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語言學 minority linguistics 民族語言學有兩個不同的含義:一是指語言學和民族學相結(jié)合的交叉學科,英文稱ethnolinguistics。二是指研究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語言學學科。中國多使用后一概念。中國的民族語言學包括對除漢語外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研究。
語系 the language family 按譜系分類法(又稱發(fā)生學分類法)劃分出的語言群。同一語系的語言之間都有親屬關(guān)系,不同語系的語言之間沒有親屬關(guān)系。如屬于漢藏語系語言的漢語、藏語、羌語、普米語、景頗語等都有親屬關(guān)系。
語族 the language group 同一語系下的語言按譜系分類法劃分出的二級語群。如漢藏語系按傳統(tǒng)觀點下分漢語和藏緬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
語支 the language branch 同一語系下的語言按譜系分類法劃分出的三級語群。如藏緬語族下分藏語支、羌語支、景頗語支、彝緬語支等。
漢藏語系 SinoTibetan family 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個語系。分為漢語、藏緬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國、泰國、緬甸、不丹、尼泊爾、印度、孟加拉、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使用人口15億左右,約占世界人口的1/4。以下為漢藏語系的語言特點。1. 語音:聲調(diào)發(fā)展不平衡;有些語言聲母分清濁,元音分長短、松緊;韻尾發(fā)展不平衡,存在從繁到簡的趨勢,個別語言和方言有復輔音韻尾;一部分語言還保留有復輔音聲母。2. 詞匯:除藏緬語族有些語言(如嘉戎語、景頗語等)有較多的多音節(jié)單純詞外,漢藏語系大多數(shù)語言的詞主要由單音節(jié)的單純詞和多音節(jié)的復合詞組成。3. 語法:以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語序比較固定,虛詞種類較多;有語音交替、增添附加成分、重疊等形態(tài)變化;除藏緬語族外,形態(tài)均不豐富。漢語、苗瑤語族語言、壯侗語族語言是“主語+謂語+賓語”語序,藏緬語族語言是“主語+賓語+謂語”。名詞做定語時,漢語、藏緬語族語言、苗瑤語族語言是“名詞定語+名詞中心語”,而壯侗語族語言是“名詞中心語+名詞定語”。形容詞做定語時,漢語是“形容詞定語+名詞中心語”,而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的語言一般是“名詞中心語+形容詞定語”。除藏緬語族有些語言(如藏語、景頗語等)量詞不太發(fā)達外,一般都有豐富的量詞。廣泛運用各種結(jié)構(gòu)助詞和語氣助詞來表達復雜的語法意義。
藏緬語族 TibetoBurman group 漢藏語系的一個語族。分為藏語支、羌語支、景頗語支、彝語支、緬語支等。主要分布在中國、緬甸、不丹、尼泊爾、印度、泰國等國。大多數(shù)語言有聲調(diào),聲母分清濁,單元音韻母豐富,復合元音韻母不發(fā)達,有些語言有豐富的復輔音聲母,一些語言的元音分松緊。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語序?qū)儋e動式。名詞、代詞做定語時在中心詞前,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組做定語時在中心詞前。形態(tài)變化比漢語和苗瑤語族、壯侗語族豐富。
藏語支 Tibetan branch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藏語、門巴語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和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辉趪?,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也有分布。也有人主張與喜馬拉雅地區(qū)的部分語言構(gòu)成藏—喜馬拉雅語支。聲調(diào)發(fā)展不平衡,有的方言沒有聲調(diào);聲調(diào)與聲母的清濁、元音的長短、輔音韻尾的有無等語音要素有密切的關(guān)系;動詞有豐富的時、體、人稱、語態(tài)等屈折形態(tài)變化;動詞有方位和人稱的范疇;存在動詞和判斷動詞有類別范疇。
