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臺北國際航空科技與國防工業(yè)展覽會上,首次曝光了T93 7.62mm狙擊步槍,該槍的外形和結構與美軍M24狙擊步槍非常相似。根據臺灣媒體報道,T93狙擊步槍曾創(chuàng)下800m距離0.3MOA(即散布圓直徑6.67cm)的射擊精度和6000發(fā)可靠性測試零故障記錄。
T93狙擊步槍采用非自動槍機,全長1092mm,5條右旋膛線,槍管長610mm,可調式扳機力約為11~17N,全槍質量(加裝戰(zhàn)術導軌,不含光學瞄準鏡)約6kg,使用7.62×51mm狙擊彈/競賽彈,精度為1MOA,彈匣容彈量5發(fā),復合材料槍托可調長度及貼腮高度,有效射程為800m。
T93狙擊步槍與M24狙擊步槍系統(tǒng)很相似,只是在一些部件上進行了必要的改進。據報道,臺軍對其本土生產的T93狙擊步槍寄予較高期望,認為它將成為未來戰(zhàn)場狙擊戰(zhàn)術運用的主打武器。
T93縱橫觀拉機柄
M24狙擊步槍的拉機柄采用扁圓形設計。T93也是如此。拉機柄的操作有4個步驟:向上扳可開啟閉鎖機構,后拉可退殼,同時使發(fā)射機構呈待擊狀態(tài),前推可推彈上膛,向下壓可關閉閉鎖機構。后拉與前推時,扁圓形拉機柄頭與手掌接觸面在施力上顯得有些不足。由此看來,拉機柄頭采用圓頭設計并非毫無道理,目前仍有許多新型狙擊步槍采用圓頭設計。同時,拉機柄長時間訓練后因磨損而造成的反光問題也值得考慮。
槍口裝置
T93狙擊步槍與美軍M24狙擊步槍一樣,槍管前端設置有準星基座。由于實際使用中有加裝消聲器和制退器的需求,而準星基座對加裝槍口裝置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臺軍對T93狙擊步槍的準星座提出改進要求。
消聲器
消聲器不僅可以降低槍口噪聲,對狙擊手具有掩護作用,而且由于其在近、中距離作戰(zhàn)時對精確性的影響不是很大,反而可以大幅提升近、中距離的整體作戰(zhàn)效能。如今,美軍的新型M110 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已將消聲器列為標準裝備。
臺軍目前缺少步槍專用且有效的消聲器。臺軍T86卡賓槍配備有消聲器,但該消聲器直徑過大且效果有限。而且消聲器在美國屬于管制品,采購存在一定困難。為此,臺灣只得在原有消聲器基礎上開展研發(fā)攻關,現已具備生產能力。新型消聲器的確使T93狙擊步槍的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T93狙擊步槍的消聲器參照美軍消聲器的規(guī)格尺寸制作,即前端槍管壁薄一些,且槍口前端開有螺紋。在狙擊步槍不安裝消聲器時,另備一組短螺帽以避免槍口及膛線前端破損而影響射擊精度。
戰(zhàn)術導軌
M24A2 SWS狙擊步槍與其基本型在外觀上最大的差別是槍身兩側及機匣頂部加裝了模塊化附件導軌系統(tǒng)(MARS)和消聲器。M24A2的MARS可加裝激光指示器進行輔助瞄準。T93狙擊步槍戰(zhàn)術導軌也采用同樣設計。但臺軍目前對側邊導軌設計持保留意見,認為其在狙擊作戰(zhàn)時作用并不顯著。
可調式槍托
T93狙擊步槍采用與M24A2 SWS同一生產廠家的H-S精度槍托,此槍托可根據射手的身體特征和臉型作適當的調整。槍托的握把部分接近傳統(tǒng)造型,較為平滑,但握把厚度是否適合臺軍士兵還有待評估。
瞄準鏡與兩腳架
劉波爾德公司的Mk IV M3A 10×42光學狙擊瞄準鏡一直以來受到歐美國家的青睞,T93狙擊步槍和M24狙擊步槍樣配備了該瞄準鏡。T93狙擊步槍采用哈里斯(Harris)兩腳架,射擊性能穩(wěn)定。
彈匣
T93的彈匣容彈量為5發(fā),但這樣的裝彈量已經不足以應對現代戰(zhàn)爭,未來T93或許會采用10發(fā)高容量彈匣。
槍號刻印
展會現場的T93狙擊步槍并未刻上廠徽與槍號,后續(xù)生產型會依循程序進行刻號編碼。不過,有人認為狙擊步槍要進行縱深狙擊作戰(zhàn),因此不適合刻印任何廠徽,且槍械管理的槍號標示刻法也可以不采用累計數字編號,而是用英文字母搭配不固定位的一組數字編號來表示,可起到保密作用。
