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有個山川秀美的寬甸縣,地處長白山余脈、鴨綠江畔,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林業(yè)、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這里美麗的玄武湖是大自然形成的美麗圖畫,一年四季都有到這里觀光旅游的游客……寬甸縣又是遼寧省林業(yè)大縣,全縣有1萬多戶農民投身于食用菌產業(yè),生產總量2000萬塊(袋),產量2萬噸,產值突破億元。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在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yōu)勢下,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經形成寬甸地區(qū)優(yōu)勢主導產業(yè),同時也開闊了寬甸人的視野。2002年,在任縣食用菌產業(yè)辦公室主任及農發(fā)局副局長的馬玉珠放棄了自己的鐵飯碗,踏上了下海經商之路。他從食用菌產業(yè)起步,牢固樹立依托農業(yè)、服務農民、自我發(fā)展、奉獻社會的經營理念,繞過了多少暗礁險灘,闖過了多少艱難險阻,終于取得了今日的輝煌。
創(chuàng)業(yè)者的足跡
馬玉珠今年49歲,性格耿直豪爽,善動腦筋肯鉆研。2002年,馬玉珠接手寬甸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走馬上任時,馬玉珠沒有空洞的口號,也沒有豪言狀語,有的只是風風火火的“行動”。正因為馬玉珠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才使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看到了希望和明天。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以人為本。古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說,這是取勝的三件“法寶”。馬玉珠接手管理公司后,面臨著農民對食用菌產業(yè)抱有懷疑心理,對發(fā)展產業(yè)信心不足等問題。怎樣才能把這個散了的人心從新聚集呢?他經過幾夜的反復思考,實實在在的做了3件事。
一是接軌科研院校,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要發(fā)展,科技要先行。山奇公司起步就從科技切入,從種子抓起。與沈陽農業(yè)大學合作建立了菌種廠,將代表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食用菌新品種引進寬甸,不僅填補了寬甸不能生產一級菌種的空白,還將科研院校和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2000年菌種廠為種菇戶提供各類優(yōu)質菌種12萬支(瓶),2001年增加到20萬支(瓶),2002—2003年增加到40萬支(瓶),直接供種戶由原來600戶增加到3000戶。
2001年春,根據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山奇公司將沈陽農大開發(fā)的無床架立體栽培新技術引進并推廣,為寬甸的香菇生產打開了一條新路。2001年秋,公司又與南方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將香菇反季生產技術和單片木耳引進寬甸,改寫了寬甸栽培二十幾年的老品種和老辦法的歷史,深受廣大種菇戶歡迎
二是鏈接千家萬戶,抓好技術服務。為了讓廣大農民富起來,幾年來,馬玉珠帶領公司技術人員走遍了全縣22個鄉(xiāng)鎮(zhèn),訪問了200多個村組和2000多個農戶。為了將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并發(fā)揮效益,他抓住技術服務是個關鍵。首先確定主栽品種,規(guī)范栽培模式。主栽品種:香菇、滑菇、木耳、平菇。栽培模式:①沈農香菇無床架立體栽培;②南方反季香菇生產;③新科木耳栽培模式。其二,建立服務隊伍,抓好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馬玉珠還親自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賺。同時,針對全縣各地不同的實際生產情況,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等辦法,為種菇戶提供技術服務。其三,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明確經濟責任。北方山奇公司還同合作的科研單位簽訂協議,承諾因種子和技術問題給農民所造成的損失,由科研單位承擔責任,從而免除了農民發(fā)展產業(yè)的風險,保護了農民種菇積極性。其四,為使廣大農戶充分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生產新技術和市場信息,北方山奇公司在科研所常年設有專家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接待站,滿足農民的科技、信息需求,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三是接軌國內外市場,把產業(yè)做大做強。2000年他們在改造菌種廠的同時,又改造建設了500平方米保鮮香菇生產恒溫庫及300平方米附屬車間。 2001年6月以來,他們與福建華興公司合作,生產加工香菇保鮮產品,年銷量300—400噸。寬甸的香菇帶著本土的芳香漂洋過海,出口到日本。近年來,北方山奇公司共參加國際性食用菌會議2次,國家舉辦的食用菌會議2次,東三省食用菌會議1次,并分別對河南、山東、福建、浙江、省內的部分市縣進行了食用菌專項考查。邀請國外專家來公司考察指導,幫助公司進行技術開發(fā),并與國內的食用菌專家建立聯系,隨時掌握解市場動態(tài)。