景頗語支 Jingpo branch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景頗語、獨龍語、格曼語、達讓語、阿儂語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等?。辉趪?,分布在緬甸、印度等國。語言特征介于藏語支和緬語支、彝語支之間。雙音節(jié)的單純詞較多,前一音節(jié)往往弱化。韻尾有m、n、η、p、t、k等。有形態(tài)變化,但少于藏語支,多于緬、彝語支。量詞較少,名詞計個體單位時一般不用量詞。句尾詞相當豐富,通過屈折變化綜合體現(xiàn)謂語的式、人稱、數(shù)、方向等語法意義。
彝語支 Yi branch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彝語、哈尼語、傈僳語、拉祜語、納西語、基諾語、卡卓語、??渍Z、畢蘇語、怒蘇語、柔若語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區(qū);在國外,分布在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國。多數(shù)語言聲母分清濁;元音分松緊;復元音少;沒有塞輔音韻尾。有3~5個聲調(diào)。以虛詞和語序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語序?qū)儋e動式。名詞、動詞、人稱代詞作名詞的修飾語時在中心詞之前,形容詞、數(shù)量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之后。量詞豐富。有的語言有標志各種句子成分(包括主語、賓語)的助詞。單音節(jié)的詞和詞根占優(yōu)勢。
緬語支 Burmese branch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緬甸語、載瓦語、阿昌語等。主要分布在緬甸和中國云南省。有復合元音和帶輔音尾的韻母。動詞有使動范疇形態(tài)變化。
羌語支 Qiang branch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羌語、普米語、嘉戎語、爾龔語、拉塢戎語、木雅語、貴瓊語、扎巴語、卻域語、爾蘇語、納木茲語、史興語、西夏語等。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區(qū)。有復輔音;輔音韻尾已消失;多數(shù)有聲調(diào)。有豐富的前綴,屬“前綴型語言”;疊音詞或雙聲詞較多。語法范疇豐富,語法形式主要有前后綴、詞根屈折變化、重疊詞根等。多數(shù)語言有人稱、數(shù)、時態(tài)等語法范疇。動詞有趨向、互動、類別等范疇。人稱代詞有格的變化。有豐富的結(jié)構(gòu)助詞。語序?qū)儋e動式。
苗瑤語族 MiaoYao group 漢藏語系的一個語族。分為苗語支、瑤語支、畬語支3個語支。大多都有鼻音韻尾,元音不分松緊。有與漢語相同的調(diào)類系統(tǒng)。語序?qū)賱淤e式。形容詞做修飾語時居中心語之后,代詞、數(shù)量詞做修飾語時居中心語之前。
苗語支 Miao branch 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苗語和一部分瑤族說的布努語、巴亨語、炯奈語等。主要分布在中國貴州、云南、湖南、廣西等省區(qū)。大多沒有塞音韻尾,元音不分長短。語序?qū)賱淤e式。名詞、指示詞做限制性修飾語時居后。
瑤語支 Yao branch 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一個語支。中國境內(nèi)自稱“勉”的瑤族語言和海南省自稱“金門”的苗族語言,以及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的瑤族使用的語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廣東、貴州和江西等省區(qū)。聲母分清濁,送氣音聲母基本上出現(xiàn)在漢語借詞中;元音分長短,有鼻音和塞音韻尾;聲調(diào)有8個。語序?qū)賱淤e式。名詞、代詞、狀詞和數(shù)量詞組做修飾語時,居中心語之前,形容詞做修飾語時,居中心語之后。
畬語支 She branch 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一個語支。分布在中國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安徽等省部分地區(qū)。有帶鼻冠音的復輔音聲母,帶塞音韻尾的詞基本上借自漢語的客家方言,有8個聲調(diào),語序?qū)賱淤e式。名詞、代詞、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組做修飾語時,一般居中心語之前。
壯侗語族 ZhuangDong group 漢藏語系的一個語族。分為壯傣語支、侗水語支、黎語支、仡央語支4個語支。在中國,分布在廣西、云南、貴州、廣東、海南和湖南南部;在國外,泰國、老撾、緬甸、越南北方和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也有分布。除水語和仡央語外,其他語言都是聲母少,韻母多。除仡央語支、臨高話外,其他各語言的元音都分長短,聲調(diào)比藏緬語族語言多,比苗瑤語族語言少,一般是6個。語序都屬動賓式,數(shù)量詞做定語時居中心語之前,名詞、代詞、指示詞、形容詞、動詞做定語時居中心語之后。