狙擊彈
臺灣軍方槍彈的生產由205廠負責,但其狙擊彈不能達到大批量生產,也不能滿足精度要求,因此,T93步槍一旦被臺軍采用,其所需狙擊彈要向國外購買。
目前,T93狙擊步槍尚在最后的改進中,預計其裝備量為200支。
TOX 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與T93互為補充
一槍斃命向來是狙擊手追求的目標,然而實戰(zhàn)中充滿了變數。采用非自動狙擊步槍進行一次發(fā)射后,如果需要進行第二次補射,退殼、裝彈、重新搜索目標、再瞄準、射擊,整個過程在時間上慢于半自動狙擊步槍。
鑒于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固有缺陷,臺灣205廠新近推出了T9X 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完整的狙擊小組是兩人編制,狙擊手可采用T93狙擊步槍作為主要武器,副狙擊手兼觀測手則采用半自動狙擊步槍作為輔助武器。T9x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還能夠作為DMR特等射手使用的步槍,供班一級特等射手使用。
臺軍狙擊戰(zhàn)術剖析狙擊手
臺軍狙擊手隸屬于營級單位或特殊部門,其編制為由狙擊手與副狙擊手(兼觀測手)組成的兩人狙擊小組,以獨立狙擊小組為行動作戰(zhàn)單位,秘密潛入最危險的前線或縱深處執(zhí)行狙擊任務,打擊高價值目標。狙擊小組擁有的后勤支援相當有限,執(zhí)行一次任務的時間以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計算。
此外,狙擊手或狙擊小組也有納入軍警特種部隊編制的作戰(zhàn)模式,或是隨營、連級單位作戰(zhàn),配合執(zhí)行快速打擊任務。此時狙擊手或狙擊小組所擔負的任務為:中長距離的掩護、狙擊、反狙擊、追擊、重要裝備的破壞(武器火控系統(tǒng)/通信裝備/交通工具),以及對敵方運輸補給的射擊阻卻。執(zhí)行這類任務時,狙擊手要劃分責任區(qū)域,并與其他狙擊小組進行合作。配合執(zhí)行狙擊任務時,所面臨的打擊目標較多,在使用T93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同時,副狙擊手使用的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也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特等射手
當前臺灣陸軍士兵的數量在大幅縮減,縮減服役時間和實行募兵制是未來臺軍的發(fā)展方向。臺軍認為,只有提升最基礎的步兵班的打擊能力,才能彌補兵員的不足,正如美軍的班一級特等射手編制對于地面作戰(zhàn)部隊所起的關鍵作用一樣。
步兵班每個班編制1~2名特等射手,各持SDM-R 5.56mm班用特等射手步槍或DRM 7.62mm特等射手步槍,這類特等射手從具有射擊潛力并接受過初中級狙擊訓練的士兵中挑選出來。但特等射手不等同于狙擊手,兩者具有編制與任務的差別,不過,特等射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狙擊手的補充。特等射手戰(zhàn)時隨步兵班作戰(zhàn),提供更快更準確的戰(zhàn)斗射擊,帶動整個班、連提高射擊作戰(zhàn)能力。
觀測手
觀測手除了輔助狙擊手進行目標區(qū)的觀測、判別、分析工作外,還擔負中、近距離保護、掩護狙擊手的任務,在特定情況下擔當副狙擊手,替代狙擊手完成狙擊任務,而不是手持一支突擊步槍進行觀測那么簡單。但目前臺軍狙擊小組面臨著觀測手定位不明確的問題,觀測手的配置、訓練方式與裝備都明顯不足。
編輯 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