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昭義
物理新課程強調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新課程理念支撐下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那么,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呢?現(xiàn)結合我的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一、在關注中培養(yǎng)探究欲望
科技的發(fā)展給環(huán)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嚴重地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在學習水循環(huán)與水資源時,我讓學生先做了這樣一件事:調查自己居住區(qū)水污染現(xiàn)象的原因及提出解決辦法.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事入手,再擴展到更廣的范圍,結合閱讀教科書、上網(wǎng)搜索等手段,并把同學們交上來的材料分類和歸納,反饋給他們資源共享,使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的緊缺,認識到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和不斷污染給人們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帶來的巨大影響,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我做起,節(jié)約用水.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去走訪、調查就有了基礎,也很感興趣,很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二、在體驗中領悟科學方法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學生親身體驗,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相似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探究精神,而不是對知識本身的占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有的知識可能被修正甚至被淘汰,但是,伴隨著這種知識而產生的探究精神,卻可以讓學生受用終身,這就表現(xiàn)出了非??少F的人文價值.所以,在物理科學探究中,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和時間,使他們能像科學家那樣在“真槍實彈”式的探究過程中經歷、感悟,體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從而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
例如,在“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實驗教學中,第一步,我提供給學生的器材有:小鐵片、小玻璃瓶、小木塊、水、燒杯、鹽、彈簧測力計、線;學生自帶塑料尺和橡皮.我先讓學生想辦法:怎樣讓這些物體浮在液面上?看誰的方法最多.一時間,學生勁頭十足,實驗室成了“戰(zhàn)場”:討論、爭論、表演……學生心靈深處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了.最后,學生得到的方法五花八門,但絕大多數(shù)都有道理.第二步,我要求學生尋找物體浮沉的條件.這時學生的興趣更濃了……這樣,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科學探究,親身體驗,集思廣益,得到許多方法,有些甚至是書本上沒有提到的,這是學生獲得的可貴的探究成果.
三、在關愛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來自生活、自然,其中有許多和動植物、人的生命現(xiàn)象相關的內容.“生命是寶貴的”,但在物理教學中,“人文關懷”流失的現(xiàn)象卻依然存在.例如,在“物體的導熱性”實驗中,有許多教師常做這樣一個“生動”的實驗——煮小魚.把小魚放入裝有適量水的試管底部,小魚在游動,再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上部的水,過一段時間,上部的水已沸騰了,而下部的小魚還在游動,以此來說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實驗應該是“抓眼球”的,從物理學的角度看,能說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但從人文的層面看,從那些善良、可愛的孩子吃驚、迷惑的目光里,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真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這樣的實驗會不會澆滅學生單純而天真的火花,從而開動腦筋設計出既能呈現(xiàn)物體導熱性的科學事實、又能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趣味性實驗.
四、發(fā)掘有趣的探究素材
在物理教科書中,每一章的開始,既有韻味十足的科學精華短語,又有詩情畫意的科學小詩;既有動漫式的插圖,又有經典式的照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更要激活學生內心的“趣”,讓學生想學,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采取各種靈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滲透,讓每個參與教學活動的同學都能獲得求知的快樂感.例如,在“神奇的升力”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折紙飛機,讓紙飛機飛起來,看誰的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再讓相應的學生談談這樣做的原因等,引出升力概念.然后,組織學生實驗:“倔強的紙片”、“不聽話的乒乓球”、“做個簡易噴霧器”.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動手興趣高漲,有的還在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實驗之后,我要求學生幫忙:不用任何其他器材,如何把桌面上的一枚硬幣送到被黑板擦阻隔的另一側?這下,學生的興趣更濃了,甚至有的學生跑到講臺來示范……實際上,科學并不是高高在上,科學問題在物理教學中可以成為學生豐滿人性和潛在靈性的催化劑,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科學素質的多彩舞臺,并且是充滿趣味的舞臺.
五、科學評價促進探究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作用,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表現(xiàn)的評價,倡導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事實,發(fā)現(xiàn)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在發(fā)展中的長處.
在實驗教學中,有的學生為了應付檢查,實驗沒有認真觀察,沒有認真完成,就可能把其他同學的實驗成果“照搬”過來.這時,簡單的批評甚至訓斥,其結果是最最糟糕的.但如果從他做這件事的起因與他敞開心扉交流,指出其值得表揚之處(如不管怎樣,能“完成”實驗讓老師檢查,就表明你還是想學的),讓他從內心感到慚愧,并有信心認真學習……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所以,寬容學生,給他一個表白的機會,其實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糾錯的臺階,這樣,受挫折的學生可重拾可貴的信心,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及科學探究中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以致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