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娶親》
在民間“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等相關故事較多,這幅剪紙就是以此為題材,展示老鼠娶親的整個熱鬧過程。
剪紙下部分表現(xiàn)的是“嫁女”場面:瓦房正中,娶親人在給娘家人送上彩禮及“穿衣饃饃離娘糕”;右耳房里是送親人在給“新娘”“滾黃毛”——去了黃毛意為“黃毛女子”從此成婆姨了;左耳房里是“新娘”“穿硬衣”——穿新衣,對鏡梳妝打扮。
中間部分是迎親的場景:走在前邊的是嗩吶班子,“新郎”騎著高頭大馬,“新娘”坐著“八抬大轎”,后面跟著送親的隊伍,挑著豐厚的嫁妝。
剪紙上部分“新郎”家的窯洞里是迎回的場面:依次是入洞房、并頭(結為夫妻——結發(fā)夫妻之意)、鬧洞房;院落里是“站大小”(“新郎”和“新娘”給家族的老小磕頭認親,老的則要放“拜禮錢”)的喜慶和熱鬧。右邊角是“吃席”的歡聚情景。
鼠為生肖之首,在民俗中是活潑、機靈的象征。整幅剪紙大小老鼠百十個,生動活潑,情態(tài)各異。老鼠娶親圖,實可以說是陜北農(nóng)村婚嫁圖了!
《瓜子娃娃》
華月秀家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她的奶奶和母親都是剪紙能手。奶奶在九十多歲時還手不識閑:“抓髻娃娃”手拉手,“瓜子娃娃”一擺溜?,F(xiàn)在母親已八十多歲,手中也時常轉(zhuǎn)動著一把小剪刀:天連陰了,剪一個“掃天娃娃”,懸掛門楣或貼于樹干,祈愿小紅紙人兒能掃掉天上的陰云;煤油燈下,剪一個“簸箕娃娃”貼到窗戶上,在上下晃動的油燈影兒里,小紅紙人兒便簸起簸箕了。
“女子生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華月秀從小跟奶奶和母親學剪花兒,畫呀剪呀——這一剪一畫就是三十多年!她的剪紙剛?cè)徇m度,極盡纖巧,華麗中透著樸素,細微處隱現(xiàn)粗獷,夸張時情趣橫生,細膩間灑脫盡現(xiàn);承襲了三邊民間剪紙纖細秀美、空靈透亮、拙里見巧、渾厚古樸的藝術風格。
在“瓜子娃娃”驅(qū)除惡鬼的黃土坡上,農(nóng)歷八月初二是窗子的生日,家家戶戶貼窗花,小小窗口變成了花園,惹得蜂飛蝶繞。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女方看家時,男方剪一幅“抓髻娃娃”貼到窗戶上,“抓髻倒了,婆家惱了;抓髻站起了,婆家看起了” ——仿佛那是一根勾魂魂的線,一切話都成了多余,一切都在不言中。而在華月秀充滿想象的剪刀下,我們隨處可以看到:“若要富,蛇盤兔,萬事如意兩勾住”;“石榴賽牡丹,老婆一輩子愛老漢”;“娃娃坐蓮花,兩口子好緣法”……在《趕牲靈》男人遠去的歌聲里,女人的線托轉(zhuǎn)動著深深的思念;在《回娘家》婆姨一句悄悄話中,男人硬硬的胡茬頓時蔫了頭。在華月秀的剪紙語言里,猴能耕地,狗能拉車,駱駝馱來的是聚寶盆……鳥獸、魚蟲、花卉活靈活現(xiàn),都有了情感,有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散發(fā)著陜北高原泥土的芳香,蕩漾著民間美術生命的意蘊。
《二月二》
剪紙表現(xiàn)的是陜北“二月二” 喜慶場面:打燈、挑水、燒香、上供,是“引田龍”;壓面、炸糕、爆玉米花,喻“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中間是陜北秧歌“勾燈轉(zhuǎn)九曲”,365盞燈代表一年365天。下邊“九曲陣”獅子門代表“二獅鎮(zhèn)八方”,龍門喻為“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左下角是端燈場景:“男的端燈能發(fā)財,女的端燈肯懷胎”。右下角喻示連年有余、五谷豐登。出陣門的傘頭唱著:“出了九曲黃河門,男女老少填精神?!?/p>
“轉(zhuǎn)九曲”能驅(qū)邪祛病、延年益壽,有“轉(zhuǎn)九曲,活九十”之說。剪紙圖中106人,紅火、熱鬧、歡騰的場面盡現(xiàn)農(nóng)家純樸。
《牛耕圖》
《回娘家》
《雙魚對襟襖》
她將喜悅、憤怒、悲苦不加掩飾在剪刀下宣泄。
她把生產(chǎn)、生活、生殖大紅大綠在窗口上展現(xiàn)。
作為三邊剪紙的傳承人,華月秀值得我們關注。近30年來,她的上百幅剪紙作品在中外報刊上發(fā)表,并被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先后獲“陜西省首屆民間藝術絕活大賽”二等獎、“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中國童話剪紙藝術大賽”銅獎、“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展”金獎等大獎。面對榮譽,華月秀絲毫沒有浮躁,也沒有因為商業(yè)因素的介入讓她的剪紙?zhí)鹉伷饋?,成為農(nóng)耕社會之外飄浮的紙質(zhì)商品,而是主動回歸土地,走進民俗,將農(nóng)歷里無聲的甜蜜與熱烈充分地呈現(xiàn)給我們。
我們還是看她的剪紙吧,華月秀在用小剪刀跟大世界說話
(責編 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