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于2008年5月7日上午在奧里薩邦外海的惠勒島綜合試驗場成功進行了“烈火”-3型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的試射,新型中程彈道導彈的成功試射令印度各界歡欣鼓舞?!傲一稹睂椀挠《让纸凶觥鞍⒏衲帷?Agni),在古代的印度神話中,“阿格尼”是地界中地位最為崇高的火神,所以,印度人以此來命名他們引以為自豪的地對地導彈。這次導彈試射的成功,使印度具備發(fā)射遠程彈道導彈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此舉也是印度彈道導彈發(fā)展計劃的一部分。
印度彈道導彈的發(fā)展概況
印度發(fā)展彈道導彈的計劃可追溯到1958年,當時尼赫魯總理為建立可靠核的威懾,宣布建立钚加工廠,成立制導導彈小組。當年1月,印度成立了國防研究發(fā)展局(DROO)。DRDL是與導彈研制有關的主要試驗室,到80年代初,DRDL已經(jīng)具備導彈固體/液體推進器、控制、制導、精密結構方面的技術基礎。
70年代早期的“魔鬼”項目,包括嘗試對蘇聯(lián)SAZ導彈的改裝,但1978年該工程被取消?!坝赂艺摺庇媱澥怯《茸钤鐚χ圃熘揠H彈道導彈的嘗試,該項目計劃使用英國的液體發(fā)動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導彈一直沒有成功試飛。
1983年,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制定了“導彈發(fā)展綜合計劃”(IGMDP),負責這一計劃的是著名的印度“防務研究和開發(fā)組織”(DRDO)。IGMDP由5個核心導彈系統(tǒng)組成,包括“大地”短程彈道導彈、“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藍天”地空導彈、“三叉戟”地空導彈和“毒蛇”反坦克制導導彈?!傲一稹焙汀按蟮亍眱煞N彈道導彈就是其計劃的重要內容。
射程150公里的“大地”-1型短程彈道導彈于1988年首次試射,至2003年初,印陸軍已擁有兩個“大地”-1導彈團。射程250公里的“大地”-2型短程彈道導彈于1996年開始研制,2001年12月12日試射成功,2007年5月完成用戶試驗。
2002年1月25日,射程為700公里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首次試射,2004年開始部署。1999年4月11日,射程為2000公里的“烈火”-2型中程導彈首次試射,2004年開始在335導彈大隊服役。1999年,印度開始研制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2006年7月9日首次試射失敗,2007年4月12日第二次導彈試射成功,2008年5月7日再次試射成功,但印軍大約需到2010年才能實際部署該導彈。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4導彈被稱為是“烈火”-3的改進型,因為它采用幾乎與“烈火”-3完全相同的技術,通過使用復合材料減輕其重量而增加射程,“烈火”-4導彈第一次飛行試驗預定在2009年進行。根據(jù)印度目前的規(guī)劃,2015~2020年間印度的導彈部隊將主要裝備“烈火”-3和“烈火”-4型導彈,它們都配備了新一代的彈頭。
印度彈道導彈發(fā)展的特點
剛剛試射成功的“烈火”-3型彈道導彈全長約17米、彈徑2米,使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重約50噸,其中彈頭重1.5噸,射程可達3000多公里。印度經(jīng)過短短幾十年的飛速發(fā)展,彈道導彈技術越來越成熟,縱向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打擊距離越來越遠。從“大地”短程彈道導彈到“烈火”中程彈道導彈,印度導彈的射程由幾百公里到2000多公里再到3000多公里,最近試射成功的“烈火”-3型彈道導彈射程為3500公里,可以覆蓋巴基斯坦全境以及中國的上海和北京等重要城市。如果“烈火”-4型洲際彈道導彈研制成功,射程可突破5000公里??梢?,發(fā)展速度很快的印度彈道導彈具有越來越遠的打擊距離。
導彈精確度、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剛試射成功的“烈火”-3型彈道導彈上裝有經(jīng)過改進的先進導航系統(tǒng),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對航線進行調整,大大提高導彈打擊目標的精確度。所以,印度稱“烈火”-3導彈有能力向3000公里外的目標投送一個半噸重的核彈頭,并且圓概率命中精度在100米以下。另外,“烈火”-1型和“烈火”-2型采用液體燃料,而“烈火”-3型則完全使用固體燃料。固體燃料相對液體燃料更穩(wěn)定,可以減少發(fā)射事故,而且省去了加注時間,增強了反應能力。