2001年,他們根據市場發(fā)展的需要,實施以品牌支撐企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開發(fā)研制了“北方山奇”系列產品,于2001年4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所產系列產品于2001年5月投入市場,國外出口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內銷往沈陽、北京、四川、武漢、深圳等大中城市。特產在北方,精品出山奇?!氨狈缴狡妗辈粌H僅是企業(yè)的,也是寬甸的,因為他已經走出深山,走出了國門。幾年來,在山奇人的不斷努力奮斗和拼搏下,寬甸縣結束了不能生產一級菌種的歷史。2000年,北方山奇菌種廠與沈陽農業(yè)大學實行技術合作,研制出1、2、3級優(yōu)質高產的香菇、滑菇菌種,當年生產總量達到12萬支、瓶(斤),基本上滿足了菇農生產需要。2004年全縣發(fā)展食用菌總量以逾2.5萬方(袋),總產量可達到2.2萬噸以上,實現產值1.2億元。2000年4月,北方山奇菌種廠被遼寧省農業(yè)廳確定為遼寧東部山區(qū)菌種繁育場。
2000年6月,全國“興邊富民行動”現場會在寬召開,北方山奇公司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食用菌項目基地。2000年10月,中國食用菌協會將“全國食用菌行業(yè)十佳商品生產基地縣”的名譽授予北方山奇公司。2001年10月,遼寧省民委、科技廳、農業(yè)廳、林業(yè)廳、水利廳、財政廳、農業(yè)銀行等機構和部門,把北方山奇公司確定為全省少數民族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開發(fā)示范基地。2002年10月,在東三省食用藥用真菌年會上,北方山奇公司被授予先進生產經營單位和先進科研單位。2003年9月,北方山奇商標被丹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丹東市著名商標。2003年12月,北方山奇公司被丹東市政府評為AA級生產企業(yè),北方山奇牌食用菌產品被評為AA級放心品牌。2004年12月,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認定為中型企業(yè)。
馬玉珠就是這樣的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他的一言一行都感染著周圍的人。馬玉珠非常喜歡大海,但不是風平浪靜,白帆點點的大海,而是銀浪翻卷,波濤洶涌的大海。他說:“那才是力的凝聚,力的釋放,力的壯美。一滴水在太陽下會迅速蒸發(fā),可它匯入大海,便是巨大的能量雷霆萬均!”馬玉珠以他的真誠和智慧打造的“北方山奇”牌食用菌產業(yè)“巨輪”,正向著茫茫大海,揚帆起航。
“北方山奇”的成功秘訣
2006年,是寬甸北方山奇有限公司收獲的一年,也是山區(qū)人民依靠科技實現增收致富的一年,更是寬甸地區(qū)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一年。這一年,“北方山奇”喜獲“省著名商標”和“省誠信企業(yè)”兩項殊榮;公司的產銷均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所提供的保鮮香菇,出口銷售首次突破了500噸,而且,木耳、香菇、滑菇、松茸菇、猴頭菇、羊肚蘑等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也呈現出一派旺銷的勢態(tài);最新研發(fā)的“即食林蛙油”和“山奇小菜”等新產品,一在市場上露面就迅速走紅,其中“即食林蛙油”雖然面世不到2個月,不僅一躍跳出寬甸、丹東,而且打進了北京、上海、沈陽、大連、青島等大城市市場,更是銷售到了香港、澳門地區(qū),特受期盼健康這一層面消費者的歡迎。
“北方山奇”的收獲,還在于作為一個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項目基地,為社會贏得令人矚目的效益。2006年,“北方山奇”直接帶動依靠種植食用菌增收的農戶猛增到4000多戶,而且使這些農戶年戶收入均達到了萬元左右;由此強勁的拉動,更使寬甸全縣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的農戶增加到1萬余戶,年總收入超過1億元。
喜人的收獲,緣于各方的培育,緣于6年的耕耘,緣于對打造品牌的癡癡追求。
長白山系的寶藏舉世聞名,地下埋著極其豐富的礦產,地上生長著萬物之靈,而就各種山區(qū)特產來說,素有“長白山蘑菇、木耳、野菜、林蛙為珍品”一說。這是長白山系獨特的地理、氣候等環(huán)境給予的恩賜。寬甸地處長白山余脈,山大溝深,森林茂密,季節(jié)分明,環(huán)境“綠色”,利用這一優(yōu)勢發(fā)展特色農產品,得天獨厚。但直至上個世紀70年代初,全縣僅有零散的黑木耳種植,而后,又增加了香菇、滑菇等品種,還是不成規(guī)模,默默無聞。
多好的優(yōu)勢??!但如何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商品優(yōu)勢,從而讓長白山的“寶貝”走出封閉的大山,為一方百姓增收造福?機遇終于來了。全國興邊富民行動在150多個縣中拉開了帷幕。寬甸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經過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爭取,將開發(fā)山區(qū)特產作為致富邊民的一個項目,在全國興邊富民行動計劃中立項。隨后借助各級民委、農業(yè)、科技、信用聯社等部門的支持,注冊了《北方山奇》這一特色農產品品牌,成立了北方山奇有限公司,組建了科研、種子、服務、信息和銷售等5個中心,以完整的經營鏈條,為加快發(fā)展、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產業(y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政府的支持,無疑為改寫寬甸特色農產品產業(yè)的歷史,鋪就了一條捷徑。但無論定位多準確,籌劃多科學,成敗的關鍵還在于企業(yè)自身,如何按照市場的規(guī)律去經營,怎樣在酷烈的市場競爭求發(fā)展。肩負著全縣人民的希望,“北方山奇”感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但他們不負眾望,以確定發(fā)展目標、做實基礎工作的經營策略,開始了攻堅。
