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祥 鄭 芬
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從事語文教育研究七十六年,教過小學、中學、大學,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在語文課程名稱、語文學科性質(zhì)、語文教學任務(wù)、語文教學目的、語文教學原則、語文教學步驟、語文教材、教法等方面獨樹一幟,形成了全面的語文教育理論。葉圣陶不僅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還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對文學在語文教育中的審美功能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本文著重論述葉圣陶先生語文教育論著中滲透的文學審美教育思想。
一、葉圣陶文學審美教育的目標
文學審美教育是以文學作品為依托,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為目的,以塑造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完美個性為最終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對于學生主體人格的形成與潛能的發(fā)揮,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是學生的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圣陶非常重視文學審美教育。1941年葉圣陶就曾明確指出:“國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這目標是非達到不可的,責任全在教師身上,而且所謂養(yǎng)成、培植、訓練,不僅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必須個個學生都受到養(yǎng)成、培植、訓練,才算達到了目標?!雹儆纱丝梢姡~圣陶認為“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是“國文教學懸著的明確目標”之一,這目標必須個個學生都要達到。他進一步強調(diào),文學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使人們“思想益正確而完善,情感益懇摯而縝密”,從而成為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趣味高尚的人。葉圣陶指出:中學生要具有審美鑒賞的本領(lǐng),因為“這豈但給你一點審美的興趣,并將擴大你的眼光,充實你的經(jīng)驗,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發(fā)展”。他進一步指出:“我們鑒賞文藝,最大目的無非是接受美感的經(jīng)驗,得到人生的受用?!彼€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一文中對文學閱讀的審美意義作了闡述:“閱讀不是沒事做閑消遣,無非要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取得其正確無誤的,于我們有用的,借以擴充我的知識,加多我的經(jīng)驗,增強我的能力?!玫奈乃囎髌房偤幸环N人生見解和社會觀察,這對于我們的立身處事有很大的關(guān)系?!?/p>
新課程改革也很重視學生的文學教育。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wù)教育階段的學生,要“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③。顯而易見,這些提法與葉圣陶的文學教育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作者通過語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營造喜怒哀樂的場景,表達對人生世態(tài)的觀點和看法,贊美真善美,批評假丑惡。正如王尚文所說:“語文不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心靈的活動。”文學作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格教育的最好素材,有效的文學教育能促進學生的提高、成長和發(fā)展。
二、葉圣陶文學審美教育的途徑
葉圣陶指出,中學生應該具有文學審美鑒賞的本領(lǐng),不僅會欣賞好的文學作品,還要會批評壞的文學作品。
因為好與壞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知道了什么是壞的文學作品,也就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文學作品,這樣就掌握了進行文學欣賞的方法。如果我們讀了一篇不好的文章,能一一指出它的毛病,等于讀一篇好文章能一一領(lǐng)會它的好處。實際上我們?nèi)粘K姷降耐际怯行┟〉奈恼?,我們應該留意報紙、雜志、街頭的標語,推敲這些日常所見的文字中,演練自己的鑒賞力。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好的文學作品的能力,還要指導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呢?葉圣陶認為,“欣賞文學的能力不是憑空培植”的,對此,他提出了具體的文學欣賞的途徑。
(一)品味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文學鑒賞的依托,是文學審美之本。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必須通過語言文字來認識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葉圣陶認為,教師應該遵循閱讀教學“披文入情”的法則,引導學生咀嚼品讀文學作品的語言。他主要提出了“語感訓練”和“吟誦”這兩種鑒賞文學語言的方式。
