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南迦·帕爾巴特。陡峭的巖壁,單人攀登,糟糕的冰雪質(zhì),這就是2005年托馬斯·胡馬(Tomaz Humar)在南迦·帕爾巴特峰所處的局面。白茫天氣席卷整座巖壁。所有逃生出口均被封死,強降雪引發(fā)的雪崩掃蕩著山峰的每一條溝壑。胡馬意識到自己被囚禁在山上,既無法上攀,也不能下撤。他趕緊挖出一個小雪洞,當作臨時避難所,絲毫沒有想到接下去六天都要在這里度過。
高差超過4500米的南迦·帕爾巴特峰魯伯爾巖壁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巖壁。在這里遇上麻煩通常的結局就是死亡。然而胡馬是幸運的,高效的后方團隊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為他組織了救援?!耙驗槭孪扔媱澼p裝攀登,所以食品及燃氣在被困后很快就用完。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克服恐懼,等待救援隊抵達?!焙R回憶說。
當斷定已不可能獨自安全下撤后,胡馬于被困的第二天晚上呼叫大本營,尋求幫助。但是由于天氣非常惡劣,巴基斯坦空軍的救援直升機一時間無法接近山體。包括那架飛越珠峰的“神奇直升機”在內(nèi),遍布全球的多位飛行員紛紛表示愿意參加對胡馬的營救。
與此同時,胡馬借助無線電通話機與大本營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報告自身的狀況,同時收聽營地工作人員為他播放的音樂以及支持者的來信。直至巴方的直升機成功將胡馬帶離巖壁,這或許是航空史上最勇敢的高海拔救援行動。
并不是所有人都為胡馬感到高興。批評者認為,他是在媒體的炒作及個人對名氣的追逐驅(qū)使下做了一個糟糕的決定。一位在“殺手巨峰”進退兩難,步步走向死亡的攀登者,這確實足夠令媒體瘋狂——當時每天都有數(shù)次現(xiàn)場播報救援進展。這是自1996年珠峰世紀山難后傳播覆蓋率最高的登山事件。
2007,安納普爾娜?!皝喼尥讲健惫景l(fā)來的郵件不啻為一顆重磅炸彈:2007年10月28日,胡馬單人登頂安納普爾娜。一方面,由于受大范圍雪災影響,今年秋季的8000米高峰登頂紀錄僅局限于希夏邦馬和卓奧友相對容易的傳統(tǒng)路線上。此外,除了烏利·斯泰克在安峰南壁的試攀外,再沒有任何關于單人攀登的報道。
這消失是真的嗎?為何我們事前對此一無所知?
一周后,胡馬的后方團隊確認了攀登事實。這是一條在安納普爾娜南壁右側以純粹的阿爾卑斯方式開辟的新路線。他的攀登在7500米以下區(qū)域均為首攀,然后轉入東山脊路線登頂海拔8047米的東峰。胡馬的這次攀登往返僅用兩天,據(jù)其他攀登者報告,當時喜馬拉雅全境都處于恐怖的雨雪交加天氣中。
他沒有攜帶頭盔與安全帶,僅準備了露營裝備、一些食品和燃氣。在7200米,風速超過100公里/小時的請況下,他挖了一個冰洞露營。幾乎徹夜未眠,清晨六點就繼續(xù)攀登。由于氣溫過低,隨身攜帶的兩升水不到一小時就凍成冰塊。胡馬在到達7500米的東山脊后繼續(xù)前進,于下午3點登頂東峰。
他沒有完整穿越山脊線登頂海拔8091米的主峰,后者也是他在1995年登頂?shù)牡谝蛔?000米山峰。此時的風力甚至比出發(fā)時更強。密集的降雪也大大提高了雪崩發(fā)生的幾率。胡馬在東峰短暫停留后立即開始下撤。雪檐在山坡上投射下漫長的陰影。夜幕降臨前返回至東山脊的起點處。
胡馬完成這次堪稱2007年喜馬拉雅秋季最酷的攀登后選擇了保持低調(diào),只是公布了一份簡潔的報告。斯洛文尼亞人再次招致登山圈的大規(guī)模抨擊,他們認為這只是對昔日波蘭路線的重復,而不是新路線。當該說法稍后被確證為謬論后,他們又提出幾乎無人知曉的“Trommsdorff”路線繼續(xù)聲討胡馬。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胡馬在撒謊——至少是在攀登路線上撒了謊。當年梅斯那爾從城堡窗戶上摔下跌斷胳膊,人們只是把這當作一個笑話。胡馬的情形卻大大不同,自他多年前從自家房頂?shù)粝聛砗螅襟w就從未停止過對他的口誅筆伐。同樣的山峰和巖壁,曾經(jīng)波蘭隊攀登被冠以年度最佳之一,而胡馬的單人攀登成就卻遠沒有獲得同等的贊譽。在一些攀登論壇上,那些從沒有實際嘗試過安峰南壁的“輪椅登山家”們稱胡馬是“懦夫”。
為能理清事實,ExploresWeb網(wǎng)站不僅制作了地形圖,還特地采訪那些有過安峰南壁攀登或登頂經(jīng)歷的人如Piotr Pustelnik、Ueli Steck及Artur Hajzer等。他們都同意兩個事實:第一,胡馬的攀登很酷;其次,他們從沒聽說過“Trommsdorff”路線。該路線僅在ChristianTrommsdorff的網(wǎng)站上簡單描述過,它并沒有被收錄進LizHawley的喜馬拉雅數(shù)據(jù)庫。我們試著聯(lián)系Christian,Chris-tian說他確實攀登過這條路線。但是他記不得具體的時間,并且也沒有留下路線圖與照片。
很明顯,就算這條路線存在,胡馬又怎么可能了解?胡馬以阿爾卑斯方式完成了安峰南壁的首次單人登頂,并且他的攀登也是八千米級別山峰上完成過的極少數(shù)真正意義上的solo之一。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一個大多數(shù)登山隊部因天氣原因無法登頂被迫下撤的攀登季里。曾與庫庫齊卡搭檔完成安峰南壁(他們的路線位于胡馬路線西側)的Artur Hajzer告訴我們:“那次攀登很難在我看來,胡馬的成功足夠偉大?!?/p>
其實,胡馬能夠走出南迦·帕爾巴特的陰影,選擇在安峰復出,這就已經(jīng)是所謂探險精神最好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