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海
【開欄語】
“言為心聲”,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會使讀者察其言即知其人,聞其聲便明其性。如何對人物的語言進(jìn)行個性化的描寫呢?一是對話精彩。精彩的人物對話是語言描寫的重頭戲,然而寫好對話的關(guān)鍵是巧借豐富多彩的“說”,寫出說話人的神情舉止,對此作細(xì)膩描繪,會讓人物形象更加活靈活現(xiàn)。二是修辭增色。進(jìn)行人物語言描寫時,不妨有意用修辭潤色,使人物語言顯得俏皮、含蓄、機(jī)智,從而獲得一份詼諧之趣。三是妙用口語。語言描寫要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對話中巧用原生態(tài)的口語,會使文章越發(fā)鮮活動人。
【讀一讀】
A.20世紀(jì)50年代,掏糞是純體力活。背在肩上那半人多高的糞桶有十多公斤重,裝滿了糞便就是五十多公斤。時傳祥每天掏完了再背,一天的總重量得有五噸。解放后,他掏了十七八年糞,基本上沒休過節(jié)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塊又黑又硬的老繭!他覺得這沒什么:“不干好,人家不方便。”
B.1958年,運糞車改用汽車了。時傳祥說:“咱要人不等車、車不等人、加快周轉(zhuǎn)、分秒必爭?!痹谒膸酉拢瓉砻咳嗣刻炱骄臣S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刮風(fēng)下雨也一樣。
C.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時傳祥竟變得很激動。他讓老伴把院門、屋門都插上,又讓做幾樣“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十三年前這一天握過他的手的劉主席一杯:“就沖他能看得起俺這個掏大糞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個壞人!”(節(jié)選自語教版 孫德宏《尋找時傳祥》)
【賞一賞】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作者精選時傳祥的經(jīng)典“語錄”,使得人物的鮮明個性躍然紙上,展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風(fēng)貌。時傳祥的這三句話,雖平實質(zhì)樸,卻發(fā)出了金屬般的脆響,擲地有聲。這些語言不僅涵蓋了時傳祥光輝的一生,還濃縮了一個時代的風(fēng)貌,每一句都折射出人物最耀眼的亮點。A句中凸顯了人物舍己為人、一心為公、無私奉獻(xiàn)的個性;B中生動地展示出人物愛崗敬業(yè)、惜時如金、拼命工作的實干精神;C句中傳神地表現(xiàn)了人物心地善良、求真務(wù)實、正直樸實的崇高靈魂。由此可見,我們要想寫活人物,不妨精選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使筆下的人物惟妙惟肖。
【學(xué)生佳作】
趕車
李爽
周末,放學(xué)回家,我來到路口等車。
終于來車了,人真多,大家一擁而上,盡管我搶先擠進(jìn)去了,但仍是個“站客”。沒辦法,現(xiàn)在超載是常事,能有我的一腳之地,那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喂,打票了!”一個中年男人把手伸到我的面前,極不耐煩地說。
有這樣的售票員嗎?態(tài)度那么差。我有點兒不滿,再一看,天啊,他是售票的嗎?乘客們站著,他卻坐著。
看到了他手中的那一疊錢,才確認(rèn)了眼前的這位“太爺”是明正言順的。我無可奈何,誰叫咱們是學(xué)生呢!我只好掏錢。
“到哪兒?”又是一句冷冰冰的話。
“楊林湖?!?/p>
“那不行,得三塊錢?!?/p>
宰人呀!我口里嘀咕著:“我們是學(xué)生,還那么貴?”
他也許是看見了,狠狠地白了我一眼,沒好氣地說:“學(xué)生咋個哪?還不是個人,沒有誰能搞特殊,不給就下車,少幾塊錢也沒啥!”
為了一塊錢和他吵下去,不值!我趕忙添了錢,把頭望向窗外。
車像蝸牛慢慢向前爬著。
又上來了個人,是個老頭兒,看他那衣衫不整的樣子,就知道他是個“鄉(xiāng)巴佬”,還有他拿著的一堆亂七八糟的破爛,實在是讓人同情不過。
“喂!把那東西丟到外面去,這車本來就擠得要命?!笔燮眴T幾乎是帶著喝斥的口氣對那老頭兒說的。
老頭兒也挺倔,東西不讓帶就要下車。也許真的是“顧客第一”吧!那售票員幫老頭兒把“破爛”拿著,看表情卻是極不愿意的。
或者是人老不中用,他一上車,我們這些站客都感到不安全了,他幾次差點兒歪倒,幸好是人多擠得沒有點兒縫隙,才讓他沒有機(jī)會倒地。
“人家都一把年紀(jì)了,你不讓座給我們那還說得過去,可你總得照顧一下老人吧?”人群中有誰說了句公道話。
他讓了座,將那“破爛”甩給了老頭兒。
馬上,他又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收票。
“一塊五?上哪兒?”
