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露
從掌上電腦、手機、數(shù)碼相機到形形色色的掌上設備,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移動生活。但是,它們也都有一個問題——在實現(xiàn)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shù)耐瑫r,卻仍然無法剪斷電源線纜,無論電池續(xù)航能力有多強,最終也有耗盡的時候,最后還是要插上電線充電。而且,這些充電器之間互不兼容,這就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能實現(xiàn)無線充電那該多好啊!
“無線充電”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種特殊設備將電源插座的電力轉變?yōu)榭沙潆姷碾姴ǎ瑥亩谌拥綦娋€的情況下直接對電子設備充電。由于電波的傳輸與設備的充電接口無關,所以如果無線充電技術一旦普及,充電不但不再受插座和線纜束縛,不同品牌充電器接口之爭也將得到解決。此外,沒有了電線連接器,移動類電子設備體積將進一步縮小。而且,由于設備外殼上沒有金屬接點或者開口,可以增強電子產(chǎn)品的防水性。
基于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無線充電主要有兩種實現(xiàn)方式:一種是傳導式充電,另一種是感應式充電。傳導式充電要求充電和受電模塊的表面完全接觸以傳輸電波:感應式充電則允許兩者間有小范圍的物理間隙,通過充電模塊電磁場與電池所在的受電模塊的電磁場共振,從而實現(xiàn)電力傳輸。
事實上,從低頻波到宇宙射線,我們周圍到處存在著電磁波,它們都攜帶著或多或少的能量。電磁感應方式實現(xiàn)能量的轉換并不復雜,例如太陽能電池中光能的轉換、通訊中送話器微波的轉換……那么為什么使用該類技術的無線充電器卻很難普及呢?答案就是“傳輸距離”。眾所周知,傳輸電力即便通過金屬線路傳輸,距離遠了也會產(chǎn)生相當大的線路損耗,更別提通過空氣傳輸了,距離增大以后感應的能量會迅速減少。類似筆記本電腦這樣的充電裝置需要一個較高水平的能量,如果不能突破距離限制,無線充電就根本無法實現(xiàn)。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接收和利用這些能量的辦法。
早在幾年前,香港城市大學的許樹源教授就曾經(jīng)成功研制出一種“無線電池充電平臺”,可將數(shù)個電子產(chǎn)品放在一個充電平臺上,透過低頻電磁場充電,充電時間與傳統(tǒng)充電器無異,技術實現(xiàn)也不深奧。而英國劍橋的Splashpower公司在2005年初上市的一款無線充電器SplashPad則是更成熟的商業(yè)化的無線充電產(chǎn)品。
SplashPad看上去就像一塊柔軟的鼠標墊,它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充電板和SplashModule電力接收器。充電板的塑膠薄膜里面裝有產(chǎn)生磁場的小線圈陣列(變壓器原邊),SplashModule上則有磁性合金繞以電線制成的口香糖大小的接收線圈(變壓器副邊,可以貼在電子設備上)。它可以給PDA、手機等設備充電,充電板與設備之間沒有物理連線,電力通過無線方式傳遞到設備里。所有的設備都可以在同一塊充電板上同時充電。
在2007年美國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展覽會(CES)上,WildCharge公司也推出了兩款無線充電器產(chǎn)品WildCharger和Wi1dCharger—Mini。wildCharger與SplashPad的外觀非常相似。wi1dCharger的功率較大,除了可以給手機和媒體播放器充電以外,還可以給筆記本電腦充電,而WildCharger—Mini要小巧一些,只能給手機等小型設備充電。據(jù)稱wildCharge公司將在近期開始在網(wǎng)上銷售這類無線充電產(chǎn)品。
相信在2008年,無線充電技術會以更成熟的狀態(tài)走近我們身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跟凌亂的電線說聲拜拜了。(文章代碼:0810)
[責任編輯]趙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