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成
話題 愛心
【名人名言】
1.人只應當忘卻自己而愛別人,這樣,人才能安靜、幸福和高尚。
——列夫·托爾斯泰(俄羅斯文學家)
2.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
——雨果(法國作家)
3.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暗。
——羅曼·羅蘭(法國文學家)
4.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美國科學家)
5.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中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少年名言】
1.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yǎng)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yǎng)料的澆灌,它就能枝繁葉茂,甚至成為參天大樹。
2.母愛是人生的一首歌:責備是低音,呵護是高音,牽掛思念是主旋律。
3.在家中,父親是紙,母親是筆。父親用他的平實,愛護著家庭,愛護著我們;母親用她的智慧,豐富著生活,豐富著未來。
4.媽媽的愛,猶如冬日里的一縷陽光,照得我渾身洋溢著溫馨;爸爸的愛,猶如高山里的樹木,讓我從不受風吹雨打;我的愛,沒有驚天動地,只猶如一縷清風拂過他們的身邊。
5.太陽的生存,為人類提供火與熱,照亮人的心田;指南針的生存,為人類引航導航;花兒的生存,化作春泥給果實的成長輸送營養(yǎng)。它們的生存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把千絲萬縷的愛獻給人間。
【經典素材】
(一)愛心媽媽王光美
2006年10月13日,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北京逝世。王光美——這位偉大的愛心媽媽用十年多的時光,為千千萬萬個媽媽鋪上了幸福之路。愛心媽媽雖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她的慈祥,她的善舉,她母愛的靈魂,依然讓萬眾景仰!她的人格魅力將永遠影響著我們!
1995年,由王光美發(fā)起的旨在幫助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在北京啟動。那年她已是74歲高齡,且身患癌癥已有六個春秋。但她毫不猶豫地擔當起這個重任,從此,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媽媽與1500萬貧困母親結下了深厚的情緣……為了了解貧困母親,王光美奔波忙碌,訪貧問苦到鄉(xiāng)村,在許多的貧困地區(qū)都留下了她深深的腳印。為了資助貧困母親,她傾其所有,甚至把自己母親留下的傳家寶拿去拍賣捐獻給了“幸福工程”。為了“幸福工程”,王光美老人傾注了全部心血,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愛心媽媽”。
【學會應用】
為了“幸福工程”,為了幫助貧困母親,王光美老人把自己的整個后半生,把自己的所有一切全都奉獻給了社會。愛心有多大,王光美老人的成就就有多大!運用這則材料,要點明王光美老人年齡之大、身體之差,更要突出老人為慈善事業(yè)所作的貢獻和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可以把老人的行為與當今社會中的某些人的行徑對比,老人在晚年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依然能奉獻愛心,我們從中可以反思愛心的力量。
(二)“窮人銀行家”尤努斯
孟加拉國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為創(chuàng)辦農村銀行,向貧窮農婦貸款27美元,而被稱為“窮人銀行家”,又因他所倡導的小額信貸業(yè)務在全球幫助數百萬人口脫貧,而被授予了2006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尤努斯創(chuàng)辦的農村銀行專以窮人為服務對象,并且其中96%是婦女。要知道,孟加拉國基本上是個穆斯林國家,婦女的地位并不高。到他的銀行貸款,不用擔保,也不用支付利息,就是乞丐也能借出錢來。
尤努斯因為幫助窮人而獲獎,表明了當今世界對消除貧困和不公的關注,對關愛窮人、幫助窮人行為的褒揚。尤努斯博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身為銀行家,不是嫌棄窮人,而是關愛和信任窮人,幫助他們獲得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
【學會應用】
“27美元”對于銀行家們來說微不足道,卻是許多貧窮家庭的現實需要。運用這則材料,我們要關注銀行家與窮人二者間懸殊的身份地位,是什么將他們連在了一起?顯然是愛心。我們還可以將尤努斯博士的行為與我們社會中的一些現象相比,批判那些樂為富人錦上添花,不為窮人雪中送炭的嫌貧愛富的不良風氣。
(三)將慈善事業(yè)進行到底
香港著名演員成龍是耀眼奪目的國際巨星,他平時除了演戲之外,閑暇時間大都用在了公益事業(yè)上面。為了回報社會,成龍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用來幫助貧苦孩子、殘疾人士、老年人,以及那些在科學和藝術領域頗有追求的學生。這些年來,無論是捐錢捐物,還是代言慈善機構,成龍都不遺余力。隨著成龍所主演的電影在全世界影響的擴大,成龍的慈善事業(yè)也越做越大,如今,成龍已在近30個國家、50多座城市做了百余件善事。
