室,改造成1居或2居室的小單元,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家庭有房可租,租金也更貼近他們的收入。
日本:“廉租房”扎堆大城市
日本的“廉租房”首先照顧單親母親、殘障人和老年人的需要。不同的是,房租并不按收入多少收取,而是按房子的造價和條件設施收,所以,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廉租房”,而是更符合日本語所說的“公營住宅”。
日本有超過220萬公共“廉租房”,占全部住宅的4.7%,另有大批供中產(chǎn)階級居住和購買的房子。還有一個特點是,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城市,集中了日本50%以上“廉租房”。
韓國:分階層分別對待
韓國對不同收入階層采取不同方式解決其住房問題。
對最低收入階層,政府負責以非常合理的租金提供公共住房。對一般低收入階層,政府提供各種補貼,以促進建造小套型的公寓住房。中、高收入家庭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住房問題。
韓國政府1988年到1992年共建造200萬套住房,其中有90萬套由政府投資建造,主要提供給低收入家庭。
(摘自《法律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