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南京有著許多名勝古跡,有著更多的美味佳肴。令人稱道的就有鹽水鴨、桂花糕、鴨血湯、狀元豆,這其中最令人叫絕的當屬狀元豆。
在南京讀書的時候,每去商店,我總要買上三兩包狀元豆,以便日后慢慢享用。打開包裝,撲鼻而來的是一股五香的氣味,那香是濃濃的,鉆心入肺,誘人食欲。細看這豆,小巧可人,整齊劃一。那豆表皮緊湊,呈淡黃色,如黃金,似琥珀。論質(zhì)地,這豆軟硬適度,既不費牙,也不酥爛;說口味,它咸甜得當,既不甜得齁人,也不咸得“鹽”人。咀嚼之時,滿口香甜,滿口生津,大有漸入佳境,漸入妙境之趣。
狀元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源于民間,經(jīng)過多代人的完善,使其日臻完美。狀元豆好吃,其制作也頗為考究。首先要精選顆粒整齊的優(yōu)質(zhì)黃豆,用清水洗凈,倒入備好的牛肉鹵汁之中。這汁是制作的關鍵所在,很是講究。它用新鮮牛肉加十多種天然香料熬煮而成,牛肉的精華已全都溶解在這湯汁里。煮豆之時,湯內(nèi)還需加入干筍、白糖、辣椒粉、食用鹽諸等配料。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燜足五六小時,直至湯汁濃稠方可。此時,豆香四溢,隨風飄蕩。若是裝碟享用,其上可再加一枚紅棗,那就出彩了。
關于加棗出彩還有一段佳話:相傳乾隆年間,南京有一儒生姓秦名大士。此人雖貧困潦倒,仍廢寢忘食,終日苦讀。其母心憐,每日用黃豆外加紅曲米一同熬煮,熟后再加一枚紅棗于上,美曰:狀元一點紅。取清朝狀元帽子上有一紅頂之意,好為其子大發(fā)吉兆。老母的行動感動了秦大士,他愈加發(fā)奮,果真如愿以償,以行動回報了老母。這豆中的殷殷慈母心,眷眷孝子情,令人感動,并傳為美談。
有關狀元豆還有另一段佳話。明清年間,南京夫子廟是江南貢院鄉(xiāng)試的科舉考場,每逢大比之年,各地學子均要匯集于此,爭相奪魁。其間考中舉人者,都要參加鹿鳴宴。此宴系地方長官為新科舉人特設的專宴?!对娊?jīng)·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敝娋?。以“鹿鳴”為宴名,有表達禮遇賢才之意。宴席之上雖是美味橫陳,而狀元豆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且是保留節(jié)目。舉人們都希望吃了狀元豆,春風得意,青云直上。
時光流逝,文脈相傳。如今,在我們江蘇,尤其在南京,狀元豆也成了考試時節(jié)家長們必買的吉祥之物。他們希望藉此為即將參加中考、高考的孩子們發(fā)發(fā)吉兆,以資鼓勵。還記得我高考那年,南京的姑姑就曾特意捎來好幾包狀元豆,為我加油鼓勁。這小小的豆里寄托了多少美好的祝福與期盼。
記得在南京求學之際,曾帶一位美國朋友去夫子廟觀光。我們漫步在古老滄桑的文德橋,流連于夕陽鍍金的烏衣巷,陶醉于畫舫往來的秦淮河,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滿街飄香、舉目皆是的狀元豆。在一家老字號食品店,我不禁“靈感”突發(fā),買了幾袋狀元豆,想讓外國朋友也來分享中國的美味,也來領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品嘗之后,他豎起拇指,連連叫絕,贊嘆不已。在其回國前夕,他興奮地給我打來電話,告知他特意買了一大包狀元豆,帶給即將參加考試的兒子。但愿這來自中國的禮物,來自中國的祝福能夠給他的愛子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