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始終遵循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之后,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閉幕會上發(fā)表講話,其中說到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的第一點,就是“堅持民主法治”。
2008年全國“兩會”完滿結束了,在我看來,今年的“兩會”,是解放思想的“兩會”,是改革開放的“兩會”,是弘揚民主的“兩會”,是注重民生的“兩會”。
越來越開放的兩會
向總理提問,向部委提問,向省里的“一把手”提問……全國“兩會”開幕前夕,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wǎng)絡媒體組織了大量的受眾提問,征集民意。各大網(wǎng)站組織的“我有問題問總理”,累計提問的帖子達一百多萬條。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告訴我們:“兩會”的召開,越來越體現(xiàn)了開放的姿態(tài)。
今年是我國偉大的改革開放30周年,英國一位思想家說過,“人類的21世紀是從1978年開始的”。誰都知道,1978年,中國共產(chǎn)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由此開始了改革開放的萬里征程。從那時到現(xiàn)在,地球環(huán)繞太陽30圈,我國的改革開放,從一定意義上說已成為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第一推動力”。中國就這樣刷新了人類歷史,這里的核心要義就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我看來,改革推開了開放的大門,而開放是對改革的巨大促進;我們不僅要越來越對外開放,還要越來越對內開放。
國家的改革開放,只有在不斷改革開放中發(fā)展;會議的開放改革,也只能在不斷開放改革中完善。一個國家,它是開放的,才是文明的,才是強盛的;一個組織,它只有是開放的,才是灑脫的,才是強大的;一次會議,它也只有是開放的,才是先進的,才是強勁的。不能解放思想,就不可能開好“兩會”。種桃種李種春風,思想解放是大地是土壤。
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的經(jīng)驗時,將“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放在了首要位置,引起了代表委員的廣泛共鳴?!敖夥潘枷搿迸c“改革開放”總共8個字里頭,有一個字是重合的,那就是“放”字。漢語博大精深,可這個“放”字,找不到第二個字來代替。
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類思想解放史。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后來戊戌變法的思想啟蒙,辛亥革命的走向共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大解放,都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30年前的那場思想解放行動,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我國從此開始擺脫僵化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民族復興之路;解放思想成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
“放”的對立面是“收”,是“閉”,是約束,是禁錮。因循守舊甚至想開倒車的情形現(xiàn)在依然還有不少,所以解放思想依然是沖破新禁區(qū)的先導。解放思想不僅僅關乎經(jīng)濟,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文化領域要有大突破。中華民族要真正實現(xiàn)偉大的復興,就必須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除此別無他路。
允許說錯話說有爭議的話
在政協(xié)會議開幕之前,就有好多委員“開始說話”了,這是好事。沒有誰規(guī)定只有在正式開幕之后,在分組討論時委員才能“發(fā)言”。會內會外,口頭的書面的,對會議的或者對媒體的,委員們都能暢所欲言,這多么重要。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有一段名言:“要讓領導同志講真話不講套話,講實話不講空話,講有感而發(fā)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就必須允許他講不準確的話,或者是允許他講錯話?!爆F(xiàn)在誰都記得“允許講錯話”這層意思,但是忘記了背景:汪洋書記就是在年初廣東省政協(xié)會議上講這番話的。我的理解,這番話一方面是說,與委員交流對話的領導,在講話時可能會因講真話而講錯話,這應允許;另方面也是說,委員因講有感而發(fā)的話而講錯話,也應允許、寬容。
