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驚恐的哭聲,吸引我走進幼兒園的辦公室。一個小女孩正張大著嘴淚流滿面,老師專注地蹲在她的面前,用棉簽在她的嘴里撥動著……我駐足問“發(fā)生了什么事?”老師說:“肉卡在了牙縫里了。”
牙縫里有了異物,對于這個小生命來說是一件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口里異樣的感覺。產生了心理的難以承受。待肉被剔除之后便是喜悅和平靜,心理層面就是在這種境遇中提升的。若下次她再遇到類似的事,對感覺便有了心理上的承受力,在認識上也就有了清晰和相對客觀的認識,一切自然淡然處之,成長就是這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已經(jīng)不再有牙縫里有異物這樣的最基礎的身體感受了。我們經(jīng)歷的可能是心理上難以承受的、認識上難以想通的,這些東西都會轉換成心理上的經(jīng)歷,往往被視為苦難,被視為挫折,甚至當幸福和喜悅到來時,我們明知道那是更為正向的東西,它依然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恐懼的心理感受。因為那種感覺超出了我們慣常的感受,那是種異樣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了安徒生的《丑小鴨》,孩子們這樣問:“為什么丑小鴨的羽毛是灰色的,和別人不一樣,就是丑的呢?”“什么才是丑和美?”這是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本質性的內容是異類便被視為丑的。你看,即使是一個認識上的問題,也讓丑小鴨經(jīng)歷了一場心理上的磨難。所幸的是,丑小鴨的羽毛終于變白了,變成了天鵝,天鵝的美自然是大家公許的,它才從那種心理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但這樣的經(jīng)歷具有偶然性。
實際上,我們常常會面臨這樣的事情,這就像牙縫里有了異物一樣,它可能就是一種我們常會有的人生經(jīng)歷,如果我們沒能愉悅和平靜地度過,就會讓這種異樣在心靈上留下的苦難鎖定我們的人生,生命就放棄了異樣給我們帶來的成長機會,這種鎖定也將逐漸加重我們生命的苦難和僵硬。
我常常想,如果每個成長中的生命都有一個心靈的陪伴者,當異樣的痛苦到來時,這個陪伴者只需要站在我們的身后,與我們一同度過,陪伴我們走出這種異樣,我們自然就會從異樣中獲得喜悅、平靜和成長。這樣,我們就再也不會重復這樣的痛苦,這是我所渴望的人的成長。所以,我希望每一個成人,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自己孩子的陪伴者,這樣,孩子終究會從父母愛的陪伴中長大、成熟,成為自己的陪伴者,這是一個必然的成長法則。
終有一天,牙縫里再有異物的時候,心靈依然是開放和穩(wěn)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