“潘家場?!?/p>
“嘿!到那兒只給這么點錢?”
“可我身上就這么點兒?!?/p>
“那不行,至少也得三塊??茨隳切〇|西都占了這么大的地方?!?/p>
“看在我這么大年紀(jì)的份上,一輩也只坐了這一回車,就算積個德吧!”老頭兒幾乎是帶著乞求的語氣說的。
“沒錢就別乘車,如果每個人都那樣,我們還有啥賺頭?”
老頭兒無言。
“算了,不就一兩塊錢嘛,打牌輸?shù)囊膊恢鼓菐讐K?”
“是啊,你難道讓老人家步行回家?那不天黑了嗎?”
……
車內(nèi)七嘴八舌,終于讓那售票員沒再說什么,只將那皺巴巴的一塊五角錢揣進(jìn)了包里。
車顛顛簸簸往前行著。
“哎呀!李書記,今兒怎么坐我們這破車?”又上來了個中年男人,看那整齊的西裝和亮得刺眼的皮鞋就知道他不是個平常人物。
“生意挺好嘛,這么多人?!蹦侨苏f話的樣子挺文雅,“今天有急事,怎么也得將就將就!”
“快!讓個座!”他拍了拍那老頭兒。又笑嘻嘻地對“西裝”說:“您這兒坐吧。”
“算了,站一會兒沒什么的?!?/p>
“那多不好意思,站著很累的?!笔燮眴T也挺關(guān)心人。
“到前面的鄉(xiāng)政府多少錢?”
那“西裝”倒挺主動的。“我們誰跟誰呀!還要什么錢?”
盡管“西裝”執(zhí)意要給,但售票員還是沒收。
車還在繼續(xù)向前行駛著,顛顛簸簸,簸簸顛顛的,我心里好悶,怎么暈起車來了……
【簡評】
文章妙用對比、映襯的手法,生動刻畫出一個自私自利、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粗俗刻薄的售票員形象。有力地表達(dá)出小作者渴望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待人熱情、服務(wù)周到的和諧社會。文章對話精彩,言簡意豐,讀后讓人回味無窮!
【練一練】
請從下面的文題中任選一題,寫一個精彩的片斷。
1.寢室夜話
2.進(jìn)餐風(fēng)波
【精彩鏈接】
1.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問我:“應(yīng)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回答他:“做一個戰(zhàn)士?!?/p>
另一個朋友問我:“怎樣對付生活?”我仍舊答道:“做一個戰(zhàn)士?!保ü?jié)選自巴金的《做一名戰(zhàn)士》)
2.外公剛剛過完米壽。他問我,你還回家過年不?我留了今年最好的茶葉,足夠我們過一個愜意的冬天了。我說不回去了。他沉吟了一下,你那兒真應(yīng)該比呵氣成冰再冷一些的。我問為什么?外公慢條斯里地說:這樣你的話一出口,就可以凍成冰了,你把它寄回來。我們想聽的時候,就用火烘烤,一定要用文火,滴滴答答,把你的聲音拉得好長好長,可以慢慢地聽。如果實在等不及,就一把大火,燒出一片春天來。雪中電話亭里的我快樂地笑了,為幽默的話語下深藏著的那不曾被山高水遠(yuǎn)所隔斷的思念和扯不斷的親情。(節(jié)選自馬曉良的《有些語言是如此之美》)
3.那是臨近高考的一個晚上,兒子正在家里復(fù)習(xí)功課,可突然停電了,兒子坐在書桌前不停地埋怨。父親聽見了,他走進(jìn)書房,對兒子說:“孩子,現(xiàn)在你要做的,不是詛咒黑暗,而是去點亮一支蠟燭?!备赣H把蠟燭和打火機(jī)放進(jìn)兒子的手里。兒子點亮了蠟燭,房里重新變得光亮起來。同樣,面對人生的黑暗,我們要做的,也不是一味地詛咒、埋怨,而是用行動去點亮那支希望和光明的蠟燭。(節(jié)選自黃小平的《露珠里的光輝》)
4.1982年,他終于流出大山,進(jìn)入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工作。1992年,正是這40年農(nóng)村生活的積累,使他寫出了大氣磅礴、頗具史詩感的《白鹿原》。他就是陳忠實。后來有人問他:“怎么面對困難與挫折?”老先生總淡淡地說:“像水一樣流淌?!毕袼粯恿魈?,這是歲月積淀的智慧。遇見困難,努力了,無法消滅它,不如像流水一樣,在大山旁邊尋找較低處突圍,依山而行。只要我們不忘努力,不斷奔突,也一樣能夠走出困境,到達(dá)遠(yuǎn)方,實現(xiàn)夢想。(節(jié)選自張建偉的《像水一樣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