與科技接軌。就寬甸的食用菌產業(yè)而言,這項產業(yè)的發(fā)展雖有30多年的歷史,但一級菌種的生產始終是空白。這一先天不足,使品種不純甚至假菌種侵害農民利益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沒有好菌種,怎有好收獲?“北方山奇”首先打響菌種研發(fā)第一槍。他們同沈陽農大等科技院所搞聯合,建起全縣第一個食用菌研究所,培育出各類純正的菌種,真正讓農民的期盼成為現實。而后,還通過引智的辦法,請來法國、日本等國家的食用菌專家,傳遞新信息,傳授新品種和新技術?,F代科技,為寬甸特色產業(yè)上規(guī)模,為“北方山奇”的崛起,更為聯姻萬戶千家農民,夯實了基礎。
與農戶接軌。調動起千家萬戶的農民,自愿融進特色農業(yè)產業(y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要讓那些從沒干過的農民認識這項產業(yè),另一方面還要教給農民怎樣“綠色”種植,才能實現增收?!氨狈缴狡妗焙娃r大的教授們,堅持常年到鄉(xiāng)村乃至農戶辦培訓班。有一年臘月,大雪封路不通車,公司人員和農大教授從步達遠鎮(zhèn)翻山趕往下露河鎮(zhèn),為等候在那里的農民講課?!熬蛻{這一條,俺們就信服你?!鞭r民說。通過辦班培訓、入戶指導,將農民融入特色產業(yè)的希望點燃了,“北方山奇”又采取訂單式收購的經營方式,讓農民只管生產,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由公司做;利用農閑季節(jié)到山上采摘其它土特產品,公司負責收購。使開展特色產業(yè)的農戶每年都有萬元左右的收益,真正給了農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的“定心丸”。
與市場接軌。上個世紀80年代,盡管寬甸的特色農產品產量不夠大,但有一年出現了賣出難,那損失至今還讓農民們心有余悸。因此,將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成規(guī)模后,打開市場,銷售出去,就成了關鍵。于是,“北方山奇”將目光緊緊盯住了市場開發(fā)上。一方面,打造了具有山區(qū)特色的山奇品牌,使其成為特色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另一方面投資興建加工車間和恒溫庫,通過二次加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更為重要的是,帶著產品在國內各大農副土特產品展銷會上亮相,通過展示結交國內大客戶,先后與福建、浙江等地專門從事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的知名企業(yè),建立起了穩(wěn)定的銷售網絡。通暢的銷售渠道,很快讓“北方山奇”系列產品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城市,展示出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優(yōu)勢,實現了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完成了3個接軌,“做大”的曙光初露,“北方山奇”又開始直奔“做強”的目標,開始了新一輪拼殺。飄逸、大氣的“北方山奇”4個字,本身就凸現著神秘的誘惑,他們首先在培育“北方山奇”的品牌上下功夫。商標注冊之后,公司不惜投資,頻頻在省市級媒體上做廣告,在重點城市樹廣告牌,讓“北方山奇”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狠抓產品質量,建一流的加工車間,上一流的加工設備,研發(fā)先進的保鮮技術,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和科技含量。公司還特別注重純野生食用菌的開發(fā),在長白山系設點廣收松茸、猴頭菇、松傘菇、羊肚蘑等野生菇,公司推出的近30多種食用菌品種中,這類質地純正的“綠色”,就占據了80%以上的份額,真正讓消費者品味到了北方長白山的“山珍”。
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永恒的主題,更是企業(yè)不敗的法寶。2006年,“北方山奇”又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揮就了妙筆。他們根據市場需求,最新研發(fā)出多種“山奇小菜”,以適應各類消費者的口味,產品一上市,就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旺銷之勢,企業(yè)上下頓時振奮。寬甸特產中國林蛙聞名遐邇,而林蛙油在明清兩朝就被列為“水陸八珍”之首,年年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如何將林蛙油這一高級補品開發(fā)出來,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食用?公司借助“山奇食用菌小菜”開發(fā)成功的熱勁,又組織科技人員研發(fā)林蛙油,終將“干品林蛙油”和“保鮮林蛙油”和“即食林蛙油”面世,其中“即食林蛙油”填補了東北地區(qū)的空白。林蛙油系列產品上市后,銷售一路升溫,訂單不斷。
6年的拼搏,讓市場對“北方山奇”這個品牌刮目相看了。如今,在相當一個層面中提起“北方山奇”,人們不再畫有問號,而是將“北方山奇”與寬甸、丹東、遼寧,甚至與長白山相連。而“北方山奇”又在堅韌地奔向下一個目標:繼續(xù)研發(fā)新產品,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助跑;“十一五”末期,力創(chuàng)中國馳名商標和著名品牌。
總經理馬玉珠始終以“北方山奇”食用菌產業(yè)為依托,堅持“以人為本,以質為本,以信為本”的企業(yè)理念,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把“北方山奇”系列產品奉獻給普天下的人。