對于所做的,成龍感到自己能幫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但他仍會盡能力所及不斷去做。懷著一顆慈愛之心,從香港到內地,從亞洲到非洲,到處都有成龍奔波的身影。為了心中的夢想,這位愛著唐裝的愛心使者依然不覺疲憊,要將慈善事業(yè)進行到底。
【學會應用】
慈善行為的物質基礎是財富,而它的感情基礎就是愛心,有愛心才能拿出精力與金錢去幫助別人。中國不乏富豪,但缺少富豪慈善家。你可以將一些富人的“為富不仁”與成龍的行為作一對比,也可以去探究產生這種現象的背后原因。
(四)母愛的雕塑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曾經經歷了一場森林大火,大火過后,護林員們開始上山察看災情。
有位護林員在火災后的一棵樹下發(fā)現了一只被燒焦的鳥。雖然已經死去,但這只鳥像雕塑一般保持著一種姿勢。護林員有些驚奇,便用樹枝輕輕地撥了撥那只鳥,沒想到幾只雛鳥從已經死去的母親翅膀底下鉆了出來。
鳥媽媽本來可以展翅飛走,找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逃避這場滅頂之災,但她不愿把孩子們丟在火海之中。她把孩子們帶到了自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然后用自己的翅膀為它們撐起了一個她的生命保護傘。當火苗灼燒她身體的時候,她堅定地立在那里,一動不動。于是,就有了這座母愛的雕塑。
【學會應用】
其實不論動物也罷,人類也罷,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這則材料再次證明了母愛并不是人類的專利。運用這則材料時可與其他相同主題的材料進行組合,以此說明母愛的普遍性。你也可以材料中雛鳥的視角來行文,來表現母愛。
話題回報
【名人名言】
1.當感到很多人都需要你的時候,這種感情就會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高爾基(前蘇聯作家)
2.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
——歌德(德國作家)
3.人就像藤蘿,他的生存靠別人的東西支持,他擁抱別人,就從擁抱中得到了力量。
——蒲柏(英國詩人)
4.誰給我一滴水, 我便回報他整個大海。
——李華梅(中國第一個到南極考察的女科學家)
5.給予你了,我便不期望回報。如果付出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那么,我將變得多么渺小。
——汪國真(中國當代詩人)
【少年名言】
1.要學會回報,先得懂得感恩。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這就是最美好的回報。
2.尊重也會有回報。尊重的回報有時是一副感激的面容,一種慈祥的目光,一個溫馨的微笑。雖然這些只是一些細微的表情,但是這比那些虛言假語的奉承要好上千百萬倍,因為這是發(fā)自內心的感謝,你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尊重回報。
3.優(yōu)雅地接受是你對給予者的最美好的回報。
4.親情的定義其實是:雖然你不思回報,但我必須知道感恩。這樣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最終形成了可以抵御一切困苦的親情。
5.音箱共鳴時,音樂才能震撼人心;付出的愛有回聲時,親情才能折射出美麗的光輝。
【經典素材】
(一)“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在美國休斯敦火箭隊效力的籃球運動員姚明,是NBA歷史上第一個非美國本土的選秀狀元。在美國,籃球運動是最受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NBA賽場上強手如林,但姚明憑借自己高超的體育技能,在NBA中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夢想,更成為中國人的驕傲。目前他的身價已高達7600萬美元,一場重要的比賽,便能為他贏得數百萬元的收入。
姚明是我們最喜愛的體育明星之一,人們喜愛他,除了他在NBA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強烈的愛國心。姚明的愛國體現在:當祖國需要他時,無論什么時候都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回國效力,這是他出國前對祖國的鄭重承諾。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祖國培養(yǎng)了我,當祖國需要我,我就要回報她!” 事實證明,這幾年每一次國家隊的召喚,姚明都義無反顧地回國報效,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上,正是姚明的出色發(fā)揮,讓中國男籃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
姚明在NBA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和隨時聽從祖國召喚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使他帶給人們的思考已經遠遠超過了體育本身。
【學會應用】
愛國就要回報祖國,姚明的言行就是最好的證明。生活中常有些人言行不一致,他們口頭上愛國,行為上卻并不愛國,你可以將這種人與姚明作一番對比,以此突出姚明報效祖國的可貴。當然,我們也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如果姚明只顧自己在NBA的發(fā)展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那他還會受到我們如此的擁護嗎?
