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河南省舉辦的首屆少兒綜合素質大賽上,開封市某小學五年級11歲的女孩劉元菁,憑借一手漂亮的家務活,從數百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走進了復賽賽場,與180名器樂演奏及歌舞選手一起爭奪特等獎。
緊張激烈的復賽開始了,多才多藝的小選手們紛紛登臺獻藝,嫻熟地說、拉、彈、唱、舞,各自盡情地展示在器樂、歌舞方面出眾的技藝。賽場內不時爆發(fā)出陣陣熱烈的掌聲。
輪到劉元菁出場了,只見她面帶微笑,一手拿著搟面杖,一手拿著菜刀,自信地走上舞臺。在眾多評委和觀眾驚訝的注目中,她擺著一雙靈巧的小手,極其熟練地表演了揉面、搟餅、搟餃子皮等一系列面案功夫,還輕輕松松地展示了一番像模像樣的刀功。她特別的技能表演博得一陣陣喝彩聲。最終,她榮獲了特等獎。
劉元菁的母親摟著獲獎的女兒十分自豪地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特別懂事,4歲就開始學習做各種家務,幫助大人干活。很多家務她都學得十分認真,一有時間就細心琢磨。動手操作。為了減輕母親的病痛,她還學會了按摩。在這次參賽的千余名選手中,她是惟一一名選擇做家務的參賽者。聰敏的劉元菁和別的孩子一樣,有著廣泛的愛好,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很優(yōu)異。那厚厚一摞各類比賽的獲獎證書就是證明。但是,最讓劉元菁父母欣慰的,卻是這次大賽的獲獎證書和評委們那由衷的贊賞,因為這意味著社會對女兒的綜合素質給予了肯定。
現實生活中,一提起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許多家長便不約而同地想到在音樂、書法、美術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往往不惜在這些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似乎孩子有了好的學習成績,再具備這些方面的才能,其綜合素質就高了。至于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人們常不以為然。認為孩子不值得在那些日常家務事上多投入。結果是,盡管一些孩子具備了某些方面的特長和能力,卻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把家務活干得非常漂亮的劉元菁得到社會的認可,這再一次告訴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走出素質教育的誤區(qū),首先要更新素質教育觀念,學會從身邊的細微小事抓起,既注重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素質,又注重培養(yǎng)孩子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