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好的歷史有許多人去追朔,無須我來累贅??赡歉钌岵粩嗟亩砹_斯情結(jié),卻至今歷歷在目,恍若昨日。我從初中開始就學(xué)習(xí)俄語,高中學(xué)俄語、大學(xué)也是學(xué)的俄語,算起來學(xué)了11年!我一共才受“17年教育”,這不算短了吧?當(dāng)然也沒有白學(xué),比如經(jīng)常用俄語朗誦普希金的“致凱恩”、“紀念碑”、“致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還記得: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陰郁的日子即將過去,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即將來臨。
心兒永遠憧憬著未來;
眼前卻長是黑暗: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p>
以及蘇聯(lián)時代的大文學(xué)家高爾基的著名長詩“海燕”:
“那是勇猛的海燕,
在怒吼的、海的上空,
低低的飛掠著。
這勝利的預(yù)言家叫了:
讓暴風(fēng)雨
來得更猛烈些吧!”……
還有瑪雅科夫斯基的長詩“列寧”、“150,000,000”等。也經(jīng)常表演文藝節(jié)目,看原版俄文電影“海之歌”、“上尉的女兒”、“葉普根尼·奧涅金”等。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俄語水平,像看原文《真理報》、與蘇聯(lián)小朋友通信等,我就同時與四、五個蘇聯(lián)小朋友通信,至今留有他們的賀卡和照片。
我還記得,我保留下來的、最早的、就是在照相館里畫有莫斯科背景的、變黃了的、二寸小照片。我翻箱倒柜找到了它,你看看是不是蘇聯(lián)老大哥對我們的影響太久太深了?
我從小就熱愛畫畫,因此畫了不少素描像,尤以畫蘇聯(lián)的名人最多,如:普希金、高爾基、斯大林、萊蒙托夫、瑪雅科夫斯基等,當(dāng)然也有拜倫、歌德、莎士比亞、席勒、海涅等人。但保存下來的只有高爾基和斯大林畫像了。也有剪紙,只保留下了一個斯大林的頭像。
我更是“手繪”賀年卡的“高手”:一張16開的道林圖畫紙橫下裁成四條,每條就是一張賀卡,正面用鋼筆或毛筆畫上我喜歡的圖案、用俄文花體字寫上“斯諾維姆高達姆”(俄語:新年好,即英文Happynewyears),然后用刀片和直尺將毛邊切掉,在背面寫上贈給誰——這張賀卡就做好可以寄出去了。還真別說,比花五分錢在書店買的賀卡都受歡迎呢。可惜我一張都沒有保存下來。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隨著國門的大開,我也終于有機會踏上前蘇聯(lián)的大地,去俄羅斯洽談經(jīng)濟技術(shù)合作。我力主由沈陽乘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回國也乘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火車,跨越歐亞兩大洲、6天5夜橫貫西伯利亞兩萬多公里。雖然很辛苦,但畢竟圓了我30年前的夢、刻骨銘心的情愫和那扯不斷的俄羅斯情結(jié)。
學(xué)俄語的沒有人不會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偷偷看著我不聲響/我想開口說/不知怎樣講/多少話兒留在心上//長夜快過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從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庇绕湓牡男筛屓颂兆怼5侥箍埔咽橇璩恳稽c,我想,應(yīng)該能體會到歌曲的內(nèi)涵吧??梢幌禄疖嚕?guī)缀躞@呆了:根本沒有站臺!完全是敞開的,燈也不亮、路也不平、人也相當(dāng)稀少,哪似北京車站那樣宏偉、那樣豪華、那樣擁擠不堪。那積蓄已久的向往和優(yōu)美的歌曲意境一掃而光!怎么“老大哥”解體后變得如此這般?后來才知道,他們的車站都不大、都不裝修、是敞開的,乘客隨來隨上,上車前都問一下車上有沒有位置,沒有就不上,沒有搶上搶下的情況。在他們看來,夜間行車沒有睡鋪是不可思議的。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80多個“莫斯科地鐵”站,都豪華的不得了,有三四層滾梯,簡直就是地下宮殿。馬雅科夫斯基站還獲得了巴黎頒發(fā)的世界優(yōu)秀車站金質(zhì)獎?wù)履亍?/p>
當(dāng)即將離開俄羅斯,我與合作的俄方總工程師瓦列里·哈琢夫在歡送宴會上高唱同一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時,才又找回那種久違了的感覺。
莫斯科紅場完全用條石砌成,克里姆林宮金星閃閃,竟管與天安門的大屋頂不同,仍然讓我肅然起敬。列寧墓的宏偉和水晶棺槨的清澈,使我在咫尺之間瞻仰到了偉大的列寧遺容,真是天之驕子、仰臥傳神、慈祥和善、亦幻亦真。70多年了,那些寒暑相伴的警衛(wèi),持槍颯颯換崗,英俊威武挺立,圍觀的各色人種摩肩接踵,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我很欣賞把對歷史或社會有一定影響的人物塑像以紀之。在俄羅斯的街頭、廣場、建筑物上、地鐵中到處都有。尤其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所展示的墓地文化更是讓人震撼。墓地上的這些雕塑仿佛向人們敘述著歷史、屈辱與光榮、眼淚與歡笑、仇恨與諒解、愛與憎,給人們以知識和力量。他們將一個原本寂靜無聲的逝者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展示生命的蓬勃與美好的藝術(shù)圣地,成為生者和逝者交流的紐帶。這是讓人們記住歷史的最好方法。歷史是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的。在俄羅斯人們相互尊重,不是“同行是冤家”,他們推崇同行藝術(shù)家,并把他人的歷史作用看得很重。那些集聚在普希金銅像前的人們不僅是他的崇拜者、后來者,也有消閑者。我仿佛聽見“由渺小到偉大只一步之差!”的鏗鏘之聲,“通向那里的小路”,果然“青草不再生長!”
透過航天碑和廉價電費我看到了俄羅斯發(fā)達的重工業(yè)?;疖嚿暇褂?6伏的交流電插座,供旅客隨時免費使用。哪怕只有一個店主的小店也被電熱器照得暖烘烘。女士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短裙皮靴,不似國人那樣穿著極其臃腫的厚厚的毛褲,盡管大街上雪花紛飛。當(dāng)然她們外出時幾乎都有裘皮大衣和代步的“拉達”(莫斯科大街上基本沒有外國車)。
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到了哈巴洛夫斯克。這是蘇聯(lián)朋友們的家鄉(xiāng)。眾所周知的原因,六十年代中期我們失去了聯(lián)系,現(xiàn)在想起來真后悔,可“后悔藥”上哪兒買去?他們還在這座城市嗎?每天都快樂嗎?還記得這個黃皮膚的華人朋友嗎?……我走下月臺,望著遠方碩大的俄文站名,腹中吟成一首“浪淘沙”:
看月影闌珊,兩鬢花斑。悠悠歲月卅余年。急下月臺淋雨站,舊友何顏?年少氣非凡,學(xué)海情傳。飛鴻落雁已無緣。今日癡癡空悵惘,綠水青山。
但愿能出現(xiàn)奇跡,在有生之年能和似曾相識未曾見面的朋友見上一面,好好說說近半個世紀的風(fēng)雨滄桑。
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