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署坤,1949年生于湖南邵陽,大學文化,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級作家,現(xiàn)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漢海關關長。
何署坤5歲開始習字,少承庭訓,從顏柳入手,繼而師承二王、黃庭堅、王鐸、董其昌、懷素及族祖何紹基,遵法而不泥法,承古而不拘古,博采眾長、獨成體勢;廣納精粹、自為一家。何署坤自稱“對著長江寫字”,“心渡毫端勢如海,何須再問幾條根”,他用這樣的詩句詮釋書法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
何署坤的書法功在“傳神”。他以扎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學底蘊作書,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的審美愉悅。他不論大字小字,不打格、不折紙、不裁紙,提筆就寫,一氣呵成,但見筆勢左右顧盼,前后照應,既順其自然,又獨具匠心。他的榜書尤其氣勢恢宏,筆力雄健、氣韻生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有書家評說,觀何署坤作書全不敢稍有懈怠,因為他在用筆過程中善于因勢利導,往往在 “險象環(huán)生”之際補萬千于一役,化險為夷,使整幅作品歸于和諧完善。
何署坤書法,重在“尚意”。他深悟漢字“感物通靈、師法自然、得其意象”之精髓,因不同的書寫內容和不同的環(huán)境、心境寫出不同的書法作品,從而表達不同的意境?!拔沂謱懳倚??!彼脑S多書法作品寫的是自己的詩詞和戲劇唱詞。他反對“形似入木實卻無”的俗氣,反對“胸無底色做鬼工”的匠氣,反對“花俏逶迤龍蛇筆”的嘩眾取寵,倡導意到而墨不到之書法化境。其書法作品之神采,正如其詩句:“獨有天馬飛神架,烏云未到意在先”。
何署坤認為漢字和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脈,是國粹之首?!爸腥A不墨非子孫,書道無價萬頃金。星球如林秋山色,唯我青毫點瞳睛?!庇绕洚斔鲈L了數(shù)十個國家之后,被他國珍惜我國國粹所感動而越加推崇書法藝術,從而刻苦鉆研,臨池不輟,有時一天長達十幾個小時不放下手中的毛筆。
何署坤說,書法靠練,又不全靠練,更靠學和悟,“功夫在詩外”。他國學修養(yǎng)深厚,古文功底扎實,前人詩詞信手拈來,即興創(chuàng)作亦令人叫絕,作品往往為書文雙璧。他的詩詞和書法創(chuàng)作,多在觸景感物、意興遄飛之際一揮而就,令人真切地領會到“快則一瀉千里,厚則峻嶺崇山,糾糾似雄兵出關,綿綿似風聲鶴唳”之氣韻。
何署坤深信藝術是相通的,積極借鑒各類姊妹藝術于書法。他18歲投筆從戎,1989年轉業(yè)至海關工作。曾就讀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和湖南師范大學,并先后兩次參加解放軍作家創(chuàng)作班,長期從事詩歌、散文、小說、影視劇和攝影等創(chuàng)作,著有作品十多部,主要有《蜜里逃生》、《江東小喬》、《鐵色高原》、《老虎的消息》、《三象隨筆》、《眺望和平》以及多種文學集共300余萬字。曾多次獲得如曹禺戲劇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文獎、全國優(yōu)秀劇目獎等多種國家級大獎。20世紀80年代在軍隊院校任教期間,成為全軍第一個開講美學課的教員,著有《軍人實用美學》一書,并首先在我國提出軍事美學學科。其代表作《蜜里逃生》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童話,由中央電視臺改拍成40集電視連續(xù)劇,由北京兒藝改編為6場音樂劇,長演不衰。其參與主創(chuàng)的《鐵色高原》是第一部描寫鐵道兵修建成昆線的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后,被譽為中國版的《兄弟連》,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他的書法在他眾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更多地處在一種自我愉悅、自我欣賞的狀態(tài)中,但恰恰這種不以名利追求為目的,以個人意趣表達為歸依的創(chuàng)作,加上深厚淵博的學識和高尚超越的修養(yǎng),成就了他的書法藝術。
“一朝風雨一朝晴,筆走纖毫看古今。晉唐刀石三百墨,洗盡長江碧無塵”,他以這樣的詩句點醒他的“對著長江寫字”
(責編 黃太平 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