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雯
莎士比亞形容黑夜“隱藏著罪惡的巨大混沌”,似乎也就注定了這種曖昧的天然顏色給了人們最好的躲藏之所。巨大的包容總可以承受無限的瘋癲、夢魘、憂傷……所以在無數(shù)的晝夜交替中,有人開始著第25小時的虛偽,在一些沙丁魚罐頭里繼續(xù)他們未完的忙碌。
夜的空氣里充斥著光怪陸離的元素,奇裝異服,電子影音,鬼哭狼嚎,狂轟濫炸,天旋地轉——夜生活的全部。當一些行尸走肉游離在酒精中時,單一的目的僅為發(fā)泄和遺忘。像許多影片呈現(xiàn)的情境一樣,借此消愁。
香港電影有太多的非常事件發(fā)生在黑夜,盡管俗套卻依舊是導演慣用的伎倆?!豆呕笞小分袎櫬涞谋┝?,《旺角黑夜》的奪命和亡命,掣肘和爆發(fā),以及恐怖片的鬼神幽靈出沒。甚至沒有人可以詮釋黑夜究竟意味著什么。任何人用它來肆意渲染,隨意扭曲,然后得到想要的奇異效果。
對現(xiàn)代人來說,這樣的中秋夜,賞月的閑情自然是全無。所剩無幾的情緒應當留到午夜之后。飄搖的嘈雜的樂音是現(xiàn)代人心曲最好的有力表達。因為太害怕枯澀,所以用巴洛克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浮華來麻痹和掩飾。慢搖的感覺,用來沖洗一天里染上的塵埃,撣除無意識的不滿或抱怨。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件事令人遺憾:得到與得不到。阿加西美網(wǎng)的惜敗對我而言確實是個遺憾,而這個男人在馳騁網(wǎng)壇22年后卻得到了最昂貴的世人的尊敬,盡管他失去了一座金燦燦的獎杯。上網(wǎng)偶爾看到了金星的新書,變性后的她依舊致力于她的舞蹈,很勇敢,很堅強。
我一直以為失去的勇敢比得到的更難為,尤其是在未知迷途中的毅然決然,現(xiàn)在突然明白,原來兩者都很偉大。
有人曾說,只有兩極的居民才能真正體會黑夜的滋味。話確實不錯,事實上除了吸血鬼和有視網(wǎng)膜敏感癥的人,還有誰會喜歡黑夜呢?
這個絕望和惶恐的代名詞,也只因為有了光亮才作為墮落者的天堂。
其實那些古怪的行為背后,誰又不是藏了一顆寥落的心呢?但是,他們未曾想到,放縱之后依然是空虛,我們終究無法戰(zhàn)勝黑暗。說到底,再多的燈光飛橫,只是我們對未知世界永久黑暗的恐懼。(指導教師:徐愛平)
評點 小引
作者先是引用名人名言和香港電影中的常見鏡頭,給讀者描述了一組經(jīng)典的畫面:用酒精消愁,用暴力發(fā)泄,無數(shù)個迷茫的人在黑夜中無法自拔。
然而,文章就此筆鋒一轉,講述了兩個人物故事。他們曾一度跌至人生谷底,但他們卻最終憑借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歌頌,走出了黑暗的人生。這種對照手法,既加深了讀者對“黑夜”的理解,又具有辯證的意味。
黑夜,可能是一個深潭,但也可能是人生新的起點。甘于墮落的人,他只能陷入對黑暗的絕望和恐慌;相反的,不屈服的人則會讓靈魂飛舞,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