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云
對于一堂好的語文課的評價標準的討論由來已久,但終未有一個公認的、確切的說法,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堂課仿佛一面多棱鏡,因聽課者的不同、評價角度的不同,對同一堂課的評價也就不同,這與“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是同一道理。
設置公開課,無非是要通過這種形式,給聽課的人樹立一種典范、一個標本,講課人可與聽課人共同研討教法和學法,聽課人可以把聽來的方式方法借鑒到自己的教學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開設公開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風氣,有助于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對于語文課堂教學,廣大教師都作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不斷涌現;然而也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偏差或是技術上的過火現象,這些首先就值得我們反思。如何評價一堂語文課,讓我們從現實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反思,去尋找好課其潛在的共性。
反思之一:新理念未落實,舊有觀念要摒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毙抡n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應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然而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一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教學習慣的影響,另一方面應試教育還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這正如周濟部長所言:目前尚未從整體上改變應試教育的傾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整體上說依然步履艱難、任重道遠。我們的教師生怕學生聽不懂、理不清、考不好,因此,教師們普遍還是在教,將一個文本肢解為若干知識點,教給或者說是交給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在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在專注地“錄音”。即使在一些相當級別的公開教學中,課堂中也是預設的多,生成的少,所謂的啟發(fā)式問答也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學生思考的空間、闡述的機會、發(fā)揮的余地都被無情地剝奪。這樣的語文課被上成了語法課、修辭課等,漢語言的特有韻味消失殆盡。
反思之二: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不當,駕馭課堂的能力待提高
多媒體只應是一種課堂輔助教學手段,它的作用是更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一節(jié)公開課,如果能精當地輔以多媒
體,借助多媒體在聲、色、畫面等方面的優(yōu)勢,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收到更佳的教學效果,這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是為了“應景”而濫用多媒體,其色彩繽紛、光怪陸離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還會被多媒體縛住了手腳,整堂課圍著機器轉,甚至會因操作不熟練而被搞得手忙腳亂。整堂課都使用多媒體,必將導致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和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
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固然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效果,然而也存在著過多地依賴甚至濫用的現象。有時一堂課下來,教師就起到了課件放映員和解說員的作用;有的課件中的小飾物點綴不當,很多課件中都采用了活動卡通圖片作為飾物,本意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事實上卻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有的課件未正確地處理主題與背景的關系,主題不突出甚至出錯。有一位教師在上《與朱元思書》時,竟將金絲猴搬到了富春江上,視覺效果是不錯,但卻是在誤導學生。還有的教師過份追求視聽效果,不講主題地選擇背景音樂,不注意適當的音量,致使消弱了背景音樂所應起到的情感渲染的作用,甚至是喧賓奪主;有位教師在上《湖心亭看雪》時,為了呈現“上下一白”、“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的意境,在課件中演示了許多圖片,其實還不如在黑板上來一幅簡筆畫更有表現力。
反思之三:熱鬧中無成效,合作學習要改進
教師只應該是教學過程的調控者、教學智慧的歸納者、教育情境的誘發(fā)者、教學秩序的維護者、教學流向的引導者。教師的主角意識越明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越被動。教師要善于拋磚引玉,而不要越俎代庖。教師越是要把學生往自己預定的思路上引,就越是忽視了課堂的隨機性。尤其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心態(tài)一定要端正,不要老想著教師唱主角,否則只能是“獨角戲”。教師要教給學生的,必須要通過學生之口體現出來。教的結果誠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學的過程。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教師們廣泛采用。事實上,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中,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jié)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算是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吹饺缦聢雒妫孩傩〗M中有一個成員在侃侃而談,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②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③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fā)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一堂語文課,語文味是其根本,人文色彩是其精神內涵,和諧的師生場是有效的手段。誠然,一堂好的語文課看起來“可望不可及”,但只要每位立志于在語文教育園地辛勤耕耘的同仁,能在課堂上把以上根本標準留住,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定能讓每一堂語文課豐富生動,氣氛融洽民主,師生關系和諧愉悅。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既鍛煉了思維,又提高了能力;既發(fā)展了個性特長,又獲得有益的人文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