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鄭重地向大家介紹,一位又走進讀者視野中的女作家程瑋和她的書。
程瑋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最有才情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她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來自異國的孩子》、長篇小說《少女的紅發(fā)卡》分別獲得第一、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由她編劇的電影《豆蔻年華》獲金雞獎及政府獎。遺憾的是她在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來了個華麗的轉(zhuǎn)身,離開了兒童文學,這一去就是16年。這些年,程瑋定居德國漢堡,成為德國電視二臺的制片人,拍攝了秦始皇、馬可·波羅、絲綢之路和孔子等中國文化紀錄片。
最近,程瑋重新開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并完成了18萬字的長篇小說《少女的紅圍巾》。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這樣的:雨兒高中沒畢業(yè),就被愛女心切的父母送到了德國讀預科。她先是住在父親的學生于阡家,后搬出去和兩個中國男孩租房合住,不久,她又收留了一個無處可住的德國女孩。于是,在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連串的故事。與于阡這樣上一輩的留學生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沉重的生存壓力,但是,如何面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心靈的撞擊,學會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獨立生活,仍然是這些走出國門的學子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對于在父母精心呵護下長大的獨生子女們,這個挑戰(zhàn)顯得更加嚴酷。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們在異國的土地上奮斗著、成長著。小說采用了雙線結(jié)構,在展開雨兒故事的同時,追述了出生于貧困農(nóng)家的女性于阡的奮斗和情感故事。兩代少女自強自立的經(jīng)歷,給人以激勵,催人以奮發(fā)。
程瑋被評論家稱為“生就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一種天然的詩意和美感??此茰\顯的文筆中,飽含豐富的潛臺詞。優(yōu)美的文字,耐人咀嚼回味。她的小說和散文無論全篇還是片段,都經(jīng)得起讀者細心的推敲和品味,這與許多粗糙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程瑋至真小說散文系列”囊括了《少女的紅圍巾》、《少女的紅發(fā)卡》、《豆蔻年華》三本描寫少女成長經(jīng)歷的長篇小說,和一本中短篇小說集《白色的貝殼》,一本散文隨筆集《風中私語》?!讹L中私語》主要內(nèi)容為作者在國外生活的見聞和感想,作者以清新、風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她和兒子在國外生活的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從中折射著東西方文化觀念的差異和碰撞。它就像一個窗口,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對當代西方的文化觀念和習俗有所了解。
編輯家章文焙女士認為,閱讀程瑋的作品對孩子,尤其是對女孩子的成長很有益處,她甚至把《少女的紅圍巾》比作“女孩子必讀的圣經(jīng)”,相信這并不只是她一個人的見解。
沒有見面的告別
她(指于阡,選編者注)在田野里奔跑著。
晚飯的時候,父親含混不清地說起了江老師。他說江老師下午到家里來過,那時候她正在河邊洗衣服。他說江老師考上了最好的大學,回村來拿行李遷戶口的。他說老書記本來想辦一桌酒為江老師送行的,但江老師來去很匆忙,沒有時間。
余下的話她已經(jīng)聽不見了。她推開飯碗,頭也不回地沖出了家門。
又是初春的田野,黑色而且裸露,但充滿著無限生機。呼嘯的風迎面吹過來,她的黑發(fā)在風中高高地揚起,像一面黑色的旗幟。她頂著風奔跑著,她為江老師高興,但卻流著眼淚。
黃昏的學校一片寂靜。沒有學生,沒有讀書聲,幾間土房子像一座被遺棄了的城堡。
江老師的宿舍門是虛掩的。她推門而入。門軸很響亮地吱呀一聲,把她嚇了一跳。小小的土屋里凌亂而狼藉,似乎主人離開的時候有點慌不擇路。在中間的桌子上放著一堆書和本子,上面壓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她的名字,還有幾行字:
孩子,今天回來收拾行李時去你家跟你告別,卻沒遇見你。因為急著趕最后一班長途車,沒有能夠等你。遺憾!
在你上一篇作文里,你說過你夢想得到一條紅圍巾?;蛟S你自己還沒有明白,你想要的其實不是一條紅圍巾,你想要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我相信你終會得到你向往的東西。
我一直想對你說,你的作文寫得很真很美,作為老師,請原諒我不得不用很教條的語言評價你。
這些書和本子都是給你的。
我在大學的校園里等著你。
你的江老師
她低頭,撫摸著老師留下的書和本子。她記起老師給她上的第一課。她甚至又聞到老師身上散發(fā)出的淡淡的檀香皂香味。
她輕輕地推開窗。冬夜深藍色的天空里,月亮剛剛升起,細細的,彎彎的,不是很明亮,但卻十分皎潔。若明若暗的星星在夜空中閃爍不定。田野在繼續(xù)著漫長的冬眠。遠處的地平線上,朦朧的樹木和村莊像剪影一樣,看上去有點神秘,又非常溫馨。
她慢慢擦去已經(jīng)變得冰冷的眼淚,久久地看著這片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這片養(yǎng)育了她十五年的土地。
她從心里默默地與它告別。在這地遠天高的世界上,她有了她應該去的地方。
(選自程瑋長篇小說《少女的紅圍巾》第三章,標題為編選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