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探尋星系演化過程的一部分,天文學家正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針對宇宙中某個最大的結構進行仔細研究。哈勃鏡能夠提供一種間接的證據,證明在這幾百個星系組成的超大質量星系團擁擠、混亂的內部充斥著不可見的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占據著宇宙大部分質量卻又無法觀測到的物質。哈勃鏡的高級巡天照相儀繪制了超大星系團Abell 901/902中的暗物質分布圖,以及植入其中的大量星系的位置。照片中遍布的紫色團塊反映了星系團中暗物質的分布情況。該星系團正浸淫在一大叢暗物質的團塊中。
哈勃鏡銳利的分辨率使科學家能夠將昵稱為“藍色水滴”的天體分辨為幾十億個藍色星團,這些星團的成員星誕生于2億年前的一場星系大碰撞。研究學者稱,之前從來沒有在如此稀疏的位置觀測到這么巨大、擁有幾億個太陽質量的星團。這個星團位于聯系三個碰撞星系M81、M82、以及NGC 3077的氣體絲狀結構中,距離地球1200萬光年。天文學家并沒有期望可以在這里找到星團,因為這里的氣體過于稀薄,以致無法通過引力聚集足夠多的物質形成恒星。所以這個彌漫結構中的星團很可能形成于氣體碰撞和后續(xù)并發(fā)的紊亂,這可以局部提高氣體的密度。早期宇宙中遍布著星系碰撞的事件,因此類似“藍色水滴”這樣的天體結構應當很普遍。
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鏡在空間中捕捉到一個以前從未發(fā)現的類似準星的結構:一對正在膨脹的環(huán),一個嵌在另外一個里面。這個雙環(huán)結構是因前景的大質量星系對分別發(fā)自兩個遙遠星系的光纖進行彎曲所致,就像一條直線上的三顆水珠??茖W家可以利用這樣非常罕見的現象來研究暗物質、暗能量、遙遠星系之間的關系以及宇宙的曲率。這個現象被稱作重力透鏡,當位于前景的星系擋住了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時,其作用就類似光源前方的透鏡。當兩個透鏡位于一條直線上,光線形成一個圍繞著前景星系的環(huán),被稱作愛因斯坦環(huán)。如果此時另外一個背景星系也恰巧位于同一個直線上,則第二個更大的環(huán)便產生了。
照片中的天體如同一只蛾子,懸掛在夜空中。這使得天文學家有機會更深刻地了解行星系統演化的過程。這不是普通的蛾子,其翼展足足有350億千米。機翼狀的結構實際上是恒星周圍的塵埃盤,位于中心的是編號為HD 61005的母星。蛾子的形狀是由塵埃盤對母星星光的散射造成的。塵埃盤大概存在了一億年。像HD 61005這樣的恒星通常具有典型的扁平結構,未來的行星就誕生在這里。但是來自哈勃鏡的照片顯示了該塵埃盤的一些令人驚奇的細節(jié)。
通過對木星上一場發(fā)生于2007年3月的規(guī)模如美洲大陸般巨大風暴的詳細分析,科學家相信木星內在的熱量在其大氣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理解這場爆發(fā)發(fā)生的機理可以為打開深埋在木星厚厚大氣層下的秘密提供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