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雜棉6號”是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棉花新品種,2005年1月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6年2月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幾年在長江流域棉區(qū)的示范、推廣種植,湘雜棉6號表現(xiàn)出綜合抗性好、吐絮暢、鈴殼薄、產量高等特點,深受廣大棉農歡迎。
一、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抗蟲雜交棉組合,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20~140厘米,呈塔型,株型舒展。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淡,莖稈挺立,抗倒伏。第一果枝節(jié)位著生較高,果枝節(jié)間長短屬中間類型,鈴呈卵圓型,鈴殼薄,結鈴集中,爛鈴輕,吐絮暢,霜前花率80%以上。皮棉乳白有絲光。單株成鈴30個左右,單鈴重約5.8克,籽指10.8克,衣分41.5%,衣指7.55克。高抗枯萎病,病指為3.5,耐黃萎病,病指12.2。2.5%的跨距長度29.8毫米,整齊度84.8%,伸長率7.0%,反射率73.4%,紡紗均勻性指數142.4。
二、栽培要點
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于4月上中旬播種。移栽前將棉地翻耕(將上一年的棉根、棉稈用旋耕機旋碎于棉地)、整廂、疊實。廂寬2.0米,每廂兩行棉花,等行距、窄株距種植,大田密度一般為667平方米(1畝)1350株,5月上旬及時收獲前茬趁潮打洞移栽。
根據田間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防治病蟲,主要對象是紅蜘蛛、盲蝽象和棉蚜。(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肖才升等 郵編:4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