壯傣語支 ZhuangDai branch 又稱“臺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一個語支。分為西南、中部、北部3個語組。北部組沒有送氣清塞音;3個語組在詞匯上區(qū)別明顯。語序?qū)賱淤e式。數(shù)量短語做定語時居中心語之前,名詞、代詞、指示詞、形容詞、動詞做定語時居中心語之后。
侗水語支 DongShui branch 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一個語支。分布在中國貴州﹑廣西和湖南等省區(qū)。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3個語組。有些元音分長短,有6~9個舒聲調(diào)和4~6個促聲調(diào),語序?qū)賱淤e式。數(shù)量短語做修飾語時居中心語之后。
黎語支 Li branch 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一個語支。主要分布在中國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除黎語外﹐海南省西海岸昌化江出海處沿江兩岸8萬多居民使用的“村話”也列入此語支。聲母簡單,韻母復雜,元音分長短,聲調(diào)數(shù)目少。語序都屬動賓式。
仡央語支 GeYang branch 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仡佬語、拉基語、普標語。分布在中國貴州省的遵義、安順、畢節(jié)、黔南、黔東南、貴陽,云南省的文山和廣西的隆林等地。有小舌音聲母,有些方言有復輔音聲母,輔音韻尾只有鼻音韻尾,有4~6個聲調(diào)。語序都屬動賓式。名詞的修飾語除數(shù)量短語外,一般在名詞之后,量詞不能單獨出現(xiàn)在名詞之前。
阿爾泰語系 Altaic family 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個語系。包括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屬黏著語。沒有聲調(diào),但有固定重音。有元音和諧律。名詞有格的語法范疇。動詞有時、體、態(tài)、人稱等語法范疇。有后置詞。語序?qū)儋e動式。修飾語在中心語之前。附加詞綴是構(gòu)詞和構(gòu)形的主要手段。
突厥語族 Turkic group 阿爾泰語系的一個語族。包括維吾爾語、土耳其語、哈薩克語、烏孜別克語等。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和青海等省區(qū)。在國外,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土耳其、伊朗等國。屬黏著語。有元音和諧與輔音和諧。重音落在多音節(jié)詞的最后一個音節(jié)上。語序?qū)儋e動式。
東匈語支 Eastern Huns branch 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一個語支。指歷史上屬于東匈奴部落聯(lián)盟、東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和黠嘎斯部落聯(lián)盟的突厥族諸語言,包括圖佤語、西部裕固語、柯爾克孜語等。多數(shù)語言有長元音。大都有輔音交替現(xiàn)象。復合句的結(jié)構(gòu)不發(fā)達,連詞較少。語序?qū)儋e動式。修飾語在中心語之前。
西匈語支 Western Huns branch 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一個語支。指古代分布在西方后來加入西匈奴和西突厥部落聯(lián)盟的各部落及其后裔使用的語言。分為布爾加爾、烏古斯、克普恰克和卡爾魯克4個語組。包括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維吾爾語、烏孜別克語等。輔音有清濁對立。復合句比較發(fā)達,連詞較多。語序?qū)儋e動式。
蒙古語族 Mongolian group 阿爾泰語系的一個語族。包括蒙古語、達斡爾語、土族語等9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俄羅斯等國。塞音和塞擦音均是清音,分送氣和不送氣兩套。除蒙古語外,其他語言的元音和諧都不嚴整,趨于消失。名詞有格、人稱等語法范疇。形容詞有級的語法范疇。語序?qū)儋e動式。修飾語在中心語前。
滿—通古斯語族 ManchuTungusic group 又稱“通古斯語族”。阿爾泰語系的一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和蒙古等國。中國境內(nèi)有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等5種語言。塞音和塞擦音均是清音,分送氣和不送氣兩套。有元音和諧律。除滿語外,其他語言的重音落在第一個音節(jié)。形容詞有級的語法范疇。語序?qū)儋e動型。