葉圣陶認為文字語言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對于語感,他有一個精當?shù)慕忉?,是“對于語言文字的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是“對于語言文字的靈敏的感覺”。他強調(diào):“文藝鑒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這件事看來似乎淺近,但是是最基本的?;九缓?,任何高妙的話都談不到?!彼仓赋隽瞬蛔⒅卣Z感的后果:“鑒賞文藝的人,如果對于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寶山空手回來,結(jié)果將一無所得?!?他具體地指出了培養(yǎng)語感的方法:①要了解語言文字的意思,通常的辦法是翻查字典辭典。②單靠翻查字典辭典,不能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真正豐富的了解力,才會有敏銳的感覺。③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還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④多讀別人的作品,要養(yǎng)成反復誦讀、潛心揣摩,以明達文義的習慣。毛澤東同志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雹芮嗌倌曜x者對任何文學作品,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礎(chǔ)上,才能獲得美感和受用,而真正理解的前提是認真。欣賞文學作品非認真不可,因為文學作品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表情達意的,作者不可能直接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敘事性的文學作品中,“傾向應當在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雹菀虼耍嗌倌陮W生只有認真閱讀,才能把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作者沒有直接指點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挖掘出來。
葉圣陶認為,吟誦是體味文學作品語言文字的一種好方法。他說,“誦讀的工夫……使語言不期然近于完美”。他指出,吟誦的語調(diào),有客觀的規(guī)律:“語調(diào)有高低、強弱、緩急三類。文中的主眼,或前后彼此關(guān)聯(lián)照應的詞,發(fā)聲要高一點。就一句來說,如意義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問或驚訝的文句,得前低后高。意義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得前高后低。表示不平、熱忱或確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強。表示莊重、滿足的或優(yōu)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強。含有莊重、畏敬、謹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須得緩讀。含有快活、確信、憤怒、驚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需得急讀?!币陨线@些規(guī)律,合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與情感,最合于語言的自然。誦讀,不僅能傳出語言文字的情趣,還能暢發(fā)讀者的感興,使讀者陶醉于優(yōu)美的語言與意境之中。
總之,葉圣陶認為,進行文學鑒賞,要細心咀嚼語言文字:“若不能透徹的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板的符號,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閱讀有時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還要領(lǐng)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钡拇_,對于好的文學作品,我們應該認真地面對它的語言、享受它的語言、涵詠它的語言、體味它的語言。
(二)“驅(qū)遣我們的想象”
想象使人的思想能夠憑借語言符號、憑借文字再造審美關(guān)照中的形象。葉圣陶對他所提倡的“驅(qū)遣我們的想象”作了具體的闡釋。首先,他從作者的創(chuàng)作說起。他認為作者的創(chuàng)作,必然對于人生先有所見,先有所感。然后,他把這些所見所感進行具體的描寫,想象的安排,寫下來的文字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其次,就讀者方面說。讀者看到的是寫在紙面或印在紙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但僅從字面是接觸不到作者的所見所感的,要在想象中張開眼睛看,要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接觸作者的意境。因為“文藝作品往往不是傾筐傾篋地說的,說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沒有說出來,必須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領(lǐng)會它。如果拘泥于有跡象的文字,而拋荒了言外之意,至多只能夠鑒賞一半;有時候連一半也鑒賞不到,因為那沒有說出來的一部分反而是極關(guān)重要的部分”。由此可知,對于文學鑒賞,讀者不能僅僅停留于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必須借助想象,理解作者表層話語中所蘊含的意境、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
在《文心·鑒賞座談會》中,他也談到了文學欣賞中的想象問題:“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寫的,有些是生活的經(jīng)驗,有些是想象所得。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與作者不同,不能一一從生活經(jīng)驗去領(lǐng)會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對于作者的想象的記錄固然要用想象去領(lǐng)略,對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驗的記錄也只好用想象去領(lǐng)略。文章是無形的東西,只是白紙上的黑字,所以會感到悲歡,覺得人物如畫者,全是想象的結(jié)果。作者把經(jīng)驗或想象的東西翻譯在紙上,我們讀者卻要倒翻過去,把白紙上的黑字再依舊翻譯為具體事物。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來幫助?!雹蘅傊?,他認為想象是達到文藝鑒賞目的的途徑:“我們鑒賞文藝,最大的目的無非是接受美感的經(jīng)驗,得到人生的受用。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夠拘泥于文字。必須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p>
要驅(qū)遣我們的想象,就要訓練想象力。想象力作為人類的一種心理能力,固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在內(nèi),但主要還是在后天的教育與環(huán)境熏陶之下,通過實踐的鍛煉而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諸種心理能力中,想象力僅開發(fā)利用了15%左右。想象力在閱讀欣賞和寫作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青少年時代又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黃金時代,所以廣大學生一定要抓住時機,自覺訓練,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加強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想象力提高了,不但有利于閱讀,欣賞和寫作,也有利于在平時的生活中提出問題、分析事物、解決矛盾。