允許說錯話、說有爭議的話,這才是一個正常的、進步的社會。學者德沃金在名著《認真對待權利》中說:“當一個人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義憤,或者他必須隨風使舵地保護某些價值,這些價值在他看來與他想努力保護的價值沒有什么關系時,這個人,就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了?!彼€認為:“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的主張,必須具有這樣的含義——即使政府認為公民要說的話所帶來的害處大于好處,政府阻止他們發(fā)表言論也是錯誤的?!币粋€人,特別是一個委員、一位代表,如果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那么,還有誰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呢!什么是大道理?我認為,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就是大道理,表達權、質疑權就是大道理。
我們誰都不是神仙,誰都有說錯話的可能。寬容包容錯話,才能帶來真話環(huán)境,有更多的實話。想法表達越活躍,越有益于達到真正的共識;思想表達越充分,越能表明我們社會的進步與偉大。
民主不是“讓”民主
從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律師再到農民工群體……近些年來,新階層、新群體代表委員的不斷產(chǎn)生與增加,折射了中國社會結構之變化,體現(xiàn)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看到一個報道的標題是《讓百姓享有更多民主權利》,小標題更是一連串的“讓”:讓百姓聽到真正想聽的、讓百姓充分表達利益訴求、讓百姓說了不白說。一個“讓”字,可見潛意識或無意識里,還沒有從更高境界把握民主的本質。“讓”是一方允許另一方,一方給予另一方,那大抵是上位賜予下位的姿態(tài)。百姓本來就應充分享受民主權利、充分表達利益訴求,就要聽到想聽的、說了想說的,這都是應有的權利,哪里是誰“讓”給的?有現(xiàn)在的“讓”,那是否意味著曾經(jīng)有不“讓”?
民主是意愿的自主表達,而不是“讓你表達意愿”。到了“兩會”上,民意當然需要代表性的表達,因為不可能十幾億人都一起來開大會;而對個體的公民,尤其是基層公民來說,民主權利的表達,最好的“意愿寄托物”就是一張張選票。農民工、個體戶、私營業(yè)主等群體,有更多的“代表者”當然是好事,關鍵是代表們代表得怎么樣。
有學者撰文說:“增加農、工代表比例,未必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農、工出身的人大代表是否具有足夠寬廣的視野,理解大多數(shù)民眾的需求?農、工出身的人大代表又是否有開會、組織、演講等能力,是否具有在人大會議上活動、把自己所理解的民眾的需求轉化成法律草案、政策設想、預算修改建議的能力?勝任這些工作,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理解力、組織能力。這些要求很可能讓那些忙于應付日常工作的農、工人大代表為難。”這位學者顯然太書齋化,不知道基層龐大的農民工人群體中,實在是有很多水平很高、議政能力很強、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藏龍臥虎”在民間,哪里只僅僅在精英階層之中?
問題是怎樣發(fā)現(xiàn)與選出這樣的“臥虎藏龍”。各個階層不同利益訴求的表達,在有合法選舉與被選舉權的公民中,什么身份的“誰”來代表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誰“能”代表、代表得好。行當職業(yè)之身份,本身并非最重要,但現(xiàn)在我們的習慣還是以行業(yè)職業(yè)來配置代表、確定委員“界別”。如果說代表是體現(xiàn)民主的,那么,問題又回到了那個“讓”字上:代表是“讓”誰來當?shù)哪?,還是“選”誰來當?shù)??顯然,關鍵問題正是選對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當代表的人。
代表不是“讓”代表,民主不是“讓”民主?;鶎用裰鳈嗬當U大,公民民主意愿之表達,關鍵不在于那個“讓”字,而是在于自主選擇權、表達權、參與權。
如果讓百姓來“投票”選總理
這次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收看現(xiàn)場直播的觀眾都看到了一個細節(jié):站著的溫總理,因報告時間很長,看去頗有些吃力。一個十幾億人大國的總理,操勞國事,其辛勞有目共睹,溫總理盡管天天堅持跑步鍛煉,畢竟很勞累。于是,有網(wǎng)友建議“給溫總理搬把椅子”。這是百姓對大國總理的情感表達,其實總理怎么也不會同意“坐”著作報告的。
