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埃及紅海旅游勝地沙姆沙伊赫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連環(huán)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此次爆炸是埃及近10年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沙姆沙伊赫不僅是埃及最著名的旅游勝地,還是很多重要國際會議召開的地方,其中絕大多數是有關中東和平的會議。在2002年,沙姆沙伊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和平之城”的美譽。2005年2月,中東問題四方峰會在這座城市舉行。在世人眼里,它是中東和平與對話的場所。
在連環(huán)自殺式襲擊數小時后,埃及國家安全局立即在西奈半島展開大規(guī)模搜捕,擔負此次重大搜捕任務的就是埃及特種作戰(zhàn)部隊——“閃電勇士”突擊隊。他們當中的每個人都經過了最野蠻的訓練,每個人都能在戰(zhàn)斗中獨立完成艱巨的任務。從荒無人煙的沙漠到繁華的都市,他們都可以獨立作戰(zhàn),隊員們個個充滿活力、英勇無畏、訓練有素。
歷史沿革
埃及特種作戰(zhàn)部隊俗稱“閃電勇士”,是在長期與以色列對峙和戰(zhàn)爭中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時,埃軍還是照搬蘇軍一套,但是一些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埃軍對戰(zhàn)時的盟友英軍十分崇拜,尤其器重在利比亞沙漠與德非洲軍團進行激戰(zhàn)的沙漠襲擊隊和以專門破壞地面待機飛機為主要任務的空降部隊——“紅色魔鬼”。他們仿照這些部隊,在埃及軍隊原有少量的突擊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埃軍的特種作戰(zhàn)部隊。
埃及特種作戰(zhàn)部隊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埃及舉國聞名的戰(zhàn)斗英雄沙茲利·薩德丁。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并立過戰(zhàn)功的沙茲利,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以后,開始著手組建埃及傘兵部隊。1959年,埃及傘兵部隊初具規(guī)模。1960年,沙茲利帶領一個埃及傘兵營,參加了聯合國在剛果的軍事行動。沙茲利在1970年到1973年間,擔任了埃及軍隊的總參謀長。在他的領導下,突擊隊的規(guī)模得到了擴充。到1973年10月,埃軍已擁有2個傘兵旅(第140、第182旅),2個機降突擊旅和7個突擊大隊。其中第127、129和133突擊大隊直接由他指揮。
任務及特種訓練
在戰(zhàn)時,突擊隊的主要任務是作為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尖兵,使用直升機降于敵人背后,占領要地,襲擊、騷擾敵人,協助主力部隊戰(zhàn)斗。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結束時,共編有10個大隊,其后逐漸增加,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開始前增至28個大隊。1976年重新整編,采用靈活的編組方法,現編成6個突擊群,是埃及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隨著上世紀70年代中東地區(qū)的和平,埃及軍隊的戰(zhàn)略方針也由消滅以色列轉入自身的防務。用高速機動的干預部隊調停中東和北非地區(qū)的危機,是當前埃及傘兵旅和7個突擊大隊的主要任務。此外,他們還擔任反恐怖任務。
埃及特種部隊的訓練也極為嚴格,不但要求隊員掌握各種高難度空降技巧,還須掌握所有步兵的作戰(zhàn)技術,并有一部分泅渡訓練,用以全方位鍛煉自己。他們訓練的主要內容有精度射擊、運動射擊、徒手格斗、長刀格斗、敵后襲擊等,其中格斗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因為雖然當今科技相當發(fā)達,幾乎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但他們卻更注重“人”的因素。他們的格斗素材取自于空手道,現在則是中國的詠春拳,并有一部分柔道技術。
護國抗敵 戰(zhàn)功顯赫
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結束后,埃以兩軍展開了一場消耗戰(zhàn)。這時的埃軍特種部隊十分活躍,他們不斷地在以軍防御薄弱的地區(qū),乘橡皮舟偷渡運河,破壞以軍的設施,并經常與以軍巡邏隊交鋒,每月均進行數次戰(zhàn)斗。特別是在1969年9月,30名埃軍突擊隊員搭乘直升機機降在西奈半島以軍防線背后,襲擊了以軍的軍事設施,取得了較大的戰(zhàn)果。在消耗戰(zhàn)結束之后,他們進一步總結了小規(guī)模突襲作戰(zhàn)的成功經驗,并在1970年2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突擊隊成功地伏擊了蘇伊士運河東岸的以色列巡邏隊,7名突擊隊的蛙人分隊還在以色列埃拉特港口擊沉了2艘以色列海軍勤務保養(yǎng)艦艇。1970年8月,埃以雙方接受了美國的“和平提案”,結束了消耗戰(zhàn)。這段期間,僅就突擊隊作戰(zhàn)而言,埃軍勝過以軍。
