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是鐵骨錚錚的英雄,為革命全家七口人被國民黨殺害,他沒有落淚;賀龍是威震華夏的元帥,運籌帷幄、決戰(zhàn)千里,闖槍林、冒彈雨,吃過千回苦,歷盡萬般難,他也沒有落淚??稍趧?chuàng)建和發(fā)展晉綏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他曾三次極度悲痛,慟哭不已。
第一次,那是在1938年春,歷時45天的收復晉西北七城的戰(zhàn)斗結束后,賀龍手執(zhí)一份統計表,看著120師在十余次戰(zhàn)斗中的傷亡數目:358旅580人,359旅897人,宋支隊47人,警6團39人,總計1563人……
賀龍傷心地哭了,這些中國窮苦百姓的子弟,這些和自己生死戰(zhàn)斗的將士,為革命、為抗戰(zhàn)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賀龍眼眶濕潤,一滴滴渾濁的淚水從那深深垂下的臉龐滾落……
第二次,是1946年4月9日,賀龍早晨起床以后,心情格外激動。因為這一天,參加重慶國共談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飛、新近被國民黨釋放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夫婦及其子女、王若飛舅父黃齊生等,將由重慶乘機飛抵延安。吃過早飯,天下起了小雨,一會兒延安上空便煙雨蒙蒙。這陰沉的天氣,更加劇了賀龍思盼戰(zhàn)友歸來的心情。他想,又要和這些老戰(zhàn)友團驟了,特別是葉挺,18年未見了。而今,久別重逢,這是多么大的喜事啊!他囑咐警衛(wèi)員:“馬上到機場,我要歡迎王若飛、葉挺將軍歸來!”
賀龍急匆匆地趕到機場,隨即其他中央領導也抵達機場迎候。
雨一直下個不停,寶塔山完全被雨幔遮蓋。迎候的人們都站在雨中,翹首仰望空中,但是,人們失望了。到了傍晚,飛機還沒影兒。人們在議論,在傳言,在猜疑
10日一大早,賀龍就急忙趕到機場,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一起,等啊,等啊!終于等來了一架飛機,可機上下來的不是大家迎候的人。
此時,黨中央所有的領導人都很焦急,立即發(fā)出命令,讓各個根據地尋找飛機的下落。賀龍的心情時而驚疑,時而惶惶不安。到了11日晚,晉綏軍區(qū)發(fā)來電報,報告了飛機在黑茶山失事以及王若飛、葉挺等同志全部遇難的情況。賀龍的心一陣顫抖,隨之,熱淚奪眶而出……
第三次,那是在1946年7月21日,這一天賀龍正在主持召開晉綏高級干部會議,當傳來關向應病逝的消息后,賀龍難以控制極度悲哀的情緒,失聲痛哭,整個會場沉浸在一片悲痛之由……
關向應和賀龍有著非同一般的友情。他倆是我軍高級將領中一對很好的搭檔。賀龍叱咤疆場,勇武善戰(zhàn),但疏于筆墨,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將領。而關向應則算是我軍高級將領中的飽學之士。青少年時他不僅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普蘭店公學堂,而且在18歲時又考上了大連伏見臺公學堂的商業(yè)科。日后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他仍未中斷讀書。20年代末,又受我黨委派,入蘇聯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深造。回國后將馬列主義理論用于革命戰(zhàn)爭的具體實踐,很快就成為了我黨一名優(yōu)秀的高級政工干部。
8月1日,晉綏分局隆重舉行追悼大會。靈堂設在興縣城內。四面八方的群眾萬余人,冒著炎天酷暑,扶老攜幼,絡繹不絕,結隊來到莊嚴肅穆的靈堂,默默地向關向應政委告別。追悼大會的會場設在西關外。這一天,烈日當空,邊區(qū)一級的所有機關干部、駐守興縣的部隊將士們都來到會場,嵐縣、神府等地也派來代表。興縣完全小學300多名小學生,最小的才6歲,他們也和大人一樣,滿含悲痛,悼念關向應政委。賀龍在大會上致悼詞,聲淚俱下,泣不成聲。整個會場沉浸在極大的悲痛之中。
翌日,賀龍擦干了淚水,投入到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