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
本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的第一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歌。作者以飽蘸激情的筆墨贊美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充沛強烈,富有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學生分析]
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根據(jù)語言文字進行想象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相機理解部分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通過理解詩歌內容和反復吟誦,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并能仿寫一到二自然段。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獨特的語言風格,并通過理解、想象、吟誦詩句,表達愛國之情。
[設計思路]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內容分為五部分:1.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主要是通過欣賞歌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自學生字新詞。3. 細讀課文,感悟語言。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誦讀、想象來仔細體會課文的第一自然段。4. 遷移學法,自讀自悟第二至第三自然段。5. 誦讀交流第二、三兩自然段,仿寫片斷:以“我們愛你——”為開頭寫一節(jié)詩,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
[教學片斷]
教學第一自然段:
師:人們評論王維的詩“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請同學們一邊輕聲地讀課文,一邊想象每一行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生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誰來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畫面呢?
生:我讀了“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帕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時,仿佛看到太陽正從東方升起,而高原上還是晚上。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輪紅日正從東方冉冉升起,太陽公公笑瞇瞇地說:“早上好!”而帕米爾高原的上空星星正一閃一閃的,仿佛在說:“晚安,明天見?!?/p>
師:多美的畫面!多么豐富的想象呀!
生:當我讀到“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時,仿佛看到了哈爾濱的上空正飄著鵝毛大雪。高山、樹木、房子、地面全都白了,河面上結了厚厚的冰。
師:對!用一個詞形容,叫——
生:銀裝素裹!
師:好一派北國風光?。∧悄辖??
生:“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p>
生:南疆已經(jīng)是春天了。
生:那兒鮮花盛開,百鳥爭鳴。
【在情境想象中感悟詩歌的語言美是這一片斷的特點。詩歌語言凝練形象,教師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在充分想象中將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p>
師:從太陽升起到群星閃爍,從雪花飄飄到春色滿園,我們感悟到什么?
生:時間不同,季節(jié)不同。
生:東西距離遠,南北距離遠。
生:我國的面積大。
師:是呀,作者從時間差、季節(jié)差來贊美祖國的幅員遼闊。請同學們把四幅畫面連起來想一想。(等待片刻)瞬間,我們領略到了晝夜的不同、四季的更替,心中有喜悅,更有自豪之感。請大家放聲讀出心中的自豪吧!
【“言為心聲”,誦讀是對詩歌感悟的外顯表現(xiàn)。朗讀、理解、想象、誦讀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想象,學生才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p>
[仿寫片段]
師:我們學習、交流了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感悟到了祖國壯麗的山河和豐富的物產(chǎn)。同時你們發(fā)覺詩歌有什么共同之處呢?
生:都是以“我們愛你——”開頭的。
生:每一句都寫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如桂林山水的特點是“清奇俊秀”。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旅嫖覀兙鸵浴拔覀儛勰恪遍_頭,挑選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根據(jù)原句進行仿寫。
(生一邊讀,一邊想,并不時地寫一寫。)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讓大家分享你的杰作?
生:“我們愛你——碧螺春的清香,五糧液的醇美,江南絲綢的光潔絢麗,無錫泥人的”,想不起來了。
師:兩句半寫得好。誰能幫個忙?
生:無錫泥人的惟妙惟肖。
師:把第三句改一下,想一想:南京有什么特產(chǎn)呢?
生:南京云錦。
生:南京云錦的光潔絢麗。
師:南京云錦色澤燦若云霞,故而得名。部分花紋用金線織出,圖案極為豐富。以前只能給皇帝做龍袍,只有皇族才能穿上的,她可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肮鉂嵔k麗”這個詞不能反映她的特點。
生:富貴。
生:華麗。
師:老師幫你們換個詞——絢麗華貴。
生:老師,我想全寫南京的特產(chǎn)。
師:可以試一試。
生:(思考了片刻)我們愛你——雨花茶的清香,桂花鴨的酥脆,南京云錦的雍容華貴,雨花石的絢麗多姿。
師:詩一般的語言,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課后,請大家繼續(xù)修改。
【讀中學寫是這一片斷的特點。詩的結構簡明,易于學生模仿,因此設計小練筆。指導練筆時,聯(lián)系家鄉(xiāng)特產(chǎn),并注意錘煉學生的語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p>
[教學反思]
(一)在想象中感悟詩歌的美
詩歌的語言是濃縮的、精美的,往往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卷。教學時,要讓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必須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展開聯(lián)想。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展現(xiàn)了四幅美麗的畫卷——東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國雪景、南疆春色,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景色奇異??梢?,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能動自主的學習探究中感悟到了詩歌語言的凝練和形象。
(二)在誦讀中盡顯詩歌的美
本首詩感情充沛熱烈,富有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很適合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想象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分地朗讀,直至成誦。
(三)在遷移中錘煉詩般的語言
學習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仿寫就是讓學生將課文中感悟到的表達方法、寫作方法運用到口語和寫作中去,使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指導仿寫第三自然段時,學生把握不住“云錦”的特點,教師相機拓展有關云錦的小知識,引導學生概括其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準確用詞,實際上是在錘煉學生的語感。而一學生別具匠心地寫“南京特產(chǎn)”,將家鄉(xiāng)的物產(chǎn)融于詩歌中,真可謂是“仿中求新”。仿寫,拓展了課文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悟能力,錘煉了學生詩般的語言。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