(二)回報的利息
著名學者陳之藩年輕時,胡適先生給了他一張400美元的支票資助他到美國留學。陳之藩后來有了錢馬上就還給胡適先生,還寫了一封信致謝。胡適接到信后給陳之藩寫了回信:“之藩兄:謝謝你的來信和支票,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400美元,我借出去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p>
胡適先生的這段話,證明了我們做人的成本是善,是不斷地去幫助別人。因為——幫助別人,總有一種快樂盈滿心間,因此你將收獲快樂的利息;幫助別人,總有一種感恩寄存在別人的心田,因此你將收獲感恩的利息;幫助別人,總有一種善念以循環(huán)的形式出現,讓別人再去幫助別人,因此你將收獲回報的利息。
【學會應用】
當我們無私地幫助了別人,我們得到的回報也是無限的。運用這則材料時,要重點揣摩胡適話中“利息”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文中“回報”的內涵,這里的回報不僅是對施與者而言的,也是對他人而言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做到這種“回報”,那我們的生活將會多么美好。
(三)善意的回報
有一回,日本著名的歌舞大師勘彌要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有個學徒提醒他說:“師傅,您的草鞋帶松了?!?/p>
他回了一聲“謝謝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緊了鞋帶。
當走到學徒看不到的舞臺入口處時,他把剛才系緊的鞋帶又弄松了。顯然,勘彌是想以草鞋帶子的松散來表現這個長途旅行者的疲憊。
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后臺采訪,親眼看到了這感人的一幕。表演結束以后,記者采訪勘彌時說:“您可以當場教導那位學徒,說他還不懂演戲的真諦啊?!?/p>
勘彌答道:“別人的善意提醒必須認真接受,要教導學徒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提醒,并給予回報?!?/p>
【學會應用】
這則材料,可以用來證明“你給予別人善意,別人也會以同樣的善意回報給你”這樣的觀點。運用時既要注意勘彌大師系緊鞋帶與弄松鞋帶的細節(jié)對比,也要注意他在做這兩個動作時所在場所的不同。如果當時勘彌大師確如記者所說的那樣去做,那結局會怎樣?你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印證你的觀點。
(四) 默默耕耘,不問回報
2002年2月,國家最高科技獎授予了一位物理學家——黃昆。在這一刻,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驚人地相似:黃昆是誰?這是一個遠離大眾視線,沉靜而低調的名字,然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知道黃昆。楊振寧在獲得諾貝爾獎后說:自己的研究方法就是與黃昆同住一室時爭論出來的。
黃昆是中國半導體物理和固體物理的奠基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在大半個世紀的人生中,卻始終以一種沉默的姿態(tài),孜孜不倦地追尋科學的真諦。2002年,黃昆在獲得國家獎勵給他的500萬獎金后坦言,得獎對自己生活的唯一影響是換了一輛新汽車?!案吲d的是司機,對我來說,就是有個車把我從家里運到研究所,再從研究所運回家?!崩先艘琅f淡然。他把大部分獎金又都投到了科學研究中。
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雜志《讀者》的主編彭長城由衷地感慨:默默耕耘,不問回報。這似乎已很久不再被大家宣揚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在新時期的今天,依然能讓我們長久感動。
【學會應用】
這則材料可以用來證明“付出并不總是為了回報”這樣的觀點。運用時既要點明黃昆作為一位科學家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更要點明他那淡泊名利的處世態(tài)度。你也可以對他身上所體現出的“默默耕耘,不問回報”的精神提出自己的見解,思考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值不值得提倡?
(五)“羊羔跪乳”和“烏鴉反哺”
《增廣賢文》是一本在中國民間影響極大的啟蒙讀本,在這本書里有一句話婦孺皆知,那就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這句話里所提及的兩種自然界中的現象就是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兩個著名的故事:“羊羔跪乳”和“烏鴉反哺”。前一個故事說的是每當小羊羔要吸吮母親的乳汁時,它總要跪在母親的肚皮底下,以此來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后一個故事說的是小烏鴉長大以后,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就四處去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給它的母親,以此來回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學會應用】
故事中的羊羔和烏鴉在尊老養(yǎng)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動物尚能如此,那么人類呢?你可以將二者進行對比,以此突出“回報母愛”的主題。當然,你也可以將主題寄寓在這些動物身上,通過描繪動物的生活來反射人類社會中的某些現象。民間一直把“羊羔跪乳”和“烏鴉反哺”當作是對愛的回報的模范,果真如此嗎?你可以大膽予以質疑。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清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