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想要自己動手時,爸爸媽媽的雙手放還是不放?
寶寶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媽媽突然發(fā)現(xiàn),剛過周歲的寶寶開始想要自己打理自己的事情了。比如吃飯時,他會跟你搶飯碗、勺子:穿襪子時,他要拽一只往腳上套;喝水時,他要自己端著水杯……可是,寶寶的笨拙卻往往將事情弄得一團糟。那么。當寶寶想要自己動手時,爸爸媽媽的雙手放還是不放呢?
爸爸媽媽這樣想……
“我很想讓寶寶自己做,寶寶自己也很想做,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寶寶的耐心不夠,還是我們對結果的要求過高,往往是一不小心所有的大事小事就都讓大人給包辦了?!?/p>
——牛牛媽
“是應該讓寶寶自己多動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煽此渴直磕_的樣子,打灑菜湯、弄翻水盆……新裝修的地板已經(jīng)飽受摧殘,我們也就不敢太過放手了?!?/p>
——小偉爸
“最近,我發(fā)現(xiàn)寶寶非常喜歡拿著掃帚掃地,有時還會撕一張手紙認認真真地擦屁屁,雖然當時他沒拉也沒尿,我們只是覺得好玩。現(xiàn)在想想,應該是他想自己做些什么了?!?/p>
——奇奇媽
專家這樣建議——
寶寶到了一歲半左右,動作比前一年齡段的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既喜歡模仿成人做事情,又想嘗試自己做事情。寶寶愿意自己做就足以證明寶寶有了自我意識,他長大了!對寶寶來說,解決問題的結果并不重要,是否能做得完美也不重要,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是他學會獨立思考,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寶寶表現(xiàn)出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之后,爸爸媽媽就應該有意識地讓寶寶自己動手做一些他們這個年齡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用小勺吃飯,自己喝水等等。也許他們做得并不好,但是沒關系,放手讓寶寶多多動手,并且積極給予鼓勵,耐心進行示范,幫助寶寶不斷地練習掌握技巧,等到寶寶能夠獨立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同時,良好的動手能力,也會讓寶寶在自理能力上比別的寶寶領先一步。
自己動手的4個原則
當寶寶想要自己動手時家長應該放手,但也不是完全不聞不問。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不能自如控制自己的身體,能力有限,很容易讓自己處于危險之中,所以,讓寶寶自己動手,爸爸媽媽應該遵循以下4個原則:
時刻關注 不讓寶寶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即使是家長自認為很安全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寶寶就很有可能因為衣服纏繞住脖子而窒息。
循環(huán)漸進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自理能力也不是一天就能養(yǎng)成的。爸爸媽媽不要過于心急,給寶寶設置太多太難的任務。否則會讓寶寶因為失敗而失去自己動手的興趣。
把復雜的動作進行分解 爸爸媽媽應該做好示范,把復雜的一整套動作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小動作,這樣等于把難度降低,讓寶寶更加容易掌握。比如學習穿衣服的時候,第一步學會辨認衣服正反面,第二步把衣服從頭上套在脖子上,第三步把手伸進袖子里,第四步把另一只手伸進另一個袖子里。如果寶寶只學會做第一步和第二步也沒有關系,剩下的步驟可以過段時間再學。
及時表揚 別看寶寶年齡小,他同樣喜歡戴高帽子。每當寶寶完成一個分解動作或者一項任務,都要及時加以表揚。爸爸媽媽的表揚就是寶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