有人說,不能給作報告的總理一把椅子,因為這是一種“制度化的要求和儀式需要”,是“民主代議制國家的通例”云云。人大會議也好,政協(xié)會議也好,無論是全國的,還是地方的,作報告的都是站著的,這個我們見得太多了,確是一個常識,因為這是“公仆”在向“主人”報告工作。我們也常常能在電視里看到西方國家的情形,比如英國的布萊爾,在首相任上,接受議會的質詢時,他就站在“圓心”處的桌子前,右手也是習慣性地支撐在桌子上,四周是坐著的議員,而且座位是一層層高上去的,對首相形成居高臨下的“合圍”之勢。一個國家的政府首腦,這個時候“站著”而不是“坐著”,太尋常不過了。
熱愛我們總理的網(wǎng)友,這時建議“給溫總理搬把椅子”,無非是想臨時性地給總理稍微減輕一下體力負擔,與“請總理坐著作報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網(wǎng)友的建議,是公民情感的表達,而不是期望顛倒主仆關系;請想想,為什么網(wǎng)友不是說“今后請總理坐下來作報告”。
有評論說,“總理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不對,總理是由國家主席提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決定”的,而不是投票選舉“選出”的。但如果讓全國百姓來“投票”,那么,這樣親民、這樣為百姓操勞的溫總理,一定也會以高票當選連任的——這就是人心。
權力要變成服務
當選為新一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原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兩會”上發(fā)言不留情面不打太極,他說:“本來發(fā)改委就是機構改革的龍頭,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牽頭搞機構改革,這個怎么可能呢?”“有一個中央政府部門,下屬單位就有100多個,既有兒子部門、孫子部門,還有重孫子、重重孫子部門,三五個人就成立個部門,掛個牌就收費。”
就機構而言,如果只顧“改革”別人、“發(fā)展”自己,那肯定是有問題的。有人大代表直指機構設置的通?。貉瞄T不知服務為何物。權力與服務是很難劃等號的。掛個牌就收費就更不是服務了。往往是權越大越?jīng)]有服務。李金華這次直指發(fā)改委需要改革,說明他看現(xiàn)實看得很到位。發(fā)改委很強大,是現(xiàn)實中的一個“大部”。而“大部制”的本質是小政府、大服務,而不是大機構、大權力?!按蟛恐啤睂Χ囝^管理的“九龍治水”是有效的,但危險在于:機構減了,權力卻沒有減,而是集中了權力,那么,事情的本質就沒有變。所以,任何機構改革的成功,都有賴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李金華說得好:要深入研究我們的體制改革到底怎么走,“不光是政府要改,要考慮到各個方面,黨的機構改革,政府的機構改革,事業(yè)單位的改革,社會中介組織、社會團體的改革等”。
如果權力機構的改革不是通盤考慮的,那么發(fā)改委改了又如何?無非是把由你審批改成由他審批,把“張三李四”換成“李四張三”,把“朝三暮四”換成“暮四朝三”。當然,對于既得權力兼有既得利益者來說,自然是部門越多越好、權位越高越好。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說得柔中帶剛:大部制改革就是要政府進行自我革命,是非常難的。
什么時候體制改革到位了,什么時候權力就會真正變成服務;什么時候權力真正變成服務了,什么時候機構改革就不會是個難事了。
要“祭祖房”還是要廉租房
那邊廂被評論界笑議的“中華文化標志城”還沒塵埃落定,這邊廂就出來個“將黃帝陵祭祖升為國家級大典”。4位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提案,建議把每年清明節(jié)的黃帝陵祭祖“上升為國家級的大典”,由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共同主辦,由國家主要領導人擔當主祭。
今天是否需要搞國家級“祭祖”可以另論。地方的文化旅游形象工程,想升格為“國家行動”無非是想傍國家。如果每個省市都能弄出一兩個“國字號”的“文化祭祀”建設百億大工程,蔓延開來,那么國庫里的那點錢又可以砸在這上頭了。
傍國家是吃國家,吃國家是吃公眾。將黃帝陵祭祀活動上升為國家層面,可說“有利于傳播我們中華文化、增強全球華人的文化認同”,但是要花掉全國人民的納稅錢。普通百姓很清楚,即使一輩子到那里走了一趟,無非也是旅游觀光,碰上大典那么看個熱鬧,哪有那種“神圣”。
國家、政府,是重要的依靠力量。那么,誰最應該傍國家、傍政府,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當然是困難群眾、弱勢族群。正因為如此,當前政府要花大力氣投入廉租房、經(jīng)濟適用房的建設。
為困難群眾著力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就是“民生第一”,這是我們社會的巨大進步。誰看不到這樣的進步,誰就是閉上了一只眼睛。國庫里的鈔票有限,建設百億廉租房,還是建設百億“祭祖房”?“祭祖房”傍國家,廉租房為蒼生??蔀槭裁础皟蓵鄙喜灰妬碜缘胤降拇砦瘑T爭先恐后為當?shù)貭幗夥浚跇泛呛堑卣垓v各種“國字號”?這大約也是民生諸問題難以解決的一個原因。