1973年10月6日,正是猶太人一年一度的“贖罪日”,以色列全國放假。然而,以色列人做夢也沒有想到,埃及、敘利亞軍在“贖罪日”這一天,向以色列發(fā)動了突然襲擊,從而引發(fā)了中東地區(qū)空前規(guī)模、空前激烈的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又稱“贖罪日戰(zhàn)爭”。在這場戰(zhàn)爭中,作為埃及軍隊的精銳部隊——“閃電勇士”突擊隊,當了襲擊的急先鋒。
10月6日14時15分,埃及軍隊的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勇猛地沖向了蘇伊士運河西岸,跳進運河邊的橡皮突擊艇,在200米寬的河面上展開了強渡。此時,埃及空軍的200架戰(zhàn)斗機正從他們的頭頂上呼嘯而過,向著以軍西奈半島上的前沿陣地猛撲過去。頓時,運河東岸“巴列夫防線”的以軍防御陣地,籠罩在一片炮彈炸起的塵霧之中,到處回蕩著以色列守軍反擊的槍炮聲。埃、敘聯軍向以色列發(fā)動的突然襲擊拉開了帷幕。
以色列在1967年“六·五”中東戰(zhàn)爭打敗阿拉伯國家后,把陣地推到了蘇伊士運河的東岸,并在那里以30個據點為基礎修筑了著名的“巴列夫防線”。收復蘇伊士運河東岸地區(qū),對埃及軍民來說不僅有戰(zhàn)略上的必要,還有挽回埃及人自尊的重大含義。為此,埃及軍隊臥薪嘗膽,歷經數年的艱苦訓練,終于有了向以色列挑戰(zhàn)的這一天。他們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力克以色列,把被占領的國土收復回來。埃及人民寄希望于擔任這次襲擊作戰(zhàn)的先頭部隊——埃及突擊隊,祈禱他們用驚人的創(chuàng)舉,為埃及贏得榮譽和驕傲。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夜,突擊隊已對以色列的防御陣地進行了詳盡的偵察。此外,他們還事先越過運河,潛入西奈半島,趕在以色列裝甲部隊反攻前進行破壞活動。橫渡運河取得了巨大勝利,這一切的贏得與突擊隊詳盡周密的行動計劃和平時的艱苦訓練是分不開的。
隨著以色列的坦克兇猛地撲向“巴列夫防線”,埃及突擊隊遭到了炮火猛烈襲擊。于是,他們在以軍坦克行駛的路上埋設地雷,并用便攜式反坦克武器開火,從而給以軍的坦克以沉重的反擊。令人驚嘆的是,僅在24小時內,由以軍曼德爾少將指揮的裝甲旅在西奈半島反突襲作戰(zhàn)中就損失了170余輛坦克。在“贖罪日戰(zhàn)爭”中,埃及突擊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雖然以色列軍隊最終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但埃及突擊隊顯示了他們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突擊作戰(zhàn)力量。
反恐舞臺 所向披靡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恐怖活動泛濫。為了對付日益囂張的恐怖分子,世界各國相繼建立了精銳作戰(zhàn)部隊。在埃及,擔任恐怖任務的部隊也是埃及軍隊的“閃電勇士”突擊隊。1975年在盧竣機場,“閃電勇士”突擊隊曾成功地營救過一架波音737客機;1978年3月,他們再次出色地營救了一架在塞浦路斯萊納卡機場遭到劫持的DC-8運輸機。
1985年12月24日,星期天,晚上8點15分,在馬耳他盧加機場遭恐怖分子劫持的埃及航空公司648次航班波音737客機上寂靜無聲。飛機的座艙內,劫機者的頭目正同漢尼·加拉爾機長和其副手埃默德·穆尼布坐在一起。突然,飛機的控制盤上劃過一道閃光,它表明后面貨艙的門已被人打開。趁劫機分子不注意,副手和機長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后迅速將燈關閉。此時,他們心中明白,營救行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這次648次航班客機被劫持不到1小時,一架載有25名“閃電勇士”突擊隊員的“大力神”C-130型運輸機就火速飛往盧加機場。9點30分,他們在盧加機場著陸,飛機上的無線電廣播正播放著機長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報告。他說恐怖分子已經殺死了7名人質,而且揚言還要殺死更多的人。顯然,恐怖分子已經喪心病狂,突擊隊的行動必須馬上實施,干脆利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1小時之后,他們制訂出了一個詳盡的行動計劃。他們設想在飛機的后部行李艙實施爆破,吸引劫機者的注意力;同時,突擊隊主力隊員爬上機翼,撬開飛機緊急安全艙蓋,向劫機分子射擊。最終,“閃電勇士”消滅了恐怖分子并成功地解救了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