馬玉珠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絆倒,沒有任何障礙能使他改變既定的目標。他就是這樣一個遇難志愈堅,知難行愈敢的人,一個“志存當高遠”的人。
“北方山奇”的燦爛未來
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食用菌產業(yè)龍頭企業(yè),是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食用菌項目基地,公司對全縣從事食用菌產業(yè)的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產品收購、精深加工、出口創(chuàng)匯,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公司加農戶的產業(yè)化發(fā)展之路。
為了進一步做強做大食用菌產業(yè),帶動全縣更多農戶發(fā)展食用菌生產,縣委、縣政府根據寬甸縣情,在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中,把食用菌產業(yè)確定為富民強縣的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同時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也肩負著使農民脫貧致富的重任。
幾年來,馬玉珠帶領北方山奇人走出縣城,走進市場,用山城人特有的樸實與勤奮,憨厚與真誠,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拼搏前進著,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也受到了省、市、縣政府領導的稱贊。
有道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欢?,人們都知道這“明”,這“村”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他是馬玉珠智慧、魅力、拼搏的結晶,是他的性格和為人操守的凝聚,更是他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的必然結果。
馬玉珠說:“質量是企業(yè)安身立命之本,質量就是效益?!笔袌鼋洕彩切畔⒔洕?,誰把握了信息,誰就把握了市場。如今,“北方山奇”的全部經營活動市場都是由電腦網絡輸入終端,也可以查詢全省、全國乃至全球資料、產品行情、供求信息。幾年來,他們網上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近百條,經濟效益顯著。目前,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在面向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現已向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出口,還有許多國家客商也對公司產品情有獨鐘,有關合作事宜正在積極磋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誕生的北方山奇菌業(yè)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已步入規(guī)?;l(fā)展的快車道。幾年來,公司接受社會下崗待業(yè)人員100多名,為救濟貧困山區(qū)、敬老院、改造校舍等投資30多萬元,每年為全縣260多萬貧困戶提供物質及生活用品達15萬多元。救濟失學兒童13名。據百姓反映,馬玉珠至今還在救濟一名叫于寶龍的孩子,于寶龍現在已經到拉薩當兵,但是家里一直很困難,每到春秋兩季,馬玉珠都要親自到家里給送去500元錢讓他們買化肥、種子。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他又捐款2萬多元。幾年來,馬玉珠所做的一切,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同時為政府“再就業(yè)工程”做出了貢獻。向“希望工程”、福利事業(yè)、公益活動積極捐款捐物,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開辟了新的稅源和經濟增長點。古人有句詩:“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今天的“北方山奇”卻 “非同風起”,而是同“現代化的經營理念一起”直上九萬里,開拓市場,站穩(wěn)腳跟。北方山奇菌業(yè)是現代化的企業(yè),擁有高技術的人才,成功是必然的。
俗話:“山再高,沒有人高;路再長,沒有腳長?!瘪R玉珠和他的北方山奇全體員工攀過了一個個“困難的高山”。雖然路長,可他們依然在奮勇前行?!氨狈缴狡妗比瞬⒉粷M足于昨天的輝煌,而是在創(chuàng)造燦爛的未來。他們伴隨著改革開放30年的足跡,譜寫“北方山奇”明天新的光彩詩章。
“北方山奇”公司在山奇人的不斷努力奮斗和拼搏下,先后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食用菌項目基地,中國食用菌十佳高品生產基地,遼寧省民委、農業(yè)廳、林業(yè)廳、科技廳、財政廳、水利廳、中國農業(yè)銀行遼寧省支行七個領導機關確定的全省少數民族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示范基地。2007年,被遼寧省評為“省扶貧龍頭企業(yè)”。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犬?!睅啄陙?,雖然艱苦、輝煌,可在馬玉珠眼里,那只是“行萬里者”的一小步。他不會是“中道而輟足”者,在他的心里永遠有“下一個”追求目標?!氨狈缴狡妗逼放埔龃螅氨狈缴狡妗睍运钠床?,帶著長白山系父老鄉(xiāng)親的渴望,走出封閉的群山,奔向成功的彼岸, 讓“山奇人”永遠有輝煌的歷史與燦爛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