導彈機動性很強,較難防御?!傲一稹毕盗袑椂伎梢栽阼F路和公路上用移動發(fā)射裝置發(fā)射,“烈火”-3還可以在海上發(fā)射,也就是說它可以分布在極其廣泛的范圍內,這樣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同時也增大了突防的偶然性。因為若采用發(fā)射井發(fā)射,則目標易被對方鎖定,且容易在對方第一波核打擊中被摧毀。所以,采用移動發(fā)射架比發(fā)射井發(fā)射導彈要好。
將應用新彈頭技術。印度正在研發(fā)能突破對方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新彈頭技術,一是多彈頭技術,采用多彈頭技術可以使每枚彈道導彈攜帶多個彈頭和誘餌,在誘餌中混雜1枚真正的彈頭,以便讓敵方的攔截彈攻擊誘餌,而不能攔截真彈頭;二是機動彈頭技術,機動彈頭技術是通過安裝機動矢量噴氣裝置來躲避對方發(fā)射的導彈。此外,彈頭還將采用隱身技術,讓敵人的雷達無法發(fā)現(xiàn),或者改變彈頭的紅外特征,以迷惑攔截彈的紅外導引頭。印度通過研發(fā)新彈頭技術,可以大大增加導彈的突防能力,也使得對象國的攔截難度進一步加大。
印度彈道導彈發(fā)展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1.強化大國地位,躋身“核俱樂部”
正當南亞大國印度崛起為一個經(jīng)濟強國之際,它也采取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措施使國防能力水平達到新的高度。為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國防現(xiàn)代化,印度每年投入大量的軍費不斷進行試射的“烈火”系列彈道導彈就是其具體舉措之一。一個國家只有核武器是不夠的,同時還要具備投送核武器的能力,印度試射不斷增強的“烈火”系列彈道導彈,使其具備較完備的核威懾能力,也擁有了躋身“核俱樂部”的資格,成為有核大國。況且,印度明年很可能要試射自發(fā)研制的洲際彈道導彈“烈火”-4?!傲一稹?4具備更先進的技術,甚至可以突破美國的“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tǒng),它的發(fā)射將使印度成為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將更加強化印度未來的軍事大國地位。
2.增強戰(zhàn)略打擊能力,威懾周邊國家
“烈火”-3型彈道導彈的再次成功試射,標志著印度已經(jīng)具備較完備的核威懾能力,打擊范圍在3000公里以上。正在研制的“烈火”-4型洲際彈道導彈打擊范圍更遠,超過5000公里。印度不斷增強的遠程打擊能力對周邊國家構成了有效威懾,尤其是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特別是應對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力量。印度的一些重要媒體稱 “烈火”-3正式裝備軍隊后,可以打擊中國內地具有重要價值的戰(zhàn)略目標,其中就包括中國首都北京和最大工商業(yè)城市上海。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不斷增強戰(zhàn)略打擊能力的“項莊舞劍”意在何為了。
3.印巴雙方“這邊和來那邊唱”
印巴雙方由于歷史原因,在戰(zhàn)略上總是處于對峙狀態(tài)。自獨立以來,打過3場戰(zhàn)爭,盡管2004年啟動的和平進程讓兩國關系得到改善,不過他們還是定期試射導彈。盡管印度每次試射武器一再聲稱不是針對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也試射具有相似作戰(zhàn)能力的武器來回應其舉動。例如,這次印度試射了1枚“烈火”-3型彈道導彈,打擊范圍覆蓋巴基斯坦全境。而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在5月8日試射了1枚射程350公里、可以攜帶核彈頭的空中發(fā)射的巡航導彈。鑒于兩國的關系,印度這次進行導彈試射很可能會再次引起南亞地區(qū)兩鄰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4.反導日臻完善,“烈火”仍需修煉
近年來,隨著反導技術日臻成熟,太空偵察技術也日趨先進,導彈預警衛(wèi)星越來越靈敏,像“烈火”-3這樣的龐然大物,只要一發(fā)射,尾部就會噴出大量紅外輻射,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對象國有充足的時間算出“烈火”-3的飛行軌跡,并進行攔截?,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配備反導武器,其中美制“標準”-3A反導導彈可攔截大氣層外100公里遠的彈道導彈,“標準”-3B型可攔截大氣層外200公里遠的彈道導彈。雖然“烈火”-3可以攜帶假彈頭擾亂對手視線,但即使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洲際導彈“白楊”的假彈頭也逃不過北約一些國家的雷達。所以,“烈火”-3的假彈頭在實戰(zhàn)中的作戰(zhàn)效能可能會降低。因此,印度沒有停止對更先進彈道導彈的研發(fā),況且印度的彈道導彈技術還落后于美俄兩大國,未來印度的彈道導彈技術會越來越成熟,不斷縮小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