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順利
幫了倒忙的識別燈
第4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的當天,敘利亞軍隊未經充分準備就轉入夜間進攻。為了在運動中能保持相互間的聯(lián)系,敘軍部隊使用了一種彩色識別燈。這一情況很快被以色列軍隊發(fā)現(xiàn)了,以軍第7旅的一個連把這種識別燈當作目標顯示器,利用它輕而易舉地擊毀了20輛敘軍坦克。
認敵為友的計算機
馬島戰(zhàn)爭中,阿軍戰(zhàn)斗機剛剛發(fā)射“飛魚”導彈,英軍“謝菲爾德”號艦上的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防御系統(tǒng)立刻收到了“飛魚”發(fā)出的導向雷達信號,然而,這些信號脈沖的頻率特點、振幅和間隔對它來說是那樣熟悉,以致被誤認為是自己發(fā)射的導彈而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結果倒了大楣。
計算機為什么會認敵為友呢?這主要是由于英軍至少有50%的軍艦也裝備有“飛魚”導彈,而控制防御系統(tǒng)的計算機的編排程序卻忽視了這一點。它說明,即使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在一定條件下,也同樣是有隙可乘的。
過期水圖帶來的災難
1943年11月,美國海軍中將斯普魯恩斯率第二海軍陸戰(zhàn)師,進攻中太平洋上的珊瑚島塔拉瓦。一陣猛烈的炮火準備后,美軍登陸艇開始按照水圖所指示的航道向登陸場駛去。
奇怪的是,水圖仿佛在作祟,在標明通暢寬闊的航道上,竟布滿了暗礁。在登陸艇無法接近登陸場的情況下,海軍陸戰(zhàn)隊只好在離岸600多米的地方涉水登陸。這時島上的日軍紛紛跳出掩體,用各種火器向暴露在水中的目標射擊,到美軍占領灘頭陣地時,死亡就達1000人之多。
戰(zhàn)役后,斯普魯恩斯責成有關部門對造成嚴重損失的原因進行調查,原來是水圖早已過時,這張圖還是100多年前測繪的。一個多世紀來,因島嶼周圍珊瑚水螅的繁衍堆積,原來通暢的航道已變得暗礁叢生。而美軍領航人員對這些情況事先又未給予充分估計,終于導致這場被美軍稱之為“可怕的塔垃瓦戰(zhàn)役”。
派上大用場的玩具
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作戰(zhàn)中,美國第101空降師于6月5日夜間,搭乘滑翔機率先實施空降。由于受到德軍防空炮火的阻攔,全師約80%的人降落在一個長27英里、寬15英里的長方形地帶上。部隊若不能迅速集中,很快會被敵人逐個消滅。然而,空降的部隊著陸后,傘兵們在一種聲音的引導下,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部隊,迅速形成了戰(zhàn)斗隊形。
原來在一個月前的模擬演習中,該師師長馬克斯韋爾·泰勒把空降后部屬集結這一難題呈報華盛頓總部,不久得到復電說,經專家研究,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果然,在部隊實施空降前夕,收到了美國發(fā)來的急件,里面是幾千只玩具蟋蟀,只要一捏,就會發(fā)出蟋蟀的叫聲。泰勒對專家們巧妙而獨特的匠心暗自稱許。
6月5日夜間,傘兵們就用這種玩具作為著陸后的聯(lián)絡信號,迅速收攏起來,按預定方案進行作戰(zhàn)。后來,泰勒在回憶這次空降行動時說:“這些小玩意兒當然不能贏得戰(zhàn)爭,但它卻是有助于美軍贏得戰(zhàn)爭的?!?/p>
毀了司令部的貓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和德國打仗時,法軍一個旅司令部在前線構筑了地下指揮部,人員深居簡出,十分隱蔽。不幸的是,他們只注意了人員的隱蔽,而忽略了長官養(yǎng)的一只小貓。當時,德軍一個參謀人員在觀察戰(zhàn)場中發(fā)現(xiàn):每天早上八九點鐘,都有一只小貓在法軍陣地后方的一座墳包上曬太陽。于是,德軍做出了如下判斷:(1)這只貓不是野貓,野貓白天不出來,更不能在炮火隆隆的陣地上出沒;(2)貓的棲身處就在墳包附近,很可能是一個地下掩蔽部,因為周圍沒有人家;(3)根據仔細觀察,這只貓是相當名貴的波斯品種,在打仗時還有條件玩這種貓的絕不會是普通的下級軍官,從而他們斷定那個掩蔽部是高級指揮所。于是,德軍集中6個炮兵營的火力對那里實施急襲。事后查明,他們判斷的完全正確,法軍指揮所人員全部陣亡。
因胡子而起的戰(zhàn)爭
在人類戰(zhàn)爭歷史上,引發(fā)戰(zhàn)爭的原因可謂多種多樣,但其中有些戰(zhàn)爭的起因卻令人難以置信,甚至可以用天方夜譚來形容。
也許令人難以相信,因為胡子也能引起戰(zhàn)爭,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1136年,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與阿奎丹公爵的女兒埃拉諾結婚時,后者得到法國南部兩個省的陪嫁。當時路易七世臉上長有一副漂亮的胡子,令王后非常喜歡。路易七世從十字軍中回來后剃掉了胡子,并不愿意再留胡子了。王后認為沒有胡子的國王沒有以前漂亮了,開始冷落他,并最終于1152年與路易七世離婚。埃拉諾不久又嫁給了英國安茹伯爵亨利(1154年繼承英國王位的亨利二世),并要求路易七世將兩個省的嫁妝轉還給她的新夫。路易七世不肯交出,亨利二世便對法國宣戰(zhàn)。
被自家轟炸機
炸死的將軍
1944年7月25日,諾曼底戰(zhàn)役開始之后,美軍進行地毯式轟炸。由于轟炸機隊的錯誤,使美軍第九師的一個營和第三十師遭受到相當嚴重的傷亡。當時,麥克奈爾將軍正在一個觀察所里觀察剛剛發(fā)動的進攻,也被炸死了。
抽簽執(zhí)行軍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初,盟軍從1940年5月27日開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進行到6月2日黎明時分,還有4000多名英軍留在陣地上,盡管當時有10萬法軍扼守防線來掩護他們,但由于陣地的不斷縮小,這4000人都在德軍中程炮射程之內,在德軍的轟擊下重傷員不斷增多,撤走重傷員的工作也陷于停頓。
這時,英軍指揮部發(fā)出命令,規(guī)定每100名傷員留1名醫(yī)官和10名醫(yī)務人員,其余的到防波堤去等候撤走。但誰也不愿留。怎么辦呢?軍隊本來應當靠命令行事,但此時此地命令大約行不通了。于是就發(fā)生了英國陸軍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的抽簽活動:醫(yī)務人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一起放在帽子里,然后抽簽決定誰走、誰留。這對當時的英軍士氣實在是一個絕妙的寫照。一位法國史學家嘆道:“在敦刻爾克之戰(zhàn)中,再沒有比這一插曲令人傷心不已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