媒體應成為開放的先遣隊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句話,盡管已耳熟能詳,也應成為我們時常重溫的名句:“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公民民主權利的實現(xiàn),除了應該有更多基層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讓民生權利“直通車”不再遭遇紅燈、使公民敢于說實話說真話之外,作為“喉舌”的媒體,應該有更大的作為。當兩會對媒體越來越開放之時,如果媒體自己束手束腳,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么遺憾必將如影隨形。
媒體評論,是公眾意愿表達的重要平臺,是思想交鋒的重要陣地。曾幾何時,在“兩會”期間,全國諸多媒體都讓評論版面暫時“休息”,而今年“兩會”之際,不僅多數(shù)評論版面沒有“休刊”,而且辦得更加豐滿充實、犀利尖銳。這種無聲無息的變化,恰是時代進步的縮影。
本次全國“兩會”,廣東20多家媒體派出了300多名記者赴京采訪,人數(shù)和規(guī)模居全國之首?!赌戏饺請蟆吩陬^版以巨大篇幅,刊登了肖揚“仰天長笑”的照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對此發(fā)出由衷的贊嘆,說這是給他印象最深的圖片報道,“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國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樂”;汪洋笑著說,報紙敢發(fā)這樣的照片,“就是思想解放的表現(xiàn)”。
媒體的思想解放,理應走于時代的前面。媒體是民主的重要管道,理應成為一個國家開放的先遣隊,發(fā)出先知的先聲——那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政府的天職與良心
“如果說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边@是今年3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所說的話?!疤炻殹迸c“良心”,四個字很好地概括了政府和政府公務員的為政理念。
從政府沉重的“天職”看,“發(fā)展經(jīng)濟”是路徑,“改善民生”是根本,這兩個方面做起來都很不容易;而為國家和人民工作,僅僅明白“天職”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心”存焉,還要著力去推動社會公平正義。
天職之履行,需要良心之保證。對于政府來說,追求社會公平、推動社會正義,正是良心所系?!肮秸x就是要尊重每一個人,維護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在自由平等的條件下,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彪x開了公平正義這個“首要價值”,就不可能是社會主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上,我們的各項建設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果。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必須高度重視和值得警惕的問題。
從宏觀看,我國GDP的高速增長已付出了巨大的生態(tài)成本,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嚴重存在。
從微觀看,還有多少地方、多少事情不見公平、違背正義?還有多少百姓未被尊重、多少合法權益沒有得到維護?
政府及公務員本是保障可持續(xù)發(fā)展、尊重公民、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第一責任人”。
“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誠心誠意接受人民監(jiān)督,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兢兢業(yè)業(yè)、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這就是良心的體現(xiàn)?!爸挥凶詮姴幌⒉拍馨盐彰\,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強國富民,只有艱苦奮斗才能成就偉業(yè)?!币粋€國家如此,一位干部更是這樣。
“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了讓人們幸??鞓返剡^得更好,為了讓孩子們上好學,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贏得應有的尊嚴,我愿獻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這是溫總理的履職誓言和良心宣言,希望這樣的話語,能夠敲進各級公務人員心靈之深處,化作行動之實際。