滿語支 Manchu branch 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一個語支。包括滿語、錫伯語和現(xiàn)在只保留在文獻中的女真語。主要分布在中國黑龍江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元音不分長短,復元音多。有輔音和諧。動詞沒有人稱范疇。動詞的使動態(tài)和被動態(tài)在語音形式上沒有區(qū)別,要靠被支配的名詞、代詞所接的格附加成分來區(qū)分。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語序?qū)儋e動式。
通古斯語支 Tungusic branch 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一個語支。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黑龍江??;在國外,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以及蒙古國的巴爾虎地區(qū)也有分布。分為埃文基和那乃兩個次語支。輔音少,元音多。元音一般分長短。格的數(shù)目較多。名詞有人稱領(lǐng)屬和反身領(lǐng)屬形式。動詞有人稱形式。動詞使動態(tài)和被動態(tài)的語音形式不同。語序?qū)儋e動式。
南亞語系 AustroAsiatic family 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個語系。分為孟—高棉語族、蒙(捫)達語族、馬六甲語族和尼科巴語族4個語族,約150種語言。分布在南亞和東南亞以及中國的西南部。輔音系統(tǒng)比較整齊,塞音清濁對立。元音較豐富。大多數(shù)語言都沒有聲調(diào)。語序?qū)賱淤e式。形容詞在所修飾的名詞后面。前綴和中綴較多。
孟—高棉語族 MonKhmer group 南亞語系的一個語族。包括越南語、佤語、德昂語、克木語、高棉語等。主要分布在從印度東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qū)。塞音清濁對立。元音有長短對立。有的語言有萌芽狀態(tài)的聲調(diào)。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語序?qū)賱淤e式。形容詞定語在名詞中心語之后。
佤—德昂語支 VaDe’ang branch 原稱“佤—崩龍語支”。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在中國,包括佤語、布朗語和德昂語。有清化鼻音。復輔音較多。元音有松緊和長短的對立。用語音變化表示語法意義。前加成分較多,中加、后加成分很少。人稱代詞分單數(shù)、雙數(shù)和復數(shù)。語序?qū)賱淤e式。詞匯以單音節(jié)根詞為主。合成詞的組合形式主要有并列式、支配式和修飾式等。
越芒語族 VietMuong group 南亞語系的一個語族。包括越南語、芒語、京語、巴琉語、莽語、俫語等。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老撾等國。有聲調(diào)。音節(jié)分主要音節(jié)和次要音節(jié)兩類。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語序?qū)賱淤e式。定語在中心語之后,狀語在中心語之前。詞匯以單音節(jié)為主。
南島語系 Austronesian family 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個語系。分為印度尼西亞語族、波利尼西亞語族、美拉尼西亞語族、密克羅尼西亞語族等4個語族。分布地區(qū)西自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智利的復活節(jié)島,北至臺灣和夏威夷島,南至新西蘭島。使用人口超過2.5億人。屬黏著型語言。詞根附加成分和詞根的重疊是構(gòu)詞和構(gòu)形的主要手段。常用詞大多為多音節(jié)。語序?qū)僦^主式。
印歐語系 IndoEuropean family 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個語系。分為日耳曼語族、羅曼語族、凱爾特語族、希臘語族等11個語族。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qū)。在中國,只有塔吉克語和俄羅斯語屬于該語系。塞音較多,有清濁對立。擦音較少。元音系統(tǒng)較嚴密。鼻元音不普遍。名詞有性、數(shù)、格等語法范疇,有自然性別。動詞有人稱、數(shù)、式、態(tài)等語法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