文學作品中具有很多的“不定點”和“意義空白”,構(gòu)成了文學作品的多義性、模糊性和隱喻性等特點,這就需要讀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去補充,只有如此,才能發(fā)掘出文學作品深層的意蘊,使之成為“完整的作品”,從而完成整個審美過程。因此,讀者應該“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把文字所勾勒的圖畫在頭腦中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從而接觸作者表達的意境,體會鑒賞的愉悅。
(三)“不妨聽聽別人的話”
葉圣陶指出,“鑒賞文藝,要和作者的心靈相契合,要通過作者的文字去認識世界,體會人生,當然要靠讀者的努力,有時候也不妨聽聽別人的話”,“而別人有幾句話搔著了癢處,我就從此得到了啟發(fā),好比推開一扇窗戶,放眼看出去可以看見許多新鮮的事物。閱讀文藝也應該閱讀批評文章,理由就在這里”。
葉圣陶還懇切地教誨我們,選擇文藝閱讀文本,要注意其參考價值,否則,我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吸收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就會有限,起不到打開窗戶開闊視野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文藝作品才有參考價值呢?他告訴我們:“文藝閱讀者最需要看的是切切實實按照作品說話的那一種。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應該怎樣看法,為什么;對于社會有什么影響,為什么。這樣明白的說明,當然適用于作為參考了?!彼盅a充說:“雖然不是所有的批評文章都有價值,但是看看它們,就像同許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鑒賞文藝一樣,比較獨個兒去摸索要多得到一點切磋琢磨的益處和觸類旁通的機會?!彼?,“聽聽別人的話”,無論多大程度上,對于鑒賞文藝都有益處?!安环谅犅爠e人的話”,是葉圣陶給文藝鑒賞者的誠懇建議,也是給我們語文老師的殷切忠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切磋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學生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有助于加深自己的體會,對提高文學審美、鑒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葉圣陶文學審美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發(fā)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審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和橋梁。我們的語文教育要做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不能忽視審美教育。
但是,由于商業(yè)文化、娛樂文化、大眾文化等的影響,當前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不喜愛閱讀經(jīng)典作品,而是憑著自己的惰性,盲目沉迷于怪誕離奇的武俠小說、低級庸俗的言情小說和兇殺暴力的淺俗作品之中。他們?nèi)狈ξ膶W審美的意識,把閱讀低俗的文字視為時尚,把閱讀經(jīng)典的作品視為落伍。針對以上現(xiàn)象,葉圣陶先生早年曾指出,對于好的文學作品,要一回一回認真地讀,但是對另外有一類也被稱為文藝的東西可要留意甄別和舍棄。比如,為報仇而求仙訪道,修習劍術(shù),說什么練成之后只要口中振振有辭,劍頭就會發(fā)出白光,隨心所欲地取冤家的人頭于數(shù)十里之外等等。葉圣陶說:“現(xiàn)在有一些青少年很喜歡閱讀這一類東西,如果閱讀時動一動天君(“天君”即“腦筋”),就覺察這只是因襲的浮淺的幻想,這中間沒有真切的人生經(jīng)驗,沒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為骨子,說它是一派胡言,也不算過分。這樣一想,就不再認為這一類東西是文藝,不再覺得這一類東西有什么趣味,讀了一回,就大呼上當不止,誰高興再去上第二回當呢?”
文學審美教育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療治和補缺,它可以提升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能力,自覺抵制和消除各種精神污染,主動接受和吸收種種高潔優(yōu)美的“營養(yǎng)”,使他們成為內(nèi)心世界豐富而高尚的人。文學審美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教育學生了解“人心世相”?!叭诵摹?是作品中人物靈魂深處的精神蘊涵,即通過語言所反映的對人物的表面相貌與具體行為的認知,要引導學生把握、洞察其所反映的人的靈魂之內(nèi)涵,即人文精神。“世相”,即要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的生活及其環(huán)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所折射出來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真正發(fā)現(xiàn)人類生活的光明面與黑暗面,由此從正反兩方面獲得應有的啟迪,以抵制和抵消當前社會上淺俗和低級的作品對學生的影響和侵蝕,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進一步激勵學生認識丑惡不良現(xiàn)象。
因此,給學生以正確的文學閱讀和文學審美鑒賞的指導,是我們語文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項緊迫任務(wù)。葉圣陶先生在文學審美教育方面的精湛論述,值得我們語文老師領(lǐng)悟與借鑒。
注釋:
①《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說明:文中引文,沒特別說明出處的,均出自此書。)
②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③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⑤轉(zhuǎn)引自徐龍年《論葉圣陶的語文教育審美觀》,《學術(shù)交流》2003年第8期。
⑥葉圣陶、夏丏尊:《文心》,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通聯(lián):余光祥,湖北嘉魚縣陸溪中學;